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高原上的新农村——记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支部书记米玛

2020年07月17日10:2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高原上的新农村

“老百姓的生活有没有困难?”

“你是什么时候当上村干部的?”

“村集体有没有收入?”

九年后的今天,米玛的耳边依然时时回荡着这三句话——那是2011年7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考察调研时的殷殷垂询。

这三问,给时任村委会主任、如今的村支部书记米玛打开了一扇窗,让他“很多想法都改变了”。

其时,巴吉村是林芝市小有名气的“汽车村”,一些村民靠开货车、工程机械车走上致富路。米玛作为致富带头人,除了跑运输还办了一个预制场,收入可观。然而,全村能人有钱人虽有不少,但都各忙各的,大部分村民依然贫困。

米玛下定决心:“要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摆在眼前的机遇,是当时林芝市快速兴起的城市建设热潮。米玛敏锐地发现,全市的建筑行业虽然一片生机,但商户分散,管理混乱。何不利用城乡接合部的地理优势,办一个大型建材市场?

为了找到最佳建设方式,米玛四处考察、洽谈。最终,村委会与一家开发商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建设大型综合建材市场,巴吉村以出租土地的形式入股,开发商每年为村集体上交450万元,25年后建材市场由巴吉村自主经营。

难题来了,这项总投资1.5亿元的项目,前期开发需要村里拿出2000万元,怎么办?

米玛和村干部们数次召集村民开会,倡议村民共同集资。此前,村民们因征地获得了3000万元补偿款。“太冒险了,亏损怎么办!”大伙儿都摇头。米玛和村干部们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谈话不下百次”,并带头集资,终于凑齐了2000万。

2014年,林芝市唯一的大型建材市场在巴吉村落成,村集体有了第一只“聚宝盆”。

“如果租金都分到各家各户,百姓就享受不到长久的利益。我们把部分钱入股项目,让资金变资本、资本生红利。”走南闯北的米玛看得长远。他又一次带着村干部们走家入户,征得村民同意后,将大部分租金投资于混凝土公司、林芝市最大的仓储物流等项目。如今,巴吉村集体资产评估达8亿元,每年收入突破900万元。

七月流火,巴吉村的产业版图再次扩张:总投资5000万元的田园观光带、水肥一体化和318道路绿化三个项目开始启动。“这是在问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也是巴吉村产业的转型升级。”米玛说。

“米玛书记是一位企业家型的村支书,富有市场意识,党性意识也很强。”从镇上来巴吉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多,90后包村干部周皓对此佩服不已。

为了不让一个村民在致富路上掉队,米玛煞费苦心:每一位村民平等参与集体分红。对集资多的村民,由村集体适当付利息。对集资有困难的村民,由村集体担保向银行贷款入股,贷款由村集体偿还。对特别困难的村民,由党员凑钱帮他入股。“这样就防止了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米玛说。

大河涨水小河满。如今,巴吉村每年人均分红2万元。2016年底,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免费办理合作医疗,70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大学生获得助学金资助……红利一项项来到藏族乡民面前。

周皓还发现,米玛有一个习惯,发现哪里有工地,就去找老板谈,“他在帮村民们找工作”。

原来,巴吉村工程机械车多,村民有了钱也喜欢买设备。然而,由于个人缺少信用,加上结账时劳资双方常起纠纷,许多老板不愿跟他们打交道,村民的车往往闲置。

“除了村集体收入,要帮群众广开致富门路。”抱着这个念头,这几年,米玛有空就去工地,以村集体的名义从施工方揽活,然后安排大家轮流派车。“我们出面,很多施工方更信任,大家都有活儿干,纠纷也少了。”

2016年以来,村民们仅这一项增收3000多万元。贫困户洛桑旦增有心致富,没钱买车,找到了米玛。在村委会的担保下,他向银行贷款买了一辆大货车。跟着村集体跑了几年,他不但还完贷款,还买了两辆挖掘机、一辆小轿车,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楼,干劲儿越来越足。

日子过好了,米玛又兴起了新的念头:他想在高原上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过去,群众的生活习惯不好,村里脏乱差不说,邻里之间还常常因为土地、牲口等问题发生纠纷”。

规划图一公示,村民们炸开了锅:为了修村道,家家户户的院墙、牛圈都要拆。有两户村民听说自家房子得整体搬,撂下话就走,“祖祖辈辈都住这儿,说啥也不搬!”

“老百姓不听咱的,是咱工作没做到位。”米玛不气馁,先拆了自家院墙,然后和村干部们一家一家做工作。两户涉及搬迁的人家,他们跑了五六次,谈规划、听诉求、想办法、陈利弊,两个多月后,工作终于做通了。

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在巴吉村展开:村道修起来,新建排污管道,改造饮用水管道,修建蓄水池,改旱厕为水冲厕所,铺设草地、树木,拆除违法建筑……一幅风光旖旎的新农村画卷跃然眼前。

新农村不仅仅是环境美丽。米玛带着党员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卫生评比。村党支部以党员为联户骨干,成立了治安联防队,设置了政策法规宣传、民事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文明新风倡导等10余个岗位,党员全员参与。大事小情,群众有所呼,党员必有应。

新生活、新风尚,让巴吉村的老乡们提前迈入了小康。每天晚上,700多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了全村人气最旺的地方,村民们有的看书,有的看电影,有的跳锅庄舞。过年的时候全村人欢聚一堂,别提多热闹了。

57岁的米玛还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访巴吉村,他想当面感谢总书记:“村集体经济越来越红火,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甜,我们一定会好好努力,把巴吉村发展成全西藏第一村!”

(记者 朱亚勤 通讯员 藏组轩)

(责编:吕腾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