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之三

脱贫每一步,都见这群党员的身影闪耀【3】

2020年05月28日14: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产业发展“带头人” 增收致富有路子

“脱贫路子千百条,产业增收最牢靠。”发展什么产业?如何让产业成为群众的“聚宝盆”?为解决这些难题,党员干部立足实际,倾其才干,不断创新,带领百姓走出了条条增收致富路。

位于贵州省盘州市的淤泥乡岩博村,曾是个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穷村。而今,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2.26万元,并早在2015年实现全村脱贫。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当家人”——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

2013年,余留芬看准了当地白酒的市场潜力,将自家所有财产抵押贷款,并采取“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入股”的方式,引入公司注资重组酒厂,1012户群众入股5124.55万元成为岩博酒业股东,并先后推出了“人民小酒”等10多个系列产品。

余留芬(左)正在养殖场内与工作人员交谈。(图片来源:新华社)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岩博村已形成以白酒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在余留芬的带领下,林下养殖场等富民产业拔地而起,岩博村集体资产达9200万元,2018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6万元。

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安家河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低。而如今,这里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肯吃苦、有担当,他就是村里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提起村支书王琨,安家河村民黄建文不禁竖起大拇指。

2013年11月,刚上任的王琨意识到,以前的传统思维行不通,要调整种植结构,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路子。根据村情,他决定大力推进日光温室和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

开始,村民们认为种菜没出路,观念难以转变。王琨便利用自家地,试种了一茬荷兰豆,当年收入就达到9000元。

看到了前景,村民们打消了顾虑,纷纷加入种植蔬菜的队伍,开启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局面。

2016年,王琨带动126户群众成立了合作社,引种食荚豌豆、莴笋等高原绿色有机蔬菜。2018年,安家河村高原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2560亩,实现总产值1152万元。

在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兴产业助增收的同时,一些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的普通党员也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富起来。

广西南宁良庆区那陈镇那蒙村的陈兆劼因家庭变故,生活拮据,仅依靠单薄的收入支付两个孩子的生活费和学杂费。

2015年,陈兆劼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经过政策帮扶引导及产业种养殖项目培训,陈兆劼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他多方筹集资金,投资种植了茂谷柑10亩,并以传统的水稻、甘蔗、西瓜等作物作为辅助经济收入。2017年,陈兆劼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500元提升到2018年5万多元,顺利实现脱贫。

脱贫后的陈兆劼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他主动联系村委,无偿为村里有种养殖计划的村民作技术指导。“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这句话成了陈兆劼的口头禅。

此外,陈兆劼还协助驻村工作队教育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他说:“没有党的关怀和扶贫政策的扶持,我不可能脱贫致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作贡献。”

(综合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 央视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铜仁日报、乐山日报等报道整理) 

上一页
(责编:段晨茜、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