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之二

脱贫攻坚 第一书记显“第一”担当

2020年05月15日08: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脱贫攻坚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年来,各级机关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到村任职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是主战场,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正是推进脱贫攻坚、夯实基层发展基础的有效机制。

 

黑龙江饶河县小南河村曾经是出名的贫困村,物质匮乏,村民精神涣散。2015年12月,冷菊贞当选小南河村第一书记,4年多来,她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和农产品经营,打造民俗摄影旅游基地,注册4件37类商标,推出明星产品“小南河辣椒酱”。如今,“明星产品”小南河辣椒酱生产已初成规模。

选派第一书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担当第一责任 筑强战斗堡垒

第一书记是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贫困村“穷根子”久拔不掉,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是其中一大主要原因。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

脱贫奔小康,支部是核心,班子是基础,党员是关键。如何提高党支部的影响力,是第一书记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南坪镇柳洞村第一书记姜庆松对此深有体会。他先后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党员分片包保制度等,规定党员每天上午八点三十分必须到村部,一起学政策、议民事、解民忧。每一件事情的解决,让村民对党支部有了充分的信任感,大事小事都想到村部说一说,找姜书记聊一聊,党支部的号召力、影响力越来越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提高,脱贫攻坚难抓好。提高党员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凝聚干事合力,是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前河乡木家寺村“第一书记”刘三多将培训学习等多项规定制度化,并上墙公示。村里的一位老党员表示:刘书记来了以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结合村里实际,也有了更多讨论,很多事情在大伙儿的讨论中就有了答案。在刘三多驻村半年多的时间里,共开展各类培训学习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达160余人。只有让基层组织活起来,让广大党员动起来,才能发挥基层组织的强大力量,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村子发展慢,关键是缺人。发展新党员,特别是年轻新党员,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责任。

毕涛是辽宁省凌海市白台镇三家子村第一书记,他发现三家子村现有35名党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60岁以下党员不到10名,年龄结构老化。于是在规范日常党建的同时,毕涛不忘吸收新力量,与村“两委”几经商议、审慎把关,经过推荐和分别谈话,最后确定4名年轻人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队伍充实了,才能更好地为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因地制宜 帮扶帮在“点”上

作为基层一线的扶贫尖兵,驻村第一书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就是想让他们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增收的路子。

扶贫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百花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秦许乡,整个岷县,有数百种中药材,百花村以种植当归为主。2019年的元旦刚过,在甘肃农业大学工作的侯永平,来到百花村任第一书记。若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土地上想办法,从种养上找出路。侯永平发现,村里都是熟地,育出来的当归苗,品质不如山里好。村民还告诉他,近年来,村里的当归常生病。侯永平从原单位请来专家会诊,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对症下药,不仅根治了病害,还培育出了熟地种植的高品质当归苗。去年,当归亩产增收160多斤,增收400多元,36户贫困户摘了穷帽子。

产业找对头,脱贫有奔头。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拔掉穷根,没有当家产业不成。第一书记选准产业发展路子,才能提高精准扶贫的“含金量”。

山花烂漫的春天里,眼瞅着新建的两个钢架大棚即将派上用场,边静心里觉得很踏实。作为云南省审计厅派驻到云南会泽县拖落村的第一书记,她和“小伙伴”们多方协调,去年建起三个辣椒育苗大棚,引进新品种,当年就发挥效益:每亩增产约50斤。也是去年,边静他们帮着联系拉来20多万棵花椒种苗,免费发给群众种到陡坡地上。边静说:“这5000亩花椒3年挂果5年进入丰产期,村民能持续受益。”

“生态绿”是第一书记“名片”上的亮丽底色。背靠大山,就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脱贫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面对疫情,九万大山深处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玉马村开始了别样春耕。驻村第一书记韦仕盼边挥锹边提醒大家:“再远些,干活要拉开2米喽。口罩不能摘……”集中帮扶,玉马村发展起油茶、茶叶:整地修渠,改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几年时间,发展起600亩高产油茶、2600亩茶园。大石山绿了,油茶亩产过万元,茶叶达到六七千元,村里贫困发生率也从34.1%降到7.3%。

扎根摸底 驻村“驻”进群众心里

扶贫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就是第一书记的本职工作。第一书记坚持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能等返贫了再补救。

重庆奉节县鹤峰乡柳池村村民胡忠发几年前靠种植脐橙脱了贫,却在2018年因妻子患上严重疾病而濒临返贫。媳妇看病,娃儿上学,家里的果园也需要打理,这下可咋办?“不读书了,我去打工挣钱。”正在念初中的女儿胡婷婷一句话吓坏了老师和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田维海赶紧上门劝说,“你妈妈的医疗费能报销,家里只用出10%,你继续读高中,也能减免学杂费呢。”小姑娘抬起泪眼,又背起了书包。

第一书记是担着责任、领着任务驻村的,聪明和心思都应用在帮助村里理思路、引资金、上项目、惠民生上。在驻村过程中,关键要把贫困群众“扶上马”之后再多“送一程”。

郭红玲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临运村的贫困户。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一对儿女都在上学。在驻村第一书记盛君的介绍下,她去附近的厂里打工,经济情况才有所改善。但是疫情防控期间,有段时间工厂停工了,光靠每年的扶贫项目分红不够生活,让她发了愁。盛君到她家中送慰问金、米面油和口罩等生活及防疫物资时,郭红玲向他提出,能不能再帮着介绍份工作?盛君一下子想到了前两年建设的扶贫项目“真旺香包专业合作社”。他立即联系相关专家,能不能开发中草药香包,以合作社为依托,带动村里低收入农户就业?经过努力,很快,订单有了,郭红玲的新饭碗捧上了。

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第一书记必须真正扎下根来、扑下身去、蹲到村里,才能摸清底子、找准路子、迈开步子,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姚聪学是中交集团派驻云南贡山县秋那桶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村里的马文生去年专升本考上了云南财经大学,家里高兴之余,为学费发了愁。姚聪学得知马文生一家境况,几经协调,到县里帮马文生申请了8000元的无息助学贷款和2000元的贫困学生救助金,解决了学费问题。今年过年,姚聪学没有回家,留在村子里。用他的话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时期,我得留在村里,给大家鼓鼓劲。”

(综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农民日报等报道整理)


“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稿件

党支部是咱脱贫“主心骨”

(责编:谢倩、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