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岗村党委书记梁德标:履职“脚底有泥” 聚焦农村发展

占文平

2020年05月12日11:1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履职“脚底有泥” 聚焦农村发展

“我不喜欢坐办公室。”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两年里,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德标养成了去田间地头、榕树下了解社情民意的习惯,许多带着泥土味的建议由此诞生。

“我出身农民,传递乡亲的声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梁德标准备的两份建议依然是聚焦农村发展。他认为,只有脚底有泥,才能不忘本色。

榕树下与村民谋发展

梁德标是地地道道的三水人,从1998年进入村委会开始,梁德标连续四届当选为大岗村支书,扎根农村20多年,他清楚知道农民需要什么。

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是梁德标近年来考虑最多的事。以前大岗村土地资源分散,一亩地投包价最低只有300元。2014年,部分村民手中土地转包到期,梁德标带着村委将村民手中分散的土地收集起来,经村委会统一投包,租金翻了10倍以上。

尝到了集约开发土地的甜头,村民纷纷找到梁德标,经过村委会统一运作,大岗村先后引入6家食用菌种养和1家蔬菜种植企业,使得村里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此后,梁德标又推出“农户+农副产品+超市”的经营模式,设立农副产品供销社,与60多家超市合作,将村民的农副产品直供超市,迅速提高村民收益。

“行动就是最美的语言。”在梁德标看来,做基层工作,群众信任至关重要,“不能光坐在办公室听意见,还是要在乡亲中搜集民情民意,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梁德标很早就对村委班子提要求,每周五,党员干部必须到村里的榕树下,与村民聊天,了解村民诉求。梁德标以身作则,几乎每天都抽出时间与村民交谈,足迹遍布全村和村小组,村民们乐于向他提意见、说问题。

在梁德标等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昔日不起眼的大岗村,如今成为三水远近闻名的“样板村”。去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3900多万元,人均分红3600元。

建言开办农民夜校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梁德标仍然保持着每天6时早起的习惯,先去鱼塘转转,顺道检查下村里的卫生清洁工作,沿途,他会碰到不少村民,这是了解村情民意的好机会。

梁德标坦言,当选代表之初,他感到更多的是压力,但经过两年多历练,他愈发觉得代表履职与本职工作可以相互促进,“带着事业心去对待,二者可以相得益彰”。

近两年,梁德标进一步扩大了活动范围,经常利用周末去周边地市的村庄学习考察。比如村集体土地集中开发,以及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便是他从韶关等周边地区考察时学到的经验。

走在田间了解农户发展困难,在榕树下倾听群众声音,梁德标带来的建议大都与农村发展有关。为了准备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梁德标从去年开始就早早地利用周末时间调研。

调研收获了很多新启迪,对于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梁德标在带去北京的建议中分别从农业、农村、农民角度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如开办农民夜校,加快立法规范宅基地报建使用,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等。

此次疫情对基层医疗带来了很大压力。梁德标呼吁,要加快推进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改革,比如针对当前基层特别是村居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快提升待遇,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更多培训机会,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服务效能,从而推动形成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均衡发展的格局。

记者手记

农民代表的变与不变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疫情防控任务繁重,以及为村里农产品找销路,梁德标工作量大幅攀升,说话的声音中带着嘶哑。

扎根基层20多年,从一名地道农民到村里发展的带头人、再到议论国是,从梁德标身上,记者看到了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农民本色,每日作息规律,坚持下地干农活,爱与村民交流谈心,喜欢在走访中开展工作。变的是履职方式更加多样,视野更为开阔,更多通过调研对比拓展思路。这背后,是对初心的秉持。

(责编:吴楠、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