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2日10:23 来源:法制日报
深夜,火神山医院依然灯火通明。在这里,有一支专家党员突击队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是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的毛青、李琦、杨仕明、曹国强、任小宝、陈萍。他们平均年龄超过54岁,党龄最短的也有28年,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之始,就冲在最前线的战士。
背着呼吸机上战场
“放心吧,我已经回到宾馆,睡一觉就好了。”
午夜,火神山医院一科一病区主任李琦正在为新收治的患者制订治疗方案。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到“红区”查房、召开科室例会、参加重症患者会诊,一整天满负荷工作,让患有严重呼吸睡眠障碍的李琦有些吃不消,血压飙升到180。妻子打来电话叮嘱他注意休息,他迫不得已撒了个善意的谎。
出征前,李琦在背囊里装好便携式呼吸机。可一旦投入战“疫”,他什么也顾不上了。
与李琦一样拼命的,还有传染病专家毛青。医院要扩大收容量成立新综合科,身兼医院专家组、感控组副组长的他主动请缨去当科主任;接诊的病人下肢瘫痪下不了救护车,他不顾髋关节伤痛,第一个冲上去把病人抱下来。
“等东湖的樱花开了,我们约起过早。”无论是金银潭医院还是火神山医院,只要操着一口地道武汉话的杨仕明教授出现在病房里,患者们就倍感亲切。
一个多月来,这名军医中的武汉伢子每天都会出现在“红区”查房、问诊。患者不知道,杨仕明的母亲就在武汉,老人家并不知道儿子就在战“疫”前线。
疑难问题一锤定音
一次,火神山医院专家组组长徐迪雄组织专家会诊,一名患者CT影像显示肺部几乎全白,主治医生建议立即增加抗病毒药物,进行输液治疗。
“且慢!”参加会诊的曹国强教授盯着CT影像,语气坚定地说,“这影像与新冠肺炎的典型表现有细微差别,我认为,很可能是胸腔积液造成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衰,大量输液可能有风险。”
毛青、任小宝、杨仕明等专家对此都表示认同。
按照专家们的意见进行救治。3天后,患者肺部病灶大部分消失,由重症转为轻症。
还有一次,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上报几名准备出院的患者,请专家最后审定。
曹国强、任小宝、杨仕明等专家仔细查看资料后,都对其中一名患者提出异议:“虽然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但仔细分析患者肺部影像的变化,相比入院前没减轻反倒加重了,这个病人不能出院。”
这是从方舱医院转来的一名轻症患者,给出出院建议的医生主要依据的是核酸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减轻。
事实证明专家们判断精准,这名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核酸检测再次呈现阳性。
面对传染性强的病毒,要不要戴面屏,成为争论的焦点。不戴面屏的呼声很高,却被毛青一句话压了下来:“你们考虑突发情况了吗?”
突发情况说来就来。一名护士在“红区”护理时,患者突然摘下口罩呕吐起来。“幸亏戴了面屏。”吓出一身冷汗的不只这名护士,还有透过监控画面注视着“红区”的感控专家。
用行动凝聚正能量
在与病毒直接交锋的战场上,你放心把生命托付给谁?医护人员的答案出奇一致:专家党员突击队。
1月28日,护士谭琼下夜班回到营地后,身体突然出现不适并伴有剧烈咳嗽。“是不是被感染了?”谭琼慌了。
曹国强得知后,第一时间赶来诊断。没有听诊器,他就直接用裸耳贴在谭琼背上听肺音。最终,曹国强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判定,谭琼只是普通感冒。
“如果谭琼感染了病毒,你那么做不是非常危险吗?”事后有人问曹国强,可他却说,为了战友我顾不上那么多。
打这以后,曹国强被大家任命为医疗队队医。年轻队员都说,有这样的专家为我们保驾护航心里踏实。
“既体贴队员又爱护病患。”提起任小宝,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二病区医护人员几乎异口同声。在火神山医院,专家党员突击队的每个人都和任小宝一样。
取咽拭子对操作者来说风险较大,他们就陪在年轻医生旁一起操作;患者长期住院情绪不佳,他们就拉着患者跳舞、打太极。在他们的影响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病人沟通交流。
陈萍是专家党员突击队中唯一的女性,最年长,医疗队年轻队员都喜欢叫她妈妈专家。作为国内第一批感控专家,她在传染病感染控制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此次武汉抗击疫情,她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队员零感染。为此,她将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带到一线,建成防护监测天眼,时刻观察医护人员进出病区流程是否规范。
一次,守在监控器前的陈萍发现异常:一名刚出“红区”准备脱掉防护服的护士,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通过沟通得知,这名护士因过于疲劳发生呕吐,口罩里的呕吐物让她非常难受。
“千万别慌。”在陈萍耐心指导下,最终,护士按操作流程安全脱掉防护服。(本报记者 廉颖婷 本报通讯员 李大勇 张旭航)
相关专题 |
· 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