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烁
2020年05月12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32床病人血氧饱和度一直上不去,得马上插管!”
2月24日中午12点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第二十病区内,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接到指令,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护士吴溢涛(见上图,资料照片),熟练地快速检查气管插管所需物品,在医生指导下,在患者深静脉导管内注入药物。
“可视喉镜!”
“气管插管导管!”
医护配合默契。今年25岁的吴溢涛,眼疾手快,把一件件器械递到医生手上。
照顾好患者,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
正午的阳光刺眼,这间没挂窗帘的病房里异常明亮,床旁那台监护仪显示的数字一直在跳动,负责监控的吴溢涛开始着急,他把脸几乎贴到了屏幕上。这时,护目镜里起雾了。擦不得,换不得,紧急时刻,他通过仅剩的一小块透明区域努力盯着眼前的屏幕。这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容不得一点闪失!
插管成功了!吴溢涛长舒一口气,这才觉出,前胸后背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看着这位50多岁的患者胸廓随着呼吸机一起一伏,生命体征逐渐好转,吴溢涛欣慰地笑了。尽管素昧平生,作为护士,照顾好患者,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
从上海来到武汉,短短十几天,吴溢涛却觉得过得很慢。他还记得那个深夜11点的“集结号”。2月6日,正在医院值“小夜班”,突然接到电话:“明天去武汉,马上收拾行李!”终于来了!吴溢涛一下子兴奋起来,早在除夕前夜“预报名”前,他就征求过父母意见,最后决定支援武汉。
2月7日下午3时许,136人组成的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
一路上,吴溢涛一直在想:“武汉,现在什么样呢?”飞机逐渐降落,吴溢涛既紧张又激动。耳边响起领队的提醒:“从现在开始,大家戴起N95口罩,不要随便触摸任何东西!”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在去往驻地的大巴车上,吴溢涛拍了一小段视频,发给牵挂他的父母。
患者的笑容,让他感到格外温暖
刚开始,是有一些担心,比如“口罩戴得严不严”“会不会被传染”,可当战斗打响,一切都顾不得了!穿着全副武装的防护服,想上厕所怎么办?为此,只要临近上班,吴溢涛就不再喝水了;插管时含有大量病毒的体液喷出,有时会溅到医护人员面罩上,很危险?顾不上,争分夺秒抢救生命,“选择来武汉,早就想清楚了。”吴溢涛说,最难忘的还是自己照顾的那位患者。
“三四天后,呼吸机的参数已经打得很高了,可他血氧饱和度还是往下走。”吴溢涛说,后来这位患者用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机器把静脉血引出体外,血氧结合好后再注入患者体内,可以让患者的心肺得以休息。
“有的同行不知道如何进行ECMO护理,我就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大家。”毕业后就在外科监护室工作的吴溢涛,曾专门接受过ECMO培训。“护士必须懂得意外事件怎么处理,比如万一管子滑出来,应该立即采取什么措施?”只要有空闲,吴溢涛就在病房“言传身教”,他还专门制作了44页PPT,在“钉钉”上讲授《ECMO护理》,被大家称为“ECMO小达人”。
尽管吴溢涛用心照料,但病魔还是带走了那位患者。“每天我一进病区就不自觉地往那位患者的床位走,有一天推开门一看,空了……”吴溢涛难过地说,眼里含着泪水。
还有很多很多被他照料过的患者。一位60多岁的阿姨,紧急插管后,吴溢涛在她的床边为她整理插管,连续站了一个多小时。医疗队撤离时,吴溢涛把她交接给同行,并拉着阿姨的手说“我们要走了”,还用着呼吸机的阿姨说不出话,就默默地看着他。还有一位50多岁的大叔,吴溢涛常常去安慰他,看到他偶尔一现的笑容,心里就感到格外温暖……
看到病人康复,觉得一切都值得
2月16日,吴溢涛向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
“护士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缓解病人的病痛,让患者的脸上重现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重现欢声笑语。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不畏艰险,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请党组织考验我!”
3月19日,吴溢涛和另外4位同事一起,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我很激动!共产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如果今后还遇到这样的生死考验,我不会有丝毫犹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吴溢涛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拼命努力没有白费,重症患者越来越少,战疫渐渐看到曙光。后来,吴溢涛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去问医生,“今天几号床出院?”
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后,4月1日,吴溢涛坐上了去机场的大巴。“现在路上有行人了,车也越来越多,城市复苏了,真开心啊!”吴溢涛颇为感慨。当遇到赞扬时,他总是说:“病人康复出院,是整个团队的功劳,我只是其中普通一员。”
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吴溢涛发了一条朋友圈:“回想起这段经历,觉得一切都值得。”照片上,他拿着五星红旗,胸前的党徽闪耀着光芒……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2日 06 版)
相关专题 |
· 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 党的建设数据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