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整整56天,检查站各个岗位的人不断在换,而“守沪者”王伟——

他是岗位上那个“始终都在的人”

邬林桦

2020年05月11日14:53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他是岗位上那个“始终都在的人”

繁花盛开的春天如约而至。回望过去,疫情笼罩的严冬里,无数平凡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力量给这个冬天增加一份温暖。

京沪高速花桥检查站站长王伟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闻疫色变之际,他毅然带着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老将”,将岗位逆推3公里,把党旗插在车道上,为身后2000多万上海人民把好一道安全关。

整整56天,岗位上的民警、卫生防疫人员和志愿者不断在换,王伟却是“始终都在” 的那个人。他和战友们先后查控车辆95万辆、检查人员体温150万人次。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牢牢守住入沪大门。

是站长也是“家长”

1月27日14时,上海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全市114个高速公路匝道防疫检测关口前移至9个省界高速公路公安检查站。10分钟前,嘉定公安分局京沪检查站站长王伟已带领9名民警赶到地处江苏、早已废弃的花桥收费口,严阵以待。

检查站里,每天近百人的庞大防疫队伍,王伟是站长,也是“家长”。

“什么事都要管,不管哪里出问题,最后电话都是打到我这。”王伟至今记得,1月27日那天,不到半天的时间,他接了327个电话,有上级的任务指令,有和外省市的协调沟通,有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安排,有一线民警的问题汇报……

任务突如其来,准备时间有限,刚到花桥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王伟一边带领同事守牢防线,一边还要为大家生活操心——每天240多人在道口防控,岗位如何分派?联动如何实现?防护怎样确保?物资如何分发?这些问题王伟“做梦都在想”。在他的努力下,检查站先向江苏借了十多个集装箱,让大家在寒风中有了临时休整场所。

最让王伟忧心的,还是民警和防疫志愿者的安全。刚设岗时,防护物资还十分紧缺。没有防护服,王伟就让民警们先穿雨衣。每次换岗时,他都不厌其烦“唠叨”,提醒所有参战力量做好自我防护。

2月初,一辆车行至复检区时,方向盘打偏不慎压到了一名女护士的脚,造成软组织挫伤。虽然是车主责任,王伟依然自责不已。他反复观察调整检疫人员站位,重新调整漆画停车位和检测点,在增加蓄车近百辆的同时,避免了志愿者因来回奔跑产生的隐患。

爆闪灯突然“罢工”,他及时发现消除隐患;气温骤降到零下,他送来“暖宝宝”分发;下雨天鞋子进水,他为大家准备好塑料鞋套……整整56天,王伟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以上。检查站四班两运转,岗位上的人不断在交换,但他是那个“始终都在的人”。

分局领导看不下去了,给王伟发来“强制休息令”。2月25日上午8时,万安检站站长朱益龙来到花桥收费口强制替换王伟轮休。朱益龙没想到,王伟竟是这样“婆婆妈妈”的一个人——离岗前,他带着朱益龙在检查站各个区域一项项交代工作,一个个对接各部门联络人,事无巨细,反复提醒,生怕出现疏漏。直到下午2时许,王伟才在朱益龙的催促下离开。

第二天一早6时,朱益龙惊讶地发现,王伟又已经穿戴整齐,来接班了!

兼具“硬度”与“温度”

在防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上海也从未“封城”。这份底气和自信背后,离不开无数像王伟一样的“守沪者”,在入沪道口进行“硬核” 管理。

花桥检查站是疫情防控期间入沪车流量最大的检查站。如何在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加快车辆通关速度,成为摆在王伟面前的又一道难题。“正常车辆打左闪,需要复检的打双跳,需要手填二维码的打右闪……”王伟结合花桥道口通行情况,创造了一套“打灯法”,让灯光成为工作衔接的“密码”。入沪车辆来到检查站,被“安排”得井井有条,通关速度由最初1小时30余辆提升到60余辆,车道“拖尾”现象得到缓解。

道口防控的“硬核”管理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面对群众复产复工中的各种实际困难,王伟也用人性化操作彰显上海城市管理的温度。

2月18日深夜,蓄车区域内来了2辆装载超宽不可拆卸金属货物的车辆。由于安检区域没有这样的超宽出口,两辆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王伟在完成检疫并核验超限证件后,与江苏交警协调,调派警力截停主线车流,让超宽车辆临时掉头反向驶上主线,顺利入城,有效保障了企业如期开工。

“敬礼!”3月18日上午,上海援鄂医疗队第一批返沪工作人员途经花桥,王伟一声令下,两排民警夹道列队向他们敬礼。“他们是我们的榜样。”王伟说,“我们是向逆行者敬礼,也是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敬礼,也包括我们自己。”

(责编:吴楠、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