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打破“村多、村小、村散、村弱”局面

山东利津:建起“朋友圈”,跨村同致富

贾瑞君 李明 吴根林 黄鑫

2020年05月11日10:52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利津:建起“朋友圈”,跨村同致富

本报利津讯 5月8日,利津县陈庄镇特色产业党支部成员商定:筹措26万元,购买两辆冷链车。“西红柿已经成熟了,眼看着黄瓜、甜瓜也要上市,运输的事必须马上解决。”董建华说。董建华身兼三职,他既是陈庄镇索镇村党支部书记,又是临河瓜果种植特色产业党支部书记,还是产业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的当家人。

“乡村要振兴,短板在经营。乡村经营是一门大学问,不仅需要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对接市场的勇气,仅仅依靠村干部,依靠各个村单打独斗,可谓‘压力山大’。”陈庄镇组织委员刘秀斌说,“特色产业党支部”模式,打破了村域界限,卸下了乡村发展的资金包袱、资源包袱,乡村发展的空间更广阔。

在该产业党支部涵盖的11个村中,原来大多数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乡村业态比较单一,即便索镇、临河等少数村有近30年的果蔬种植历史,但仍然以一代棚居多,而目前现代大棚早已升级到了七代。“差距就是人家一个棚一年可以种多茬,我们只能种一茬,效益差3倍不止。”董建华说。

2019年6月,临河瓜果种植特色产业党支部成立,成员包括11个村的党支部书记、25名种植大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同时特色产业党支部注册成立了跨村联合合作社。从此,这11个行政村建起了“朋友圈”,实现了乡村的统一规划、统一运营、共建共享。

“11个村的果蔬面积达到了3500亩,原来最多有1000多亩。”董建华介绍,合作社对全部大棚进行统一管理,并与寿光一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实行农资“统购”、经营“统管”、产品“统销”。同时,寿光这家企业还派驻专业人员,长期负责合作社大棚的管理、维护以及产品的销售,教授种植技术,为果蔬丰收保驾护航。

合作社的收益采取“固定收益+二次分红”的模式进行。依托中央财政扶持建设的22个高标准现代农业大棚,其收益归11个村的村集体所有,合作社的其他收益,除预留年收益的35%用于日常开支和后续发展公积金外,剩余部分按股分配给相应村集体和村民。去年年底,11个村分到了22个大棚的发包款,平均每个村5万元。

近年来,利津县致力整合组织体系、区域资源,推动村庄串点成线、连片发展,按照产业相近、区位相邻、文化相融的原则,成立50个农村社区党委,配套组建农村社区产业发展联合会、人才培育联合会、文明实践联合会等5类区域化组织,打造为农服务中心、人才众创中心、文明实践中心等5大平台。同时,结合村庄搬迁撤并推进情况,组建一批新行政村,打破“村多、村小、村散、村弱”的局面。

(责编:吴楠、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