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战地日记】用青春书写抗疫答卷

——记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驻村帮扶组

2020年03月25日13:58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原标题:【战地日记】用青春书写抗疫答卷——记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驻村帮扶组

  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由80后赖欣、王强和90后朱晓昱共同组成的驻村帮扶组,在天津市西翟庄村以智战“疫”,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第一场“大考”中,将初心使命写在抗疫扶贫的特殊答卷上。

冲锋在前驻村战疫

  “这时候不在村里,我心里不踏实”。赖欣今年38岁,是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创新团队的青年骨干,作为帮扶组组长,他从大年初二开始就主动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冲到了帮扶村抗疫前线,加入到村里的防疫工作组。

  王强是乡村环境建设创新团队的青年骨干,今年34岁的他非常沉稳,“按照统一部署,我们在所有的入村道路设起了路障,对进出村人员测量体温,对节后返乡人员进行了人对人核实、面对面告知,还在全村重点区域开展了垃圾消毒……”。尽管通过不懈的努力,村里的大局稳定了,但让他们头疼的是个别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还有个别外来人员强闯卡口。防疫工作组想了很多办法,悬挂布标、大喇叭广播、上门发放明白纸等,“这样尽量多渠道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还能了解村民的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

  “防控工作千头万绪,把活干细干实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理解。”朱晓昱是期刊出版与信息服务中心的青年骨干,今年29岁,也是所里的团委书记,她总是能够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有些村民不是有意为难,而是真的不了解疫情的严重性,通过上门宣讲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面对面沟通很有效果,我们还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服务工作,有事干了心里就不慌”。

群策群力统筹抗疫

  截至目前,防控工作组共劝返外来人员1300余人,处理突发事件100余起,上门发放了百余份明白纸,渐渐地,村民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思想也随之转变。

  为支持村里的防疫工作,有20余名党员、群众主动加入到志愿小组,被服务的人也成了服务别人的人;看到值班点缺衣少物,很多村民送去了方便面、水果、矿泉水等等;抗疫以来,尽管自己不富裕,但村民的自发捐款就达到了9700余元。“在这里经常吃到百家饭,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端一碗过来。”帮扶组说,“每天,我们的值班点成了汇聚正能量的集散地,能量在这里汇聚,再传播到各户各家。”

  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捐款捐物,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消毒液和口罩等防疫物资很难购买到。帮扶组成员向环保所发出了求助,所里迅速应援、多方筹措,拿出口罩450只、84消毒药水20升、酒精1箱和一些农用物资,缓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使命担当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疫情期间,帮扶组亦在协助村“两委”从细处抓实各项脱贫收尾工作。其实,自从被派驻到驻村后,帮扶组就积极探索精准帮扶的措施方法,为困难村争取科研项目支持。

  帮扶组组长赖欣将自己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在困难村开展了示范,包括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淮海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依托科研项目支持,他们在困难村帮助合作社开展了400亩的科学种田示范,将冬小麦-夏玉米生产模式下的农机化水平提升到95%,同时引入了更适宜当地种植的耐盐碱抗倒伏新品种和更加经济环保的缓释性肥料,这不仅使化肥和农药用量分别降低了10%、20%,减少了面源污染,而且增加了村集体收入30万元,优化了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村民的肯定。(中国农业科学院供稿)

(责编:赵晶、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