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爱东
2020年03月24日15: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深刻总结战“疫”大考的经验教训,坚定基层社会治理维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定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方向。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全国一盘棋”迅速取得防疫阶段性成效,靠的是党中央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其所长,一盘棋大局分明;体现的是总揽全局、同向发力的效率,是高度的组织、动员能力,是长远的规划、决策和执行能力。历史一次次证明,正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才能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构建科学完善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坚定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民取向。在战疫面前,各种“土办法”“硬招式”措施派上用场,基层的“硬核”战“疫”显然成效不俗。但在“有力度”的成效之余,不能忽视的是在过程中尚存在着简单粗暴、一封了之等“缺温度”的治理手段。从本质上讲,疫情防控是关乎人心的防控,基层社会治理是关于人心的治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这就需要我们在有治理力度的基础上,增加治理温度,让治理更“走心”,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找准需求、解决诉求;让治理更“用情”,在暖人心上下功夫。把民心视为最大的政治,把民力作为不竭的动力,才能在实践中打造力度和温度兼具的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
坚定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疫情危机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机遇。在此基础上,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能是花样翻新、形式变化、闭门造车,需要的是把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着力点与落脚点,牢固树立“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最终目的”的意识,在消除联防联控的痛点中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在解答“如何管”“怎样放”的困惑中创新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在弥补“疏”与“失”的漏洞中创新打造符合基层实际的社会治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议题、构建创新路径、评判创新成果,再以创新的精度诠释解答问题的准度,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命力与持久力所在。
坚定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疫情防控期间,一项项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法规从“纸上”落到“地上”、走进“心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但也发现有些制度不接地气、水土不服、束之高阁。疫情防控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是要在运用中发生效力、产生效果的。任何制度的长短厚度,归根结底都要看治理的效果导向。制度是否优越和成熟,是否巩固和完善,是否成型和先进,归根到底,要由治理的成效来说话。以治理之制实现基层得治,考验的是制度从想法到落地的厚度,需要的是在制定时实现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有机衔接;在执行时突破“中梗阻”,处理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哲学;在落地时,突出“群众获得感”的关键要素。以“制”求“治” ,以“治”成“制”,方显中国之“智”。
相关专题 |
· 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 党建评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