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洪英
2020年02月23日14: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坚持党的领导。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打赢疫情阻击战,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及时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赴湖北指导工作,建立国务院联控联防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组织全国19个省市进行对口支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全力奋战、英勇奋战、团结奋战,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凝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加强协同联动。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防控疫情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这是我们坚定信心、战胜疫情的决定性因素。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顾全大局、恪尽职守,齐心协力、并肩作战。31个省区市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各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武汉,许多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医护用品,广大科研工作者在重症救治、疫苗研发等领域全力开展科技攻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疯狂肆虐的疫情面前,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从单位到个人,从救治一线到后援保障,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守望相助,汇聚起勠力同心战疫情的强大正能量。
抓住社区重点。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基层的组织单元,处在疫情防控体系的“神经末梢”,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守住社区这道防线,也是控制源头、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就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员能力,以有温度、暖人心的举措,广泛发动群众,同向发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阵地战、保卫战。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志愿者、物业人员、网格员等不辞辛劳、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在防疫一线,从守路口、测体温、值班巡逻,到逐户排查、普及防控知识,对社区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积极做好疫情监测、预警等基础性工作,严防死守,奋战抗击疫情一线。当前随着节后返程高峰的到来,做好返程人员的动态排查、精细化排查尤为关键,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社区疫情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织密筑牢战“疫”“防火墙”。
广泛发动群众。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人民群众是这场战斗的主体力量。广泛发动和紧紧依靠群众,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举措。在这场与时间赛跑、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中,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只有人人行动起来,尽己所能,负起该负的责任,才能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目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又正值复工返城期,人员流动加大,疫情防控任务更为艰巨,更需人人尽责,人人担责。在疫情面前,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有限,但千千万万人汇集起来,就能形成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在全民行动防疫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在前线奋战,还是在后方保障,都是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虽然不能像医务工作者那样奋战在一线,但自觉听从疫情防控安排,对非常时期采取的一些非常措施给予支持配合,坚持从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等事情做起,积极做好自身防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样是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必须依靠科学、运用科学。“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加大科学防治宣传力度,在借助媒体公益宣传、街头社区电子屏、宣传标语横幅、移动小喇叭等传统手段的同时,更要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让防控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尊重科学、相信科学。通过公开、权威渠道,及时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回应社会公众关切,提高群众认知,引导人们理性对待疫情,科学求医问诊,增强防范意识。因时因地制宜,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教育人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作者系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