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初心,闪耀在扶贫路上

——追记临高布佛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王燕举

张惠宁

2020年01月02日10:53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初心,闪耀在扶贫路上

时间又流走了一年,有些人离开了人们还不能相忘。

2019年12月30日,讲起临高县财政局驻布佛村首任驻村书记王燕举,临高和舍镇党委书记黄振还是会眼眶含泪,“王燕举的故事不能多讲,讲起他来会忍不住哭。他这个人,心里想的除了扶贫还是扶贫。”

而回忆起多年的同事王燕举,临高县财政局预算综合股股长王智,一个大汉,在记者面前哽咽难言:“他这个人任劳任怨、做事不拈轻怕重,对人对事都极认真负责。难活、重活,都是想到让他干才放心。”

2019年12月26日,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临高县财政局预算股原副股长王燕举被追授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消息传到临高,认识他的人都深感欣慰:“他当之无愧!”

王燕举,他生命的最后三年,是在临高的深度贫困村布佛村里度过的,他是驻村第一书记,2015年5月进村,直到2017年病倒在岗位上才离开。如今,布佛村整村脱贫出列了,变化翻天覆地,他却再也踩不到这片熟悉的土地,2018年4月他积劳成疾,因病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

临危受命——

“只要组织需要我、信任我,我就去!”

王燕举1966年5月出生。在王燕举哥哥家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面的王燕举永远定格在2012年的样子:国字脸、浓眉大眼、平头,长相朴实。

其实,第一次进村,村民看他的样子,“又黑又瘦,讲话又少。大家还不是很相信他能干出什么事来呢!”布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子彪说。

王子彪此言非虚。布佛村是深度贫困村,距离和舍镇墟4.8公里,管辖8个自然村,人口390户1696人。村里贫困户达到90户429人,贫困发生率达25.76%。村里到处是土坯房,8个自然村都没有一条水泥硬化路,下点雨就泥泞难行,“平跟鞋”进去,“高跟鞋”出来,摩托车都难开,是个“来了就怕”的村庄。

“布佛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困人口多,村里路网、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差,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必须选派一个党性强、工作能力强、农村经验丰富、有百姓情怀的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临高县财政局负责帮扶布佛村,局长王义坚说,王燕举在新盈、临城担任财政所所长多年,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口碑好,找他谈话,他二话不说,马上表态:“只要组织需要我、信任我,我就去!”

“驻村第一书记,可是要吃住在村里啊!”王义坚提醒他说。

“没问题,保证做到!”他坚定地回答。

就这样,王燕举义无反顾地领下任务,一头扎进布佛村里。

抓好党建——

齐心协力为村民修好路

布佛村没有水泥硬化路,没有环村路,村里人居环境很差,村庄没规划,村里废弃的老房子杂草丛生,阴森一片,垃圾成堆。下场雨全村是烂泥,家家行路难。

波莲镇常务副镇长,时任和舍镇组织委员、布佛村包点干部钟晓路向记者回忆说,有一次村里组织召开会议,王燕举问村民们有什么需求,大家异口同声地问答:“解决行路难问题!”这是村民最迫切的心愿。

一个深度贫困村,缺的不仅仅是路。长期贫困导致各项工作落后,千头万绪,千难万难,王燕举决定先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建起来,凝聚人心,把村干部的干劲鼓动起来。

“我们村以前很差,村委会是一盘散沙,很少开会,上班不正常,王书记进村首先建立‘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抓党建,在8个自然村建立起了四个基层党小组,把布佛村基层党组织力量夯实。”王子彪说。

“他不管大事小事,都召开会议讨论,征求意见,集体决定,把村干部和村党员的力量激活起来。”和舍镇党委副书记林胜说。

解决行路难问题,村里决定先把村委会所在的布佛上下村的水泥巷道和环村路修起来。但是,修路资金从哪来?2015年还没有村庄提升工程资金;此外,规划开路,得拆房,农户愿不愿意让地?王燕举获悉,完善村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可争取中央奖补资金“一事一议”项目,他行动起来,向县财政局汇报布佛上下村的基础设施情况,争取到建设资金193万元,又率领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发动外出干部和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开建布佛上下村的水泥巷道和环村路。

从来没有开过路的村庄要开出巷道,有的地方需要村民拆掉厨房,有的需要让出半间房,虽然知道修路好,但损害到自家利益,有的村民也不愿意。“他晚上拎着买来的一大块猪脚,到‘钉子’农户家,一起吃饭交流,慢慢做说服工作。我们镇里后来称这个为‘猪脚工作方法’,就是他发明的基层工作办法,很有效。”林胜说。

2016年,布佛上下村1.1万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全部完工,到了2017年12月,依靠深度贫困村庄提升工程资金,其他6个自然村“村村通”、环村路和村内道路以及排水沟全部完工。

“布佛现在是村村巷道硬化,户户通水泥路。村里巷道都有三米宽,汽车可以驶进家家户户。”王子彪回忆说。

破解难题——

整治田洋,引导村民发展冬季瓜菜

说起2017年以前在布佛田洋劳作的辛苦,村民们有说不完的话。

布佛田洋缺少生产路,村民一年种两季稻和瓜菜,谷子成熟和瓜菜收获季节,家家户户得肩扛背挑着稻谷瓜菜走上一公里左右的田埂,运到大路边才能装车运走。

“王书记,我有几亩地,可是不想耕种了,谷子背出来太辛苦了!”村民跟王燕举反映耕作难题。

布佛村人多地少,村里水田1285亩,就有几百亩田洋因为缺水灌溉和缺乏生产路,被撂荒了。

“我带他去田洋实地看,他说,群众反映的难题,一定想办法解决。只有修好水利灌溉,才能增加田洋面积,引导村民发展冬季瓜菜增加收入。”王子彪说。

为解决布佛田洋、茂力田洋的水利灌溉和生产路修建问题,他深入田洋调查,积极与县水务局协调,并多次到省水务厅反映情况争取支持。2016年5月和2017年初,县水务局两次下拨280万元改造了布佛田洋和茂力田洋整治项目,受益村庄包括布佛上下村和道咸、茂力等自然村。

田洋整治了,他顾不上休息,又忙碌地穿梭于县交通部门、财政部门和镇政府之间,筹资修建了村里两条通往田洋胶林的必经路和道咸村简易桥,一举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行路难、运输难”难题。

2019年岁末的布佛田洋,垄垄瓜菜绿意喜人。

“在这块田洋耕作,常常想起王书记,老百姓最感动的就是王书记帮我们解决了田洋灌溉和生产路难行的问题。”村干部王桂青说,“你看,现在哪家的田洋不靠近路?”

产业扶贫——

发展特色产业,给贫困户带来稳定收入

在那青青的胶林里,因地制宜建起500多间狸舍,干净的狸舍里,果子狸养得壮壮的,这就是布佛村发展的林下经济——果子狸特色养殖基地。如今基地已成为临高产业扶贫基地和临高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脱贫致富的代表。

布佛村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经济主要依靠水稻、橡胶、冬季瓜菜,经济作物品种少,没有市场竞争力。如何能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呢?村委会副主任李景生回忆说,2016年王燕举就考虑产业脱贫之路,当时他在外做生意小有成就,王燕举与他相聊,让他去其他市县多看看扶贫产业,回村大家合计发展果子狸养殖产业。

2016年10月,在王燕举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布佛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布佛果子狸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由政府贴息,农信社为每户贫困户贷款2万元作为贫困户入股金,46户贫困户的92万元入股进社,与其他村民一起,抱团发展果子狸产业。

“入股”,这可是村庄里没经历过的事情。村民怕亏本不敢入社,建果子狸基地13.5亩,征地建狸舍的问题也需要跟村民沟通。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王燕举充分利用周一和周五的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将产业扶贫的意识一点一滴注入到村民心里。

“果子狸产业很成功,连续分红了三年,每年每户社员分红2400元,收入稳定。现在果子狸发展到了1200多只,市场不愁售,狸舍面积也不断扩大,收入不断提高。”李景生说,“我们村委会也入股果子狸合作社20万元,每年集体经济有2万元的分红哩。”

以村为家——

他是村民的贴心人暖心人

“他总是呆在村里。”这是镇村干部对王燕举的共同回忆。

王燕举父亲早逝,老母亲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驻村时他就把母亲从县城接回了和舍镇老家,方便看望母亲。

他总是呆在村里做什么呢?

钟晓路回忆说,修路时,修哪条路王燕举就经常去那条路督查施工质量,碰到村民不愿让地修路,他就去协调解决矛盾。

在他奔波下,2017年,由县委组织部投入23万元建设了新的村委会办公楼,并配套了文化大舞台和篮球场。他注意到了布佛村的自然环境优势,提出打造果园自然村和规划建乡村公园。县财政局投入23万元购买了9000多株红心蜜柚,在8个自然村无偿种植。“树苗运来时,他一株株去搬……”

在“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中,他花了大量精力调查走访,确保贫困对象的精准。符士云是2016年他入户调查时新纳进去的贫困户,“全村的贫困户,王书记不会落下一个。”符士云感激地说。

贫困户王子贵妻子患肝硬化多年,这个贫困家庭因病日子更难过。王燕举自己掏钱买来空心砖,周末时与王子贵两人一起动手建鸡舍,他还买来鸡苗和鸡饲料,给他养鸡增加些收入。“王书记经常来我家看望,他帮我太多了。”王子贵说。

“临高方言将‘好’念作‘mai’,村民远远看到他,就喊,mai书记来了!农户有什么问题都爱找他说,他是农户的贴心人暖心人。”黄振说。

不忘初心——

“为老百姓谋幸福,我无怨无悔”

“有一次他跟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吃饭咽不下,喝水就可以咽下去。我赶紧劝他,赶快到医院去看看吧。他说下星期就去,可是到了下星期,他又如期出现在村里,给我们开会,带我们看电视夜校。”王子彪说。

“有一次在村里吃工作餐,他老不动筷,我们问他你干嘛不吃饭,他说没胃口,其实他那时候是吃不下饭了。我们就劝他,赶快去看看,他说,先等等吧,工作没做完。”钟晓路说。

“他水都咽不下去了,才去医院看病。”王燕举的爱人黄少娟流着泪告诉记者,拖到2017年1月8日,他才到海口看病,经医院诊断,他患有严重的“胃贲门失驰缓球囊扩张”,医院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

数月后,他被确诊为胃癌中晚期。“他住在省人民医院时,我们去看他,他爱人知道病情后在楼道里泣不成声。他还对我们说,没事的,等我舒服一点了还回布佛村。”黄振说。

“献身扶贫,为百姓谋幸福,我一生无怨无悔。”他用行动来实践着自己这句话,用生命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初心和使命。他离开村时的2017年,布佛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14%,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5301元,超出当年贫困线2336元。

2018年4月2日,在王燕举弥留之际,接下他的岗位任布佛村驻村第一书记的符敬民,一直守在他身边。符敬民回忆说,王燕举那时已说不出话来,只是用力握着他的手。符敬民明白,那是王燕举对他的嘱托:让他好好接着干!

王燕举葬礼的那一天,闻讯赶来送别的数百名群众挤满了灵堂和门前的街道。人们舍不得他离开。

时光走到2020年1月1日,符敬民可以告慰王燕举的是,布佛村完成了最后400亩的田洋改造;村民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果子狸产业基地进行了二期扩建;布佛村党支部,如今是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布佛村已成为海南的美丽乡村……

(本报临城1月1日电)

(责编:王珂园、吕腾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