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两下玉树

2019年11月21日13:59    来源:宁夏日报

原标题:两下玉树

广播里传来玉树的新闻,就会不自觉地把音量开大;电视里播放天气预报,会格外关注玉树地区;朋友从青海回来,会打听有没有玉树的最新变化——玉树,种在高俊心里快10年了,曾经14天的朝夕为伴,却让回忆扎根心底。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里氏7.1级地震,刹那间,地动山摇。

当日12时30分,“震波”通过一根电话线传到千里之外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办公室“震”了。接上级要求,该科室须有一人随同宁夏抗震救灾小分队赴玉树参与救灾,要求下午2时集合。

骨科召开紧急会议,时间紧任务重,派谁去?时任骨科主任的高俊主动请缨。

一同“出征”的急救车火速载高俊回家拿了几件换洗衣服,2时不到,集合完毕。

目标:玉树,全速前进。

从西宁到玉树,气温骤变。一日四季都不足以形容天气的瞬息万变,起初晴空万里,瞬间雨雪瓢泼。15日晚,到达玛多,距离玉树100多公里,不料出了状况。

司机因严重高原反应无法继续开车,同行的年轻大夫呕吐不止,车上只有高俊一人会开车,可他多年没摸过手动挡的车。

深夜,山路,不熟悉的车,每一个因素都可能致命。

高俊硬着头皮坐上驾驶座。

山路上是令人胆寒的黑。车灯只能照亮咫尺距离,车辆追随着亮光走走停停。整整8个小时,到达结古镇,已是清晨7时,此时距离地震发生,不到48小时。

在玉树,高俊深刻地感受到危急时刻,全国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各地的救援车辆和物资源源不断进入震区,到处可见子弟兵救灾的身影,医疗救援队深入最偏远山区,不放过任何一丝生的希望。

白天,帮助伤者清创换药、为临时集中安置点消毒、给当地群众发放药品;晚上,穿棉衣盖棉被缩在帐篷里,听窗外寒风呼号,忍受强烈的高原反应,常常难以入眠。电力和网络设备有限,手机时常充不上电,没办法和家人保持畅联。

4月20日,进入震区第5天,恰是高俊53岁生日。这个没有鲜花蛋糕,没有家人祝福的生日,却令他终生难忘,同行的医务工作者举起珍贵的矿泉水瓶,以水代酒,为他庆生。

14天后,接到指令,宁夏医疗救援小分队从震区撤回。第二天,高俊继续到单位,出差之前约好的手术还在等着他。

一切都恢复如常,只是心底会时常想起,那短短的两周时间,所见所闻,已深深刻在记忆里。

2012年初秋,高俊约上友人,沿着2年前的山路再赴玉树,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已在原址拔地而起。

因在玉树地震救灾中表现突出,高俊当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今年,又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这些荣誉,与那段经历同样珍贵。(本报记者 秦磊)

(责编:王静、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爱国情 奋斗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