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威海市文登区委组织部
2019年10月18日15: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案例背景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地撂荒化现象逐渐加剧,严重影响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着眼于解决地谁来种、怎么种,集体经济怎么发展、农民怎么增收的问题,文登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积极探索搭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形成乡村振兴由下到上的组织动员和由上到下的支撑保障有力,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是村党支部领办带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围绕解决农民老龄化、农地碎片化、农业低效化等突出问题,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载体,全面集聚生产要素,搭建村级为农服务平台,做好以地增收文章。(1)把土地集中起来。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地缘人缘优势,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引导农民把不愿种、种不好、没有能力经营的土地流转出来,推动农村零散土地化零为整、由小变大、成方成片,采取土地托管、半托管方式,将农村土地纳入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以高村镇为例,全镇67%的村党支部牵头开展了土地规模化流转,合计流转土地1.2万亩,培育种粮大户12家。(2)把农民组织起来。土地实现规模化后,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土地合作社,将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生产功能有效整合,集中力量办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对村党支部自身发展能力强、产业方向明确的,由村集体开展自主经营;对村党支部致富带富能力弱、产业优势不突出的,按照“引大户、利共享”的模式,由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流转土地整体打包给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统一对外招商或纳入镇域集体经营。目前已签约成功14家,增强了村党组织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信心。对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的农民,由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劳务合作社,由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针对用工需求,实行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劳务输出质量,保障了劳务用工安全和收益。(3)把效益提升起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从区镇两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获得资金、资源和生产资料服务,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和抗风险保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群众的利益。村集体通过规模化整理获得土地增量和增值两部分收益。同时,在各级涉农财政资金投入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公益股权”,使村集体获得稳定分红,有效增强了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保障的能力。比如,村集体按照3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200亩土地,实施改造后,面积可溢出10%—15%,由镇党委通过社会化服务中心对外招商价格600元,价格溢出部分村集体和农户按3:7进行分配,村集体年可增收3—4万元。
二是镇党委搭台服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围绕解决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单一经营主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对接市场难度大、高质量社会化服务受益水平低等问题,充分发挥镇党委引领保障作用,镇域规划资源配置,促进村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土地价值最大化,让群众享便利、集体得收益。(1)强服务。镇党委在机构改革中整合涉农站所设置,围绕推动镇域协作,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辐射面积3—5万亩的标准,建成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2处,为镇域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托管、产品交易、农机服务等10项基本服务,同时,结合“一镇一品”开展产业服务,形成“10+N”镇级社会化服务体系。比如,高村镇社会化服务中心针对粮食种植产业链培育,购置小麦、玉米烘干设备并建设储粮库,实现小麦、玉米从收购、烘干到储存的完整产业链,有效解决了种粮大户晾晒难题。同时,与粮食收购站合作,代为烘干粮食,预计年可烘粮9000多吨、获利54万元。服务中心除实行优惠价格外,还从农资销售额中,拿出一部分利润返还村集体,实现了村民、村集体和企业的三方共赢。(2)抓引领。镇党委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方面,采取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政策宣传、现身说法,统一村党支部和村民,特别是理解不到位、存有抵触情绪的党员群众思想,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另一方面,支持村党支部领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注重培养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样板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比如,米山镇西山后村是一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镇党委整合各类资源,引导村党支部流转土地1050亩,建设生态园项目,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年收入超过200万元。同时,吸收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入股,带动周边村实现共同增收致富。(3)兴产业。镇党委立足“一镇一品”产业资源,建设了西洋参、优质蔬菜、名优水果、优质粮油等集散(加工)交易中心,以交易提质量、促标准、创品牌,形成了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并与第三方运营平台合作,推动农产品走向全国。比如,张家产镇党委牵头成立西洋参产业办公室、西洋参协会,制定西洋参种植、加工标准,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西洋参交易市场,荣获“西洋参”小镇称号,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让村集体和参农获得更多收益。
三是区委统揽全局,保障新型集体化经营。区委充分发挥统筹抓总作用,组建区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威海市丰登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构建起完善的工作架构和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政策支撑体系。(1)整合优化政策资金。整合涉农资金1.3亿元,优先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优先覆盖规模化地块,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导向,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名品农产、名品园区、名品乡村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明星个体品牌”的农业品牌体系。探索“再补贴”机制,把发展集体经济和农业生产再组织结合起来,给予每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不低于30万元的财政“输血”资金,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捆绑使用,从推进生产再组织中培植集体经济增长点。(2)创新金融保险保障。针对涉农贷款无抵押和融资难等问题,区财政成立融资担保公司,设立2000万元担保风险赔偿基金,与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为全区农业经营户提供5亿元融资担保额度。加大保险业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全国率先推出特色农业单品保险,每亩西洋参最高可理赔1万元,区财政给予参农60%保费补贴,开创了地方财政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先河。深化农业金融服务改革,与蚂蚁金服合作开展“互联网+创业金融”业务,为农民创业者提供“旺农贷”;与太平财产保险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业社会化经营主体收入保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标的物,为经营主体提供最低收益保障,解除农业种植经营风险,坚定了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3)强化创新人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对全职、柔性引进的创新人才,分别按年薪50%、30%给予奖补,重点引进培育在本地工作,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产业人才(团队)。对“文登乡村之星”给予4年津贴奖励,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实践感到,充分发挥区级统的作用,为政策资金资源效应发挥提供充足的支持和担保空间,能够更有效弥补镇、村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规划、产业、资金、人才等方面缺陷短板,充分调动和释放乡村活力。
三、成效
一是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民收入。通过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将农户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好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35.62万亩,土地全托管面积1.3万亩、半托管5.9万亩,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经济薄弱村在全市率先“清零”;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33元,居全省县级第9位。
二是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村级党组织通过领办合作社,实现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相互叠加,产生了1+1>2的裂变效应。目前,全区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0多个,入社成员2.7万多名;村级劳务合作社发展到42个,登记劳动力3800多名,村级劳务合作社登记劳动力3000多人,有力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是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通过推进社会化服务,整合区级和镇域内各类资源要素,注入村党支部领办和其他经营主体,实现了把方向、降成本、提质量的目标,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全区“三品”认证产品达到271个,文登西洋参、文登蚝、文登大樱桃等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28个,“文登西洋参”以116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中药材类第3位,被授予“中国西洋参之都”。
四、经验与启示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对党建引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村级经济发展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主要体现在:
一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要强化党组织在农业经营体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村级经济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成长运行提供坚强保障。同时,要强化区镇两级统一管理和服务职能,以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育、支持、引导服务中心发展,规范市场行为,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要突出强化需求导向。要始终聚焦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着力解决普通农户依靠自己力量办不了、办不好的难题,让农户充分享受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同时,要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满足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促进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有效对接。
三要注重持续创新发展。要针对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的特点,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领域,不断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信息化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入融合发展。同时,要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将质量要求贯穿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全过程,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生产经营主体的要求,严格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建立贯通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大化地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