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山东临沭:建立“4331”机制 加速迈进基层党建信息化“2.0时代”

中共临沭县委组织部

2019年10月16日10: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山东省临沭县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本着“科学、实用、有序”的原则,探索建立“4331”党建信息化机制,努力实现“组织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管理尽在手上”,加速迈进基层党建信息化“2.0时代”。

一、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中提出,要“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信息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手段,打破过去传统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局限性,让“互联网”、“大数据” 融入、服务于基层党建工作,保持党的建设先进性、引领性,是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值得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问题为导向,用信息化思维破解难题。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一些基层党组织暴露出党员学习教育渠道狭窄、质量不高,党建工作不规范、档案“造假”,基层干部办事不公、服务稀松等诸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要打破过去传统、固化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用信息化思维应对挑战、破解难题。临沭县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的“4331”党建信息化机制,实现“线上”与“线下” 相互补充,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有效解决了过去一些“线下”想解决、“传统”想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

以需求为导向,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机制。进入新时代,面对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党的建设也不能例外,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工作所需,要顺应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让“互联网”、“大数据””融入、服务于基层党建工作,用信息化手段满足党的思想、制度、纪律建设需要,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以效果为导向,用信息化技术服务党建。“建是基础、用是王道。”党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用为本,稳妥推进。临沭县立足实际,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消除党建监管“盲区”,打通服务群众“末端”,有效化解党群、干群之间矛盾隔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该做法先后2次在市级现场会进行全市推广,河北邢台、山东莱州等20余个调研组、考察团队莅临临沭参观学习。

二、措施与做法

一是“四级互联”——实现“县、镇、村、户”纵向全面贯通。整合“雪亮工程”及远程教育现有资源,建立临沭县党建可视化信息网络传输系统,构建起“县级总控中心统一调度指挥、镇级管理中心分区域管理、村级工作站具体实施、党员户末端补充”的四级智慧党建体系,打通党建信息传输的“最后100米”。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县、镇、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驻京驻沪流动党员党委等,增配“一屏一盒一视频”。“一屏”即电子显示屏,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会议室原有的电视机、电子屏等显示设备,有效降低建设成本;“一盒”即安装电视机顶盒,重新研发电视机顶盒,增设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功能。“一视频”即高清视频摄像头,实现视频对讲通话。目前,已建成县、镇、村级可视化信息平台392个。对党员户建立入户系统,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研发构建入户系统服务器,对党员家中原有的智能电视机顶盒进行升级,党员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接收党员教育信息。目前仅临沭街道已安装党员入户系统2000余户。

二是“三屏互动”——实现“手机、电脑、电视”同步传播。临沭县现有党员33844名,分布在各个行业、不同领域,文化素质差异较大。其中农村党员20473名,占党员总数的60.5%,尤其是农村党员老龄化率达40.1%,流动党员占到了5%。为满足这些年老体弱、文化程度偏低的老党员和农村流动党员的日常学习所需,本着“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党员新课堂”的目标,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探索建立手机、电脑、电视三屏互动体系,形成一个网页界面。党员只要通过手机APP客户端、电视遥控器“一键操作”和电脑中的其中一种,都可以直接登录学习网站接受学习教育。党员在落实好“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等制度的基础上,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自学,课程设置、学习重点等一目了然,有效解决了党员特别是老党员、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组织难的短板问题。同时,为满足党员的“个性化”需求,还设立“私人定制”模块,开发了“三务”公开、实用技术、学生辅导等辅助功能,上级党组织根据管理权限,可以将社区的大事小情、低保评选等涉及群众利益、关系农村发展的“明细”晒到电视、手机上,让党员“近”不出家门、“远”在千里之外都可以监督党务村务、关注民生实事。

三是“三管齐发”——实现“机关干部、农村干部、普通党员”精准管理。结合党员干部的工作性质特点,分类建立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管理、科学管理。建立机关干部网格化管理系统,对下沉到基层网格的1216名机关干部实行智能化考核,各网格干部通过微信群、入户调查等渠道负责收集群众诉求、督促工作落实、发现风险隐患等9项内容,对于发现问题信息通过手机APP第一时间报送,建立“信息上报、分流交办、办结反馈”的网上办理机制,并根据诉求收集、群众评价、日常考勤等情况进行线上考核,考核结果与机关干部1000—2000元不等的工作补贴挂钩。建立农村干部差异化管理系统,区分农村主职干部、其他“两委”干部和在职、离任村干部,建立村干部信息“大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差异化考核,系统设置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职务调整备案管理等7大功能板块和村干部工作业绩、纪律作风、奖惩等8项信息卡,作为农村干部考核依据。建立起普通党员积分化管理系统,依托“党建-灯塔在线”党员信息数据,在实现网上党员关系办理等业务的基础上,为每个党支部配装一台电子考勤机,为每名应到会人员分配唯一识别码进行比对,对每名党员的“三会一课”、志愿服务、主题党日等活动完成情况自动上传系统,系统自动向请假、旷会党员发送1—10分的短信扣分提醒。党员累计扣分达到30分的,系统会向党员本人及党支部书记发送预警信息,由党支部介入开展结对帮教。

四是“一体推进”——实现党建“学、做、管、判”融合发展。依托临沭党建可视化信息平台,成立农村干部培训网校,以视频教学、交流互动、实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每季度组织1期村“两委”成员集中轮训,每期由1—2个镇街“两委”成员参加县中心主课堂培训,其他镇街通过可视化平台在分课堂参训,确保每名村干部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结合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工作,把党员的“学”与“做”结合起来,将党员“线下”的党组织生活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等11种情形,实行网络纪实。把村级事务作为网络监管重点,村级组织在研究重大开支、发展党员时,系统自动生成现场影像等档案资料,县、街道两级可以按照管理权限,回放查看活动开展情况。根据网上反馈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建立定期分析研判机制,每季度确定一个专题,上报县党建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深度挖掘信息背后的问题和动态,为科学决策、跟进落实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比如,在今年制定的机关党建“两规范一创建”、发展党员规程等创新制度落实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前后对比、综合分析,从而掌握推进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存在问题及工作成效等,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三、初步成效

一是办事高效化,变“人员跑腿”为“信息跑路”。“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会议多、培训多一直是困扰基层党员干部的一大“顽疾”,有时一些偏远镇村干部一天“村—镇”、“镇—县”要往返好多趟,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4331”党建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不出办公室就把工作部署下去、老党员不出户就能上党课,流动党员不用占据大量工作时间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节约了办公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轻了基层党员干部参会参训的“负担”。自2018年以来,通过可视化信息系统召开各类会议、培训200余场次,实现80%以上的会议培训由党建信息化系统来完成。

二是流程规范化,变“封闭操作”为“公开透明”。通过建立党务社务视频留痕系统,系统自动将发展党员、“两委”换届等会议资料进行保存,谁来研究、怎么研究、如何实施等均在视频监控下进行,基层干部再也不能以各种理由推诿、搪塞和弄虚作假,有效规避了违规用权的行为。同时,需要公开的,上传到手机、电脑、电视上,群众有质疑的,还可以申请查询,真正实现还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据统计,全县村级事务规范议事率达90%,村级呈现“一升一降”局面,即村务财务公开知晓度提升16.8个百分点,到县及以上村级信访量件次下降26个百分点。

三是管理精准化,变“估量记实”为“精准评定”。分类建立机关干部、农村干部、普通党员管理系统,将他们的工作实绩、日常考勤、作风纪律等情况全面纳入网上管理,以实事为证,用数据说话,在后台自动生成相应加减分标准,让各项工作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有效防止了过去工作人员碍于面子人情记实、估量记实的问题,真正考出实绩、管出干劲。比如,结合去年管理系统考核结果,对表现突出的67名党员予以表彰奖励,对276名不合格党员纳入上级党组织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转化,从而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

四是工作智能化,变“繁杂琐碎”为“便捷高效”。基层党建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过去的各项文字档案、统计报表等工作,耗费了基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党建工作“大数据”库的建立,能够直观掌握党员队伍结构、发展变化等信息,客观分析基层党组织党内活动的个体质量和整体情况,使广大党务干部从繁重的文字记录、统计报表、信息核对等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了由过去“抽样调查”向“全面普查”的转变,为科学决策、监管考核提供了更准确、更可靠的原始资料。

四、几点启示

一是抓好信息化建设要科学决策,适度超前。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不能贪图“标新立异”,更不能追求“画饼充饥”;既不能贪大求全、盲目冒进,也不能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要做到科学决策,稳妥推进。实践证明,临沭县探索形成的“4331”机制,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充分考虑了基层的基础条件,充分考虑了不同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和对新生事务的接受能力,对于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意义。

二是抓好信息化建设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推进“互联网+党建”,不是排斥过去好的传统、好的做法,重新洗牌,推倒重建,而是在巩固和提升原有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联系实际、联系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用“线上”补强“线下”链条。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突出党建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靶向定位,精准发力。要符合本地工作特点和事物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招、用实功、求实效。

三是抓好信息化建设要以用为本,常抓不懈。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后期的“管理和利用”才是关键。不能信息化建好了,就束之高阁、成了摆设,要充分把握当前与长远、数量与质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做到统筹谋划、循序渐进,建立信息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加强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真正让党建信息化用起来、活起来,发挥其引领基层党建、服务基层党建的应有价值。

(责编:乔业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