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濮阳县委组织部
2019年10月15日15: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河南省濮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的黄河之滨,县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辖12镇8乡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995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12万人,耕地面积135万亩。全县共有党员56060名,党支部1888个。濮阳县是省级贫困县,黄河流经县境61公里,黄河滩区有7个乡镇132个行政村13.6万人,是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2014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74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804个,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27251户109484人,贫困发生率9.77%,6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沿黄滩区乡镇,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濮阳县根据脱贫攻坚实际,针对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认真调研和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三组一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背景与动因
河南省濮阳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开始凸显。比如,部分党员担当意识不够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贫困群众缺乏主动脱贫的斗志、“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等等。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濮阳县积极探索建立了党员群众互助组、“五老”人员扶志组、扶贫文艺宣传组,开展贫困户公开评议活动等“三组一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党员群众互助组,结对帮扶更务实。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由党员、非贫困群众、贫困户参加的“1+N+(1—4)”(即1名党员任组长,10户左右非贫困户和1—4户贫困户为组员)模式脱贫互助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调动组内非贫困群众的帮扶积极性,采取说服教育、资金支持、土地代种、帮助就业等方式,对贫困户从思想、物质、技术、人力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目前,全县969个有贫困户的村,共成立党员群众互助组8400余个,对全县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帮助发展致富项目5780个,初步形成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大局。
(二)建立“五老”人员扶志组,教育开导更精准。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群众基础好、威望较高的“五老”人员成立扶志组,采取“谈、教、训”等形式,帮助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信心。“谈”即谈话,“五老”人员与贫困群众交谈或侧面了解,摸清其内生动力不足根源;“教”即教育,摸清“穷根”后,通过讲政策、谈形势、明道理,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训”即训斥,对“谈、教”不起作用的,“五老”人员借助在村内的威望,必要时组织贫困群众的家族长或有说服力的亲戚进行“高压”训斥,促使其思想得到转化。目前,该县共成立“五老”人员扶志组369个,已有530余名“酒友、牌友、懒汉、村混”等得到有效转化,贫困群众“懒、愚、混”的顽疾得到有效整治。
(三)建立扶贫文艺宣传组,激励氛围更浓厚。濮阳县各乡镇各组织一支扶贫扶志文艺宣传队,每个乡镇选择5个重点村分别组建村级文艺宣传队,队伍达到1600余人。同时,组织全县文化专业人员和乡村文化热心人,认真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唱词、戏曲、三句半等。戏曲小品《懒汉脱贫》、快板《精准扶贫》、坠子戏《装聋作哑》等一批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的舞台作品,把上级脱贫攻坚政策和扶贫工作中因懒致贫、因婚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产业扶贫等难点,以艺术化的形式,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解答,深受群众喜爱,在寓教于乐中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意识。仅仅2018年,濮阳县乡村两级文艺宣传队文艺活动达1000场次。
(四)开展贫困户公开评议活动,邻里互促更有力。为进一步检验脱贫攻坚成果,由乡(镇)党委主导,组织农村党支部开展贫困户公开评议活动。一是公开评议。引导党员群众对已脱贫户和未脱贫户进行民主评议,评选出模范贫困户和落后贫困户群众,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二是经验交流。对评选出的模范贫困户公开表彰,并交流脱贫经验,总结增收门路,让真正主动作为、积极脱贫的贫困户晒成绩、做模范。三是表态发言。对评选出的落后贫困户,使其自我剖析、深入检讨,让这些贫困“钉子户”红红脸、出出汗,有力增强了贫困户主动脱贫、带头脱贫的内生动力。
三、取得成效
濮阳县基层党建“三组一评”,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扶贫扶志扶精神,强力激发了贫困群众内心深处渴望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同时,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理解、认可、支持和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合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一)激发了贫困群众积极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濮阳县“五老”扶志组把摆脱思想贫困、增强决战脱贫斗志、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帮助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信心。文艺宣传队则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农民愿意听、听得懂的老调新词,深入宣讲党的脱贫攻坚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教育引导贫困户真正从“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
(二)提高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获得感、幸福感
脱贫是底线,富民是关键。濮阳县党员群众互助组把帮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种养殖互助组、劳务就业互助组针对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多对一培训指导,注重“授人以渔”,使贫困户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斩断穷根,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贫困群众通过“心连心、手拉手”帮扶,增加了经济收入,提升了自我致富发展能力,改变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不仅有尊严的光荣脱贫,而且能够长期稳得住、脱贫不返贫,贫困群众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三)推动了新时代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脱贫攻坚牵扯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群众最关心的焦点问题。濮阳县组织党员干部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诉求出发,以办实事、帮民富、促和谐为着力点,把群众装在心中,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安民心、顺民意,提升了干部工作能力,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组织对贫困户公开进行评议,不但实现了贫困户由“要富我”到“我要富”有效转化,还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热情,提高了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总之,濮阳县通过探索实施“三组一评”这一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机制,有效调动全县干部、党员、群众投身脱贫攻坚,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扶贫产业政策有效落实,完成了23426户99118人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9.77%降至0.95%,2018年成功摘掉省定贫困县帽子。同时,全县农业农村改革加速推进,新农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新型经营载体不断出现,农村农业产业化逐渐形成,呈现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了更为理性和谐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和调整。
四、启示
自“三组一评”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机制推行以来,基层党组织聚焦打赢目标,初步破解了深度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欠缺、内生动力不足等根源性制约因素,也对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脱贫攻坚越深入越要依靠党支部的引领作用。自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全县各贫困村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成功帮助9.9万贫困人口脱贫。但随着攻坚战的不断深化,脱贫的任务都是“坚中之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这种情况下越需要村党支部发挥好战斗堡垒和“领头雁”作用,一鼓作气、持续发力、克难攻坚。实践证明,建立“三组一评”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机制,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通过党组织牵头,建立党员群众互助组、“五老”人员扶志组、扶贫文艺宣传组,开展贫困户公开评议活动,真正把党的扶贫政策宣传、脱贫阶段目标落到了实处。因此,在脱贫攻坚中,村党支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把村党支部建强,赋予村党支部更多的组织协调权、资源分配权、评价话语权。
(二)脱贫攻坚越深入越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引导作用。不管是党员群众互助组、“五老”人员扶志组,还是扶贫文艺宣传组,都是党员在发挥着骨干引导作用。先富起来的党员团结带领部分非贫困群众,在观念引领、产业带动、技术推广等方面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向贫困户伸出援手;有威望和影响力的党员组织“五老”人员在精神激励、愿景展望、心理疏导等方面对贫困户进行教育开导;有文艺特长、率先脱贫的党员作为典型现身说法。实践证明,党的政策靠党员来执行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更需要广大党员当先锋。因此,各级帮扶干部、村党员必须进一步增强积极性、主动性,搞好服务、做好引导,努力形成聚点成片、以点带面、抱团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脱贫攻坚越深入越要调动贫困户的主体作用。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多属于深度贫困,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实践证明,开展“三组一评”,从多角度入手培育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切实转变了传统的送钱送物帮扶方式,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这也启示我们,必须紧紧盯住深度贫困群众的思想根源,把扶智与扶志结合起来,把群众的干劲激发出来,脱贫攻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