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委员会
2019年10月14日15: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党委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罗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问题导向,聚焦乡村治理和发展难题,以党群圆桌会为抓手,最大化发挥支部和党员作用,制度化党群关系同心圆,广泛凝聚党员干部群众力量,探索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1+1+S”末梢治理党建同心圆模式,将党建工作做到民心里,推进党群一体,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一、背景与起因
罗溪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部,辖17个行政村、2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现有党支部28个、党员1190人。罗溪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中低水平,各项农村发展事业还亟待提高,面对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农村治理和发展任务愈发繁重,现有村级两委班子5-7人缺乏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深化精细化服务和管理农村工作,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参与到农村治理中来。
罗溪镇党委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结论,农村经济社会要发展重心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治理得好农村就治理得好,基层党建要把党心和民心融合在一起基层政权才能稳固、经济社会才能发展。2016年以来,罗溪镇党委围绕这一课题,先后由镇党委组织委员和党委副书记牵头深入各村进行专项探索创新实践总结,反思各类治理问题症结和“耿飚之问”,借鉴延安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群众在圆桌前平等接受祝寿的典故,树立问题导向系统化项目化党建工作,基于党群关系平等、深入调查研究、同吃同住同劳动等三条原则和《党章》及相关法律法规精神,先后在新东、洪四、广桥、建兴、后溪、柏山等村开展试点,以党委委员直接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末梢多元民主协商的形式,建立由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各类人才组成的党群圆桌会,针对性统筹邀请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整合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推动特色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调整产业结构、夯实人才队伍,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和推进农村反腐的有效载体,形成1个党支部+1个党群圆桌会处事制度+多种社会力量的“1+1+S”同心圆模式,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权利自己使,自己的利益自己享”。2018年,同心圆模式已在全镇17个村推广。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党群一体,为末梢治理聚合力。罗溪镇党委聚焦神经末梢组织振兴,领导各村党支部根据实际村情在村民小组或片区组建党群圆桌会,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整合各方资源补足短板,构建党建“同心圆”乡村末梢治理机制。该机制通过凝聚引领、圆桌协商、辐射落实、监督纠正、同心运转的方式,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画好党群关系同心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构建行动共同体。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尊重末梢组织自治权力,依托村民小组会议成立党群圆桌会,以党员为骨干发动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和各类人才依法共同参与村民小组各项治理工作,提升党员群众参与感和使命感。二是构建利益共同体。以党群圆桌会加大党建与农村末梢自治组织的融合力度,实现农村党小组与村民小组的有机融合,以党群关系平等开展多元民主协商的圆桌形式,最大化平衡调整农村末梢多种利益需求。三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立足村民小组实际,邀请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谋划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要求,将党员群众和多种社会力量紧密联系起来,突破村组自治局限,提升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成效。
(二)目标一致,为乡村发展找出路。罗溪镇集中各方资源力量,依据“两山”理论,立足历史遗迹和自然生态优势挖掘村域资源。镇机关和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深入山林、田间调研,收集整理村域内自然人文资源清单,党群圆桌会成员线上线下结合建立乡村论坛,把脉论证村庄发展思路,共在新东村、洪四村、广桥村、建兴村、后溪村、钟山村、翁山村和双溪村等村策划生成特色经济发展项目13个并已落地7个。比如,新东村“一花五叶”乡村振兴试验区项目,就是党群圆桌成员调查发现该村旅游资源禀赋良好、资源类型丰富,可开发利用土地超过5000亩后,提议圆桌协商建议打造的。该项目由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和党群圆桌会共同参与制定规划,得到了600多万元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群众自愿出资出地,共同推进村庄发展。
(三)队伍一心,为家园美好育情怀。一是以党员为主体,用红色情怀涵养党性。依托洪四村“三会一课”区级实践点和各试点村研习阵地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建立党课与工作经验交流农村月讲研习会制度轮训党员,以党建文化、红色文化和生动实践提高党群圆桌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三会一课”内容的深刻感悟、对党的决策的坚决贯彻、对形成决议的有效落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生态宜居建设。二是以群众为辅助,用家国情怀感染人心。通过党群圆桌会中的党员影响带动群众,特别是群众中有专长、有品德、有志向的人才,以“党建+文艺惠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演绎形式将古今家国故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创设“罗溪讲古”特色平台开展场景式主题宣讲,并依托镇、村文化阵地以长廊、影像、微信和抖音等方式向群众广泛传播,在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引导群众与镇党委同心同德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三是以统战为纽带,用乡愁情怀引导回归。建设乡情服务馆、党群同心馆站,发挥圆桌党员和群众的统战影响力,用乡愁打破地域局限,引导各类人才回归,从村内各党群圆桌会中挑选骨干与统战对象共同成立红色乡贤参事会,建立智囊团,现已有12个村成立红色乡贤参事会,鼓励各类人才和社会力量引资引才引资源引项目回归,已筹集意向发展和扶贫资金2.1亿元落地1.6亿元,鼓励村集体与红色参事会成员企业合作,以入股分红的形式快速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四)协商一道,为民主决策立规矩。一是镇党委委员和干部作为普通成员参加党群圆桌会,并由党员成员协助宣讲政策法规和部署精神、执行党的决定、主动参与协商工作,以直接倾听的方式从党群圆桌会中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向党委政府反馈,以双向连通互动和所有成员一律平等的方式取信于民。二是将党的建设、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纳入党群圆桌会协商范围,党员、群众轮流主持,按照“党群提事、征求论事、圆桌议事、会议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的圆桌六步程序处理村民小组事务。比如,党群圆桌会成员自做族人工作协商解决旱厕难拆、鸡鸭乱养、垃圾乱倒、房屋乱建、土地难用和道路难扩等问题,还连同各高校大学生和非公党支部一起开展“最美庭院”和微景观比赛,使村民小组从脏乱差变为净美好。三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座谈会、联络群、发展手册等方式经常性向社会各界和红色乡贤参事会通报党委决策情况和党群圆桌会工作情况,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各村组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关注度。
(五)创业一同,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一是全村一盘棋,统一对外招商。注册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村集体土地和农村自有土地,实行土地、房屋入股,村里统一规划对外考察对外招商,引进合适的投资者,既保障村集体和群众收益,又降低投资方投资成本,为“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的现代农村发展铺平了道路。二是产业多元化,聚合发展特色。鼓励群众成立药材、食品、花卉、苗木、养殖等合作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建立红色动力网络联合党支部和八峰红色创客党支部,与行政村党支部共同成立党建联盟,以此促成商业联盟,打造农村“党建+商务”4.0云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电商化,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培育农业产业,增加群众收益。依托镇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创建党群“帮更多”品牌,并以党建共建与新华网泉州支部、太平洋保险泉州支公司、中国邮政洛江分公司、农商银行洛江支行等媒体和金融机构签订“党建+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扩大同心圆模式外圆。三是人才深发掘,储备振兴动力。聚焦人才振兴,从党群圆桌会成员中遴选建立“一懂两爱”农村人才库,培养储备懂发展、善管理、能干事、会带队的农村善治型人才461名。例如,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建兴村党群圆桌会成员中两名30周岁以下的大学生当选村“两委”干部。
三、成效与反响
(一)创新建强组织,有效推动多元治理。罗溪镇将党建工作延伸至村民小组,贯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根据党群圆桌处事制度,建设以党群圆桌会为农村治理“众议院”,红色参事会为农村治理“智囊团”,多种社会组织为农村治理“参议院”的乡村治理“三驾马车”,并将党群圆桌精神扩展延伸到社会治理其它领域,凝聚农村社会多元主体共识,兼顾农村社会多元阶层利益。截止至目前,罗溪镇17个村220个村民小组共有小组或片区党群圆桌会85个、村级红色参事会12个、其它各类参与治理组织15个。通过创新调整农村基层治理组织架构,罗溪镇打破了以往“大包大揽一手抓”的治理模式,通过搭建具备强大包容性的平台和载体,激活农村各方力量参与农村决策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群众自己做主、自己做工作的转变,推动了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基层治理格局的发展。依托党建同心圆模式,2018年罗溪镇17个村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现换届零信访,村集体领导班子组织力、战斗力和支持度显著提升。
(二)精细研判路径,有效推进科学发展。罗溪镇遵循做实做细基层党建的原则,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系统化、项目化党建工作。依托“1+1+S”末梢治理党建同心圆模式,组织党员、群众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对所处乡村开展调查研究,摸透辖区内的山水人情。根据各有千秋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精细研判全镇17个村220个村民小组的治理和发展路径,确保发展部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治理决策符合广大村民的诉求和利益。在科学规划部署各村经济发展路线的基础上,2018年全镇17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18.08万元,较2017年51.95万元同比增长127%,2019年上半年80.58万元较去年上半年50.02万元同比增长32.96%,9月份全镇10个薄弱村全部脱薄超过5万元,率先完成全市消除薄弱村任务。
(三)切实动员村民,有效圆融党群关系。罗溪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依托“1+1+S”党群关系同心圆模式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方法,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诉求,把人的事情搞清楚、把民心向背搞清楚、把人民的切实需求搞清楚,充分商榷尊重多元利益,以情怀和同吃同住同劳动拉紧织密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的情感纽带,让党心与民心心贴心。在日常工作中,依托党群圆桌会、红色参事会等平台,向广大村民通报农村治理情况,面对面汇总和落实村民对于农村发展与治理的建言献策,根据村民需求调整村组发展方向,提升村民参与农村发展与基层治理的获得感和效能感,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亲密圆融农村党群关系。自2016年以来,镇党委根据党建同心圆模式,向村民共通报情况35批次,接受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237条;有效解决土地纠纷300多起,村民信访180余件,邻里纠纷400余件;大幅度减少移风易俗工作阻力,节省红白神事、佛生日和烟花爆竹等费用9000余万元。
(四)深化整合资源,有效激活乡村建设。罗溪镇将党的共同基因作为联结政、村、组、企、校和社会组织的内在纽带,以党建同心圆实现多方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盘活闲置资源、挖掘潜在资源、集中分散资源、打破资源地域限制,深化整合辖区内包括土地、山林、水域、文化、古厝等固有资源,并不断吸纳外来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外部资源融入农村发展,使各自为营的局限资源转变为互补短板的共享资源,使各种资源相互齿轮传动,使党建同心圆的向心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自2016年以来,罗溪镇依托“1+1+S”党建同心圆模式,从省内其它地区乃至广东、湖南、台湾、山东、辽宁等地引进高水平人才30余名、企业近10家,为罗溪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力,促进罗溪镇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已有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9个。
四、探讨
一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针对问题敢创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罗溪镇党委紧扣罗溪发展和实际,从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治理问题入手,紧盯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难题,树立问题导向,用党的理论解析这些问题的本质,逆向审视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敢于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鼎故革新,与时俱进。以务实有用作为党建质量是否过硬的标准,创造性的把同心圆理念运用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打破原先大包大揽、自我封闭的治理格局。把准群众难发动、资源难整合、利益难协调的问题根源,顺应时代形势,为多元主体参与决策、治理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在党的领导下让群众当家作主,党群一体平等协商凝聚智慧,共解难题共治乡村共享利益,重构乡村治理体系。
二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打动民心有灵魂。罗溪镇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把握人民真心拥护党才是做好农村基层党建的本质,用党建同心圆走好群众路线,用党领导下的协商民主改变以往存在的干群关系层级疏远现象,使党的干部变成人民群众的“自家人”,实实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参与感,引领党员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让党员群众充分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汇集力量、凝聚民心,用党的人民情怀感染人心,生动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为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植入党的灵魂,把党在农村的每一个执政根基筑牢、夯实。
三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久久为功树品牌。罗溪镇党委坚持以绣花功夫落细落小落实,以工匠精神创造基层党建品牌,树立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在基层党建的范围广度、工作深度和时间跨度等方面久久为功,用环环相扣的党建工作方法构成整体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有的放矢的建好完善党建同心圆的一个个子构件,用相互衔接的制度和机制使之规范协同运转,积小环为同心圆,使农村各项工作在各类党组织的联合下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联结,统筹推动,提质增效,逐步构建齿轮相合、兼容吸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基层党建格局,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