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上海市徐汇区:实施“全面成长计划”,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

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组织部

2019年10月14日09: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徐汇区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过程中,以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为抓手,系统梳理招录、培训、管理、考评等环节中的瓶颈问题,以基层、问题、专业和成效为导向寻求破题方法,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背景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推动者,担负着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2014年,上海市在进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改革的过程中,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了《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创新设置社区工作者职业序列。截至2018年9月,徐汇区共有社区工作者2590名,平均年龄36岁,党员比例为27.8%。面对这样一支庞大的年轻社工队伍,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做到人岗适配、融入社区、能力提升、流动有序,成为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二、做法

徐汇通过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开展全面轮训、实践锻炼、平台交流、成长舞台、人才培励等重点项目,在基层队伍的招录选用、培育培养、管理考评、关爱激励等环节持续用力,努力打造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骨干队伍。

一是健全人岗相适的多元招录机制。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采取“集中面试+职业能力及性格测评”方式招录社区工作者,“不让一张试卷挡住合适的人”,对应聘者的能力现状与发展潜力进行立体化、定量化评估,由街镇根据录取的社区工作者的特点,统筹安排工作岗位,确保做到人岗适配,有效保障了街镇岗位匹配度和用人自主权。结合大型国企转型契机,2016和2017年从宝武集团定向招录56名转型职工到居民区任职,对接吸纳适宜人员充实社区岗位。探索实行居民区定期选任、专业资质转任等方式,形成动态人才蓄水池,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是构建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立体化培训体系,制定《徐汇区基层队伍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区级、街镇、居民区的分层分类培训。设置“初心教育”、岗位技能、专业知识、职业成长等核心模块,加强各类教育培训优质资源的统筹,打造优质课程、精品教材、骨干师资、实训基地,努力构建全覆盖、系统化的基层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实践锻炼,编印《居委会实务操作手册》《社区工作者成长手册》等系列实务资料,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信息咨询、工作指南,提升社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实行成长导师制度,在13个街镇全覆盖设立“优秀书记工作室”,并引入高校和区社工协会专业力量,以“带教书记+专业督导”共同“嵌入”社区工作者工作,帮助解疑释惑、破解难题。积极探索“社区与社会组织双向挂职”“轮岗交流”等形式,提高社区工作者实战能力。为社区工作者引入“专业伙伴”,面向社区培育专业类社会组织350余家,探索社区骨干与社会组织人才“双向挂职”,进一步畅通“三社联动”渠道,实现共同成长。

三是加强全流程的动态管理考评。规范日常管理,区层面出台《推进全面成长计划实施意见》《队伍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额度使用、招聘录用、教育培训、退出交流等操作规则,加强党风廉政、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教育。各街镇社区工作者事务所加强日常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同时,区层面制订出台基层队伍关爱福利实施办法,落实体检、疗休养、工会经费等基础保障。加强考评运用,区层面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考评办法,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各街道因地制宜出台考评实施办法,突出群众考评权重,加强考评结果运用,考评结果与社区工作者的岗位晋升、绩效工资奖励、轮岗交流相挂钩。全区社区工作者薪酬总额的5%用于全区对各街镇创新社会治理的考核激励。在培育优秀、弘扬先进的同时,探索退出机制,促进队伍的“换血和流动”,2016年以来全区有12名社工被解聘和劝退,78名社工被警告和诫勉谈话

四是拓宽综合型的职业发展渠道。注重培育社区工作者中的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实施“百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培育计划,形成徐汇“百名优秀社区工作者”人才库。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表彰先进的力度,将优秀社区工作者纳入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负责人后备队伍。畅通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的通道,鼓励其参加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以及群团组织遴选,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目前已有45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149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同等待遇,36名社区工作者走上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近三年有26人担任市区党代表,18人担任市区人大代表。结合群团改革,选拔和吸纳社区工作者骨干担任群团代表和兼职相关岗位,98人兼职区街两级群团组织岗位。探索实施轮岗交流,根据岗位需要和人才培养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社区工作者进行轮岗交流,全面熟悉社区五中心和居民区工作,积极打造社区治理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其履行职责、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成效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徐汇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日趋稳定,结构不断优化。与2015年相比,45岁以下社区工作者占比从53.2%上升至79.3%,大专以上学历从61.8%上升到88.2%,481人获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证书,专业资质持证率从10.7%上升到17.3%,新任社工到岗流失率从8.4%下降到2.8%。在2018年居民区两委换届中,有130名“80后”社区工作者新当选为居民区的书记或主任。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区级层面示范培训年均800人次,两千余名社区工作者全面轮训有序推进;近三年82名赴台湾培训、34人赴井冈山、226人赴北京、南京、杭州等地学习培训,培育打造的优秀人才库已初具规模。随着全面成长计划的推进实施,具有徐汇特色的基层队伍培育体系逐步形成,确保了基层社会治理目标的精准落地、有效落实。

四、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突出区委在基层队伍建设上统揽全局的作用,通过“全面成长计划”,实现“选培管评”全面管理,条块资源全面链接,社工素养全面提升。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工队伍建设上的主导作用,通过优化招录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有效保障街镇用人自主权,强化街镇党(工)委和居民区党组织在选人用人管人育人方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社区工作者在基层发现选拔、在基层成长锻炼、在基层发挥作用。

二是始终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根据“1+6”以后新的制度机制的新的工作实际,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首要的评价标准,把强化群众观念,提高服务能力,接受群众监督,作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主线,突出社区实务能力的提高。针对评价招录、考核激励难、流动退出等瓶颈问题,突破思维定势,结合实际予以破解。由于贯穿了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这一基本要求,确保了队伍建设的积极方向,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三是始终坚持精细“绣花”理念。好政策的落实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制度的合理性、精细化、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像“绣花”一样,精准施策。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通过《居委会实务操作手册》等规范化的岗位职责、区街镇居民区“三层一体”标准化的培训机制、“上下结合”科学化的考评机制,从关键节点和整体流程入手,有效实现了精细化的工作机制建构,确保了队伍建设的目标能够精准落地、取得实效。

(责编:乔业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