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赣南师范大学:打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强阵地

中共赣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9年10月12日16: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色,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更是共产党人钟情的色彩。马克思早年曾在被问及“最爱的颜色”时,明确回答是“红色”。红色,象征着革命和胜利,更寄托着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在价值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党中央就如何在青年大学生党员中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和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高校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历史命题必须做出积极的应答。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时代要求,更是落实中国共产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战略的重要选择。近年来,赣南师范大学立足赣南苏区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打造“红色班级”,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背景

通过建设“红色班级”来打造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强阵地的可行性和取得实效的必然性基于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的继承和发扬,党中央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为红色班级在大学校园的存在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二是赣南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苏区革命中留下的丰功伟绩和苏区精神是一笔永放光芒的宝贵财富。这笔财富历久弥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为青年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成才教育等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三是赣南师范大学多年来扎根红土地办学,始终坚持以苏区精神育人,在建设“红色班级”,打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坚强阵地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

二、做法

学校自2010年10月1日开始创办“红色班级”,发展至今已有15个,在全校15个二级学院实现了全覆盖。“红色班级”的建设,为学生党员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党员在实践锻炼中不断锤炼党性,进而提升理想信念,实现了高校党建与班级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主要的做法是:

1.坚持“红色班级”建设的规划性,开创了涵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学校坚持顶层设计,先后制定了《关于开展“红色班级”命名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赣南师范大学加强“红色班级”建设指导意见》,以具有光荣传统的原赣南苏区地域或具有优秀品质、做出突出贡献的原赣南苏区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对红色班级进行命名。近年来,学校先后命名并建设了瑞金班、兴国班、于都班、会昌班、宁都班、石城班、寻乌班、博生班、泽覃班、伯坚班、赞贤班、公略班等15个红色班级,实现了每个二级学院建有一个红色班级的全覆盖,让广大学生浸润在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中成长成才,开创了涵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2.坚持“红色班级”建设的开放性,搭建了提升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平台。毫无疑问,班级是高校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党组织建设的“微阵地、小支点”,更是推动党建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重要抓手。为此,学校坚持“红色班级”建设的开放性,打破自然班级的编制性,实行开放办班,班级成员实行“准入制”和“考核选拔制”。所谓“准入制”,就是二级学院的每一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红色班级的必然成员,从而增强二级学院每一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归属感;所谓“考核选拔制”,就是二级学院的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在拟成为发展对象时,其所在党支部必须主动征求红色班级的考核意见,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在红色班级中的现实表现,从思想状况、理想信念、作用发挥等方面逐一进行考核并选拔,实现了培养关口“前移”和考核选拔的多重性,也搭建了提升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又一新平台。

3.坚持“红色班级”建设的政治性,夯实了增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机制。学校党委明确要求各二级学院红色班级必须唱响“学习新思想·提升组织力”的政治引领主题曲,筑牢组织上“姓”党、思想上“信”党、行动是“兴”党的政治灵魂,不断强化红色班级的政治性。为此,学校推出了红色班级政治建设的“学”“读”“观”“唱”“讲”“访”六大规程:即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阅读《雷锋日记》等红色经典著作,观看《红色摇篮》《建党伟业》等红色影视作品,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征组歌》等红色歌曲,围绕《红色记忆——中央苏区红色故事集》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走访老红军、老党员、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等。同时,学校还不定期对各红色班级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倡导各红色班级按照“一班级一特色”要求,及时展示和报送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实施情况,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学习新机制,既大大增强了向党组织靠拢、做合格党员的动力,又切实坚定了理想信念和人生航向。

4.坚持“红色班级”建设的教育性,拓展了巩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学校党委始终把“红色班级”建设的教育性摆在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各二级学院红色班级必须坚持班风学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如“学习党章党规·重温党史党纪”、“学雷锋·树新风”、“重走长征路”、“缅怀革命先烈·从党员自身做起”、“寻访红色足迹·重温革命情怀·做廉洁自律好党员”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结合重大节庆等时机,先后推出了“红歌人人唱”、“红色故事会”、“我们的长征——红色趣味运动会”、“红色先锋号”、“红色帮手”、“大学生行为艺术展示”等品牌活动,大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在红色班级的全面开展,成为一道道活跃在校园的班级风景线,既增强了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的饱和度,又拓展了巩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载体。

5.坚持“红色班级”建设的示范性,强化了升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境界。学校明确向红色班级成员提出了“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的示范工程:即“一枚党徽戴胸前”——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五好校园先锋”活动。为红色班级学生党员配发一枚党徽,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坚持佩戴,自觉增强先进性意识,自觉接受师生监督,努力成为理想信念好、学习成绩好、作用发挥好、创新能力好、师生反映好的“五好校园先锋”。同时,开展好“一项计划树形象”——实施红色班级学生党员“一帮一、共成长”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党员1+1”朋辈互助方式,安排红色班级学生党员与同学院的困难、问题学生等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传授学习经验、传播阳光心理等方式,以先进带后进,以党风促学风,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榜样引领作用,最后落脚在“六个表率强责任”上,向红色班级成员明确提出争“做忠诚的表率、做勤学的表率、做文明的表率、做自律的表率、做创新的表率、做奉献的表率”,从而在全校学生班级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强化了升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境界。

三、成效

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学校通过建设“红色班级”,纵深推进打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强阵地,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和特色效应。主要体现在: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积累了大量的党建工作经验和方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对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赋予新的内容和载体,使高校学生党建更具有活力、更富有效果。建设“红色班级”,不仅搭建了涵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平台,而且有效激活了新时代学生党建的载体,破解了新时期学生党建的难题,突破了传统的学生党建模式,提升了学生党建建设质量和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了高校科学发展。

2.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在新的历史阶段,高校的学生群体构成及其思想特征、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切实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红色班级”的学生党员将苏区精神逐渐内化为自觉追求,外显为自觉行为,将苏区精神与自身的思想进步、学习提高、生活完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锤炼意志品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以说,苏区精神滋润着每一位红色班级成员的心田,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品质和人格。尤其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苏区精神特质已不自不觉地烙印在每一位成员身上。一大批“红色班级”毕业生在苏区精神的感召下主动扎根基层、扎根农村,艰苦奋斗,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赢得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社会美誉。这其中就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回家》的主演杜欢、“不爱都市爱山村”的优秀特岗教师曾且茹、第十届中国优秀志愿者个人奖获得者曹永祺等代表。

3.实现了“红色班级”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双赢”局面。“红色班级”紧紧抓住“红色思想引领,红色文化熏陶,红色实践锤炼”三条主线,将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自然融入校园文化,扎实推进理想信念提升工程。“红色班级”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来发挥党员作用,实现教育目的,促使学生党员在活动中成长成才并进而推动班级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党员在“红色班级”中学有理论、干有榜样、行有示范,不仅扩大了党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而且实现了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监督的及时性、反馈的有效性,切实增强了学生党员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功能,高校党组织的核心凝聚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红色班级”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双赢”局面。

四、探讨

1.如何挖掘、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从而增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是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范本。客观地说,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不是无木之本、无水之源,必须强化其内容与载体。中国大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好、利用好、传承好,是增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渠道之一,高等学校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各高校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挖掘并利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文化育人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色元素,进而创新理念、内容、载体,打造学生党建工作的本土“红色阵地”,从而切实增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如何突破传统学生党建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党建的建设质量。高校学生党建的建设质量“有底线、无上线”,可谓常做常新。各高校完全有必要思考如何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创新传统学生党建模式,确保底线不动摇、上线可摘取,赣南师范大学建设“红色班级”,打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强阵地的实践经验可资参考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各高校通过创新传统学生党建模式,可以有效激活单位“细胞”组织,形成“新平台、新载体、新途径、新机制”,让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在实践中得以体现,进而引领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良好意识,从而切实有效提升学生党建的建设质量。

(责编:乔业琼、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