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党建引领谋发展 集体经济大跨越——平顶山市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李庄村“蝶变”纪实

2019年09月24日10:56    来源:河南日报

原标题:党建引领谋发展 集体经济大跨越

“恁去打听打听,哪个村能给村民出钱免费体检,还是含有癌症、中风筛查等项目的‘高级’体检?村干部为村民办的好事一年比一年多,在李庄村生活真有福气。”9月17日上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正在体检的平顶山市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李庄村67岁的村民刘明伍说。

今年9月,李庄村党委为符合体检条件的1258名村民免费体检。村里出钱,村民体检,在李庄村已经是第四年了。“逢年过节,村里还会发福利。”提起村里的好,刘明伍打开的话匣子关不住了。

李庄村集体经济有底子,为民办事有底气。去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023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20多亿元,村民人均股份年分红达2万元,在岗人员退休后人均资产达100万元。

而在1995年,李庄村村债达3000多万元、村民人均负债1.3万元。“李庄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家底’愈加丰厚,最终得以‘蝶变’。”平顶山市新华区委书记乔彦强说。

李庄村的“前世今生”

村民与村集体从“双穷”到“共富”

“地卖完,钱花空,撇下的地成塌陷坑,村民急得把三轮蹬。”这句顺口溜记录了李庄村人曾经的痛。

李庄村地处采煤塌陷区,属城乡接合部,村里没几亩像样的农田,一直没有分田到户,走的是集体经济发展道路。1995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时,原有的12个村办企业已停产7个,剩下5个不死不活。

穷则变,变则通。为了破解发展困境,李庄村转变思路,提出“退二进三,发展三产,鼓励个体”的发展思路,即从第二产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个体经营。

在村党委带领下,村里拆除了破旧不堪的建西综合市场,建起新型西建材大世界;果断关、停、并、转7个濒临破产的村办企业,减损止损。面对土地严重匮乏的现实,先后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回填村北部已成为垃圾场的采煤塌陷废弃地,复垦出塌陷地300亩,建起了建材、家具、装饰材料、汽修、饮食文化等5个专业市场,集体固定资产达到亿元。

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规模经营提升了李庄村的土地价值,村民的年平均收入也在逐年增加。2008年初,李庄村清偿完了3000多万元内外债,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9亿元。

债还完了,村里还有了不少结余。“要大胆改革,实行股份合作,让村民们的日子变得更好!”李庄村党委书记辛建说,经村“两委”商议,决定把村集体资产合情、合理、合法地量化给村民,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红利。

说干就干。2008年4月,李庄村启动股份制改革,为该村村民与村集体“共富”引来了“源头活水”。

经过21次村民代表大会、股改方案20次易稿、三榜公布,2009年9月27日,李庄村筹备一年半的股份制改革“问世”。当天,平顶山市首家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李庄村股份合作社”正式挂牌。“资产变股权,村民当股东”,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生活、养老的后顾之忧。

一晃10年。李庄村股份合作社成立以来运行平稳,集体资产年年增,股份分红岁岁涨。目前,李庄村全村村民3126人,股民2609人,拥有村办集体企业6家。相比改制前,村集体固定资产从1.9亿元增至目前的20多亿元;退休村民股份分红从4600元增长到2015年的20000元,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保持在20000元。

叫响全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心两不要”牢记心中

“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我们发挥党建‘主心骨’作用,不断破解面临的矛盾与困难。”辛建说,狠抓党建,就从抓班子做起。

李庄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5人,要求班子成员和所有党员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事业心、做人有平常心,当干部不要怕吃亏、想发财不要当干部(“三心两不要”),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多年来,李庄村党委班子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关键时刻,班子成员个个勇挑重担、敢于碰硬,时时处处走在群众前面,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以前,市区建设路以北是不毛之地,随后建起5个专业市场,区域土地不断升值。2006年,市政府要修建鹰城广场,占地100多亩,每亩补偿2万元;修建凌云路,占地100多亩,每亩补偿6000元,这些价格均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格,很多群众不理解、不接受。

辛建带领党员干部给群众做工作:“眼光要放长远,这些都是为全市人民造福的工程,一方面给居住环境带来改善,另一方面会给市场带来人气,是商机。眼前李庄村损失了一些利益,但路修通,市场才能搞活。”

村“两委”干部不仅宣传、劝说,还带头行动,群众也都慢慢响应。为了协助群众搬迁,村里还租赁了两台大型挖掘机、两台拖拉机。车不够用时,辛建主动把自家的车开出来用。半年后,市政工程顺利开工,为后来该村“筑巢引凤”奠定了基础。

在李庄村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08年,李庄村农村股份制改革,坚实的党组织作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为平顶山市首家股份制改革试点村,在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李庄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矛盾。宣传发动时,村民顾虑多,不理解、不支持;调查摸底时,仅村民就分为18种情况;界定股民时,嫁出去的闺女、未过门的媳妇、上门女婿、离开多年的老门老户、搬进来的外迁户也是各说各的情况,各讲各的理儿……

有人劝辛建:“现在村里有吃有喝,折腾这干啥,万一折腾不好,你这‘当家人’要落一身埋怨的。”

“这是全村群众长远利益的保障,是李庄村的出路所在,再难也要进行到底。”辛建坚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为村民谋长久。

事难的时候,党员干部得在前。在李庄村党委的带领下,该村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细致地宣传发动,打消村民顾虑,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凡事摆在明处,由群众拍板定案。

划分股份时,争议最大的是300多个在外工作人员是否应该配股的问题。他们说:“俺人虽然离开李庄,但心没离开,情没离开。”村民则认为,他们拿着国家的工资和养老金,不该再跟村里群众争利益。

股份分配中劳动股占的比例最大,辛建首先明确表态:“我的工作关系在街道办事处,是国家工作人员。占大头的劳动股,我不能要。”李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觉得辛建一直在村里工作,没有他的带领和努力,就不可能有李庄的今天,不给辛建配劳动股说不过去。但在改制面前,辛建始终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工作:“在外工作的那些人不管走多远,根儿还在李庄,让他们享受一份人口股,这不是份额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份乡情。咱可不能把涉及咱村子孙后代根本利益的股份制改革搅黄了,不能因为一点利益纷争,就不要乡里乡亲之间的亲情了。”

最终,李庄村股份制改革顺利进行。“改革要顺利,还要让群众心服口服。”李庄村村委会副主任、村党委委员潘永军讲了一件事。村集体收入每年按照《李庄村股份合作社章程》制定分配方案,并在各村民组张榜公示。起初,有村民并不完全相信,白天不好意思,就在晚上打着手电筒看榜,看看村里年收入多少,给他们发放的股金是否合理,再看看和自己家一样类别的村民都发了多少钱。再后来,夜里打着手电筒看榜的村民就没有了。“党委的心,群众不用‘照’也明了了。”潘永军说。

2011年6月,李庄村党委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5月辛建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谁不说俺家乡好

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村民共享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近年来,李庄村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整村实现了“全民小康”。

“村民有健康的身体,手里的钱才有价值,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辛建说,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发展成果全体村民共享,让群众享受到集体发展带来的好处。

关爱村民健康是李庄村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该村每两年组织一次育龄妇女到区级医院免费体检,2010年起改为在市级医院体检。2009年股份制改革后,村里又让老人们享受医保、社保,解决了他们的养老问题。

“要让经济增长水平与村民幸福指数双提升。”2016年初,李庄村把“关注村民健康”提上议程,修订完善《股份合作社章程》和《村规民约》,并首次写入“村民健康”问题,详细界定免费健康体检的条件,每年免费为全村4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村民体检一次。2016年8月16日,李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形成决议,当月付诸实施,今年是第四年。

“我们不断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辛建说,在发展好集体经济的同时,李庄村还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先后出资1000多万元对全村的水、电、路、下水道进行升级改造,聘请专业组织负责打扫全村卫生和日常保洁;投资400多万元,建设天网工程、消防工程、明亮工程,保证治安稳定。

创新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模式。投资10余万元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邀请专家教授定期为党员干部上党课,邀请专业机构老师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开设“好公婆”“好媳妇”“少儿礼仪”等学习班,培养村民好家风。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每年重阳节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集体祝寿,每年春节期间邀请剧团唱大戏,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为了让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跟得上时代步伐,促进村属企业健康发展,2018年,李庄村对4个村办企业启动改制工作,聘请专家团队专业指导。2019年初,企业改制完成,成立李庄村实业总公司,下设6个子公司,并在财务岗位全部起用具有会计证的回村大学生,并聘请专业财务运营团队,对他们进行实操培训。

随着李庄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里对人才的需求也迫在眉睫。从2013年,村里就启动了大学生回村服务计划,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锻炼、提升的平台。在区委、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2018年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一位80后和一位90后大学生当选为村“两委”委员。

…………

“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咿儿哟,一阵阵歌声随风传。”9月18日晚,在市区鹰城广场,李庄村村民组二组组长翟秀兰正带着村里老年人学唱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广场上,熙熙攘攘,市民在这里享受着城市后花园带来的幸福。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最终属于群众。

(责编:王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