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河南清丰:党建领航讲好产业扶贫“菇”事

中共清丰县委组织部

2019年09月17日14: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7年以来,河南省清丰县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以产业扶贫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党建统领推动保障作用,立足食用菌产业传统优势,依托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推行“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促进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做到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同步推进。

一、背景考虑

(一)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需求。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该县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清丰县贫困人口32639人,是全省贫困人口超3万人的5个非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形势十分严峻。该县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探讨,出台“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实施方案,以精准脱贫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依托,整合扶贫、农业、财政等10余个部门资源,聚集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凝聚起“1+1>2”的强大攻坚合力,是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二)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是践行县域治理“三个起来”的发力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上提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依托资源优势,创新思维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清丰县将“三个起来”要求作为县域发展的总纲,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依托,通过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将强县和富民统一、改革和发展结合、城镇和乡村贯通,达到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带动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的目的,最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是推动“两个高质量”的有效载体。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没有坚强有力的党建作保证是很难实现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新标杆。清丰县“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由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全面调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发展中。通过“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的实践历练,育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进而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四)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的振兴首先是农村产业的振兴。清丰县自20世纪80年代种植食用菌,2002年重点示范推广,食用菌种植基础、人才资源、龙头带动等优势明显。截至2016年底,该县食用菌种植面积600万平方米,种植品种13个,培育龙头企业8家,培育专业技术人才100余人,生产食用菌深加工产品15个,被誉为“中国白灵菇之乡”“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该县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通过建设更多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基地,吸引更多企业、种植户参与食用菌种植,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逐步推动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增收支柱产业,带动全县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统领全局,夯实组织保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把党建力量转化为脱贫力量,走上脱贫攻坚“快车道”。一是健全集中攻坚机制。成立工程推进办公室,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主任,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食用菌办等有关单位为成员,坚持每周工作例会制度,研讨解决资金筹集、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实行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直接抓、三级党组织书记具体抓、县级领导干部挂点抓、党委副书记和农业副职专门抓、驻村第一书记蹲点抓的推进机制,推行乡镇建设示范基地、县级领导干部包棚、县直单位联乡建棚、党员干部创业建棚的建设模式,形成了分工明确、部门协作、合力推动的发展格局。二是育强党组织带头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村“两委”换届选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契机,将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产业发展好、带富效果突出的党员吸纳到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了干部年龄、学历等结构。创新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群组式”帮带培养,将17名乡镇党委书记划分为3群8组,组建食用菌发展等5个县级先进支书群和17个乡镇先进支书群,通过微信互动、夜访夜谈、开会到村、观摩座谈等形式,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聚力工程发展的活力。三是实行组织、党员辐射帮带。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在全县70个食用菌基地全部成立食用菌发展党支部,建立党员示范园,设立党员示范棚,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派178名驻村第一书记、266名工作队员助力脱贫攻坚,组织5000余名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三是强化多元考核激励。出台《乡镇科级干部横向比较排队办法》《农村党支部书记352X绩效考评办法》,明确工程分值占比不少于30%,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科级干部排队比较、选拔重用和农村党支部书记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实施脱贫攻坚干部专项考核,把排名靠前的乡镇科级干部推上更加重要的岗位。结合352X绩效考评结果,优秀、良好等次的在省内外先进地区培训,一般、否决等次的在县委党校集中整顿;年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全县排名前50名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每人发放奖金5000元,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村干部每人发放奖金2000元。

(二)政府有效引导,提供坚强保障。政府统一规划,提供资金、技术、市场、风险等各项保障,促进工程健康有序发展。一是统一规划布局。重点在17个乡镇和阳子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规范化食用菌基地,采用林菌一体、温室大棚、工厂化生产等模式,推广种植平菇、双孢菇、白灵菇、香菇、木耳等优势品种,推动食用菌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构建服务体系。对接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组建食用菌专家服务团,开展产业规划、巡回指导、技术攻关;聘请技术指导员42名,为种植户提供现场服务。每个基地派驻1名技术员或培养1名乡土人才,全程技术指导,政府给予补贴。整合县农业农村局、县食用菌办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展食用菌技能培训,提高菇农技术水平。投资100万元,建设云控系统平台,对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实时监控,实行远程技术指导。三是拓展市场销售。规划建设200亩的中心批发市场和5个乡镇分市场,培养食用菌经纪人,及时发布市场行情。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携手,搭建“互联网+食用菌”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向销售。贫困户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贫困户购买企业菌种,企业负责回购产品,形成“企业+贫困户+订单回购”的销售模式。四是注重风险防控。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实行企业托市收购,政府给予企业资金支持或差价补助。对接中原农险等保险公司,政府全额负担食用菌大棚和种植保险,减少菇农因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损失。

(三)狠抓基地建设,力促龙头带动。整合涉农涉贫资金,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规模发展,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一是大力建设示范基地。引导县级单位党组织立足自身实际,发挥部门资源优势,联乡建棚600余座;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尖兵作用,实行驻村蹲点帮扶;乡村党组织积极发挥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职责,全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头建棚包棚6000余座、流转土地6000余亩,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迅速壮大。二是招引培育优质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省内外菌种繁育和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不需要政府机构担保贷款或贴息建设的,按照投资额10%比例进行奖励。对新扩建年设计生产能力在350万棒、日生产1万棒以上的菌种厂,新扩建投资500万元、年加工鲜菇500吨以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建设省级以上食用菌研发实验室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贷款年利率超过5%部分予以补贴。对新建钢架保温板结构冷库,每平方米补贴150元。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设立食用菌发展专项资金,注入到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由银行按一定比例授信放贷,为食用菌链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资金、技术等优势,由企业承担菌种繁育、菌包培养等技术密集型工作,推进合同化经营管理,降低农户生产风险。鼓励企业优先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岗位实践,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四)探索带贫机制,凸显带贫实效。激发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贫困户、种植户内生动力,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脱贫攻坚“源动力”。一是包棚创业。对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鼓励利用到户增收资金、金融扶贫贷款,通过参加技术培训、“零租金”承包大棚,直接种植食用菌,县、乡、村、合作社帮助销售,获取稳定收益。二是劳务承包。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承包大棚,承担水电等各项支出,负责采购菌棒、市场销售等,聘用贫困户负责生产环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三是菌棒托管。对无种植意愿的贫困户,鼓励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金融扶贫贷款购买菌棒(种),交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托管经营,按照一定比例获得收益。四是基地务工。针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带贫主体,出台奖励措施,每带贫1人、年增收1000元,奖励100元,充分调动经营主体带贫积极性,吸纳更多贫困户到基地务工。

三、成效与启示

“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实施以来,清丰县投入涉农涉贫资金2亿多元,新建食用菌基地70个、大棚10200座,种植总面积突破1300万平方米,培育壮大龙丰、业丰、瑞丰等“丰”字系企业12家,食用菌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5亿元,带动1.5万名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户年均增收1.6万元。

清丰县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坚定不移走产业扶贫道路,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全民参与、惠及贫困群众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的“清丰经验”,对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一)必须紧盯党的建设,促进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短短两年多时间,清丰县一连串闪亮的数字印证了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这个巨变的过程就是基层党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释放的过程。因此,一定要把党建与产业发展与扶贫深度融合,在发展产业中同步加强党的建设,在扶贫攻坚中检验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作风,实现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的良性发展;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注重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工作力量统筹,强化督查考评问效,不断提升产业发展领导力、带动力、组织力,让产业发展有“主心骨”,让群众脱贫致富有底气。

(二)必须紧盯优势特色,促进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最重要的是要有对自身精准定位这个前提。清丰县在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不跟风、不盲从,不打雷、不呼隆,清晰认准农业大县、食用菌优势县等自身定位,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牛鼻子”,发掘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找出既有传统又符合实际和群众愿望的“线头”,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发展促进脱贫,让贫困群众不出村、有活干、有钱赚,走出了一条稳固长效的产业扶贫之路。

(三)必须紧盯任务落实,促进督导考核与成效发挥的深度融合。习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清丰县把工程发展成效与干部选拔使用结合起来,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战场、选拔使用干部的主渠道,营造了“干部不在脱贫一线攻坚就是人生遗憾”的浓厚氛围,让攻坚有作为、脱贫有实绩的干部有奔头、有位子。清丰县实施攻坚克难一线考察,将脱贫攻坚纳入考核范围,制定考核细则,量化考核标准,压实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派出单位、村干部各方责任,实行动态跟踪考核,考准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和实绩,优先提拔重用。清丰县通过发挥干部考核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干部脱贫攻坚积极性,切实将全县党员干部凝聚到脱贫一线,凝聚起了强大的攻坚力量,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落地。

(责编:乔业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