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实施“三领两带”工程 推深做实“一抓双促”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中心

2019年09月11日13: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谯城区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主动作为,开拓奋进,在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谯城的征途上阔步前行,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谯城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很艰巨。2018年8月,谯城区成为安徽省首批4个脱贫县区之一,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截止2019年8月,全区仍有4067户8162人暂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56%。同时,全区有45个村因贫困发生率较高被确定为扶贫重点村实施重点攻坚。部分贫困群众劳动致富的意愿不强、工作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导致脱贫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二是实用型人才还较为短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但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实用人才大量外流,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幼等弱势群体,导致在发展农村经济项目时找不到带头人、创业人。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多年的实践与积累,而想通过短期培训培养出实用人才很难。农村较差的从业环境也导致外部有技术、有学问、有能力的人才请进难、留下难。

三是基层党建与村级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基层党组织整体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管理混乱,对本村的经济发展缺乏长期的整体规划;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服务能力弱,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党员思想涣散,缺乏向心力,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待提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2018年以来,全区有23个村因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实施整顿。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谯城区创新实施“三领两带”工程,着力发挥党支部统领、党员引领、人才带领作用,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带出农村经济发展“新气象”。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支部统领,树旗定向。一是强化领导力。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以及村党组织书记、选派第一书记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区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等8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增强凝聚力。实施“头雁”工程,拓宽村级干部选任渠道,换届中636名致富能手、经济能人、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256名复原退伍军人进入村干部队伍。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坚持“凡动必备”原则,对村党组织书记落实任职、履职“两个备案”,严格资格审核把关,坚决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合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对23名2018年度、2019年度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由区委组织部谈话提醒,乡镇党委重点帮扶;年度考核连续两年处于末位的,坚决进行调整。全面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8年以来统筹资金38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65个;34个村级党组织被评为全市“五星基层党组织”。三是提升战斗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财政列支150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种子资金”,2016年以来100个村受益,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8万。58个贫困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扶贫驿站+农户”等措施,推行贫困户“三零”(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党建扶贫模式,变组织优势为扶贫优势,变党建活力为攻坚动力,形成“支部找出路、党员当大户、群众快致富、集体有收入”的发展路子。开展“强村带弱村”“百企帮百村”活动,争取110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560万,吸纳440名贫困群众就业。

(二)党员引领,汇聚力量。深化“三联三帮”模式,把农村党员汇聚在脱贫攻坚一线、产业发展一线,引导农村党员与贫困户“结穷亲”,帮助贫困户“拔穷根”。一是生产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对区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行业的党员分类登记,建立农村创业带富党员人才库,1295名入库党员与1414个贫困户结成对子;按照“好中选优”原则,重点跟踪培养100名农村创业带富“能人”型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7月19日,首批13个“谯城区‘三领两带’党建示范基地”统一挂牌,直接带动就业540余人,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1个,可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二是就业联动,帮带劳力务工。举办2场党员职工专场招聘会,通过村(社区)微信工作群征集无职党员就业需求,发布招聘信息,吸引4000余人参与应聘,累计发放非公党建宣传册3000余份,为企业输送党员人才163名。积极开展党员“双技”培训,邀请农技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能培训90余场4500余人次,为农村务工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三是经常联系,帮解生活难题。实施“智慧党建”工程,组建微信党支部1074个,涵盖党员2.4万名,推送扶贫动态,宣传扶贫政策,凝聚扶贫力量。试点农村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构建“乡、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络管理体系。推行农村党员分层分类量化积分管理,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成立党员志愿服务团队24支,帮助群众解决饮水、用电等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三)人才带领,促进发展。把人才作为精准扶贫、强村富民的第一资源,坚持外引急需、内激活力,全面推进“人才兴村”。一是把人才用起来。印发《关于实施“乡村鸿雁”工程的通知》,大力实施“乡村鸿雁”工程。开展乡土人才寻访推荐活动,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入库人才1152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按照每村至少1名的标准,从乡土人才库中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好、愿意在农村工作、有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544名村级后备干部中乡土人才437名,超过80%。其中,177名乡土人才后备干部主动参与领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累计投资67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340余人。二是将人才育起来。深入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活动,在上海、杭州、昆明、西安设立4个驻外人才服务站,吸引125名谯城籍在外优秀人才“回流”,18名在外人才签订返乡投资协议。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举办乡村企业家人才培训班2期,培训乡村企业家252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20人次。三是让人才活起来。印发《关于实施“乡土能人领军计划”的意见》,从2018年起,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选拔培养150名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乡土工匠、致富能手和创业之星。加强对入选人才的跟踪培养和管理使用,对发挥培训帮带作用突出的“土专家”“田秀才”,一次性给予每人5000元培养经费,为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注入新动能。

三、探讨与启示

从谯城区的创新实践来看,“三领两带”工程把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摆在首位,结合实际、立足长远,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一)推动村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实践证明,农村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历程中,每项重大决策的实施,都需要村党支部的讨论决定;每次产业结构的调整,都需要村党支部的坚强领航。该区通过“三领两带”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吸附资源、融合资源中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经济组织、优秀党员干部、乡土人才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推动村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致富快不快,全靠党员带”,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通过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党员组织起来,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引领村民发展产业项目。在党员中积极培养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创新党员发展经济模式,通过党员带头干,帮助拓宽发展思路,提升综合能力,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带动农民、大户的广泛参与,实现农民致富和集体增收,共促经济发展。

(三)推动村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智力支持作用。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开拓先进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在带领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中,没有一支强大的乡土人才队伍支撑是肯定不行的。通过“三领两带”工程,积极为乡土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健全政策保障机制,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牢固建立“本土”“引进”两手抓两手硬的培育模式,真正做好“留才”“用才”工作,持续发挥乡土人才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带领作用。

(责编:乔业琼、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