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一个把植树当兴趣的“怪人”

2019年09月05日15:47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一个把植树当兴趣的“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收藏……前不久,记者在采访中认识了一个人,他的兴趣爱好却是植树。

他就是西宁市城北区魏家庄村的村民林海春。

魏家庄村是西宁通往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必经之路。听当地村民说,在2004年之前,村口的深沟属于西宁市灾害沟道之一——道路泥泞崎岖,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再加之山凹本身就是一个风口,当地村民出行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来形容毫不为过,群众出行非常不便。

可如今,记者在现场早已看不到昔日的窘况。荒山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极目望去,不仅让人心旷神怡,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一切,都归功于林海春。

林海春对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今年44岁的他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在社会上跌爬滚打、赚钱养家。他曾经当过好几年的园林工人,如今西宁大街小巷中栽种的林木好多都出自他手。每当在街上看到自己曾经栽下的树木长得枝繁叶密,一种骄傲和自豪感无缘由地油然而生。

后来,林海春开始从事拉土方的营生。由于管理有方,经济效益不错。当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绿化家门口荒山、改善村民出行环境的愿望与日俱增。对他而言,植树,是始终根植于心的一种情怀。

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自己出钱在荒山上搞绿化。

林海春的想法一说出,就遭到了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对。有人说他傻,更有人骂他“脑子进水了!”可林海春却认为,他有责任和义务去绿化自己的家乡,为乡亲们创造一个山清水秀的环境。

在一片反对声中,林海春毅然开始了他的植绿计划。

从2004年起,修路、填土造地、购置苗木、种树等依次展开,林海春购置了两台装载机,一台挖掘机,把资金和精力全部用在了种树上。为了节约资金,他把别人不要的树种拉回来种上。种树最怕缺水,于是他又购置了三台洒水车,花钱买水灌溉。

“他一大早就上山开始忙活,直到天黑才下山,皮肤晒得黝黑!”魏家庄村村民李洪秉说道,林海春每天带着工人们在山上挖土、造地、修路、种树,自己掏腰包为大家发工资,从来没有拖欠过。

然而在实施植绿计划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10年,一施工单位在山上施工,为了图省事,把开挖的土石方倾倒在了深沟沟口,为排洪疏浚造成极大的隐患。林海春积极组织人力、机械,连夜施工把土石方清理了;为了减少泥石流隐患,2017年,林海春带领村民积极争取项目,自己投工投劳兴建了八座大坝……

“遇到困难时,我也曾心灰意冷过。但是冷静下来想想,还是得接着干!”林海春最大的希望是,在山上建立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园,把这座荒山打造成满山皆绿的“生态山”。

让林海春感到幸运和鼓舞的是,虽然他不知道尕布龙同志是时代楷模,但他曾经有幸亲眼看到过这位老人生前在北山植树的场景。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这位倔强的青海汉子当时就想,连当过那么大官的老领导都亲自种树,说明我选择的肯定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于是,林海春下定决心,不管多难,都要持之以恒,一定让这座山绿起来。

林海春靠一己之力开荒绿化的故事,早已在当地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愚”所感染。

15年来,林海春的植树队由最初的几个人已经发展到20多个人,他没拿过政府的一分钱补助,自己陆续投入500余万元。在“敢教日月换新天”中,林海春换来了成功的喜悦——昔日的荒山滩涂变了模样,披上了绿装,焕发了生机。

不仅如此,林海春用自己的个人行为影响着这个风景秀丽的山乡,也感染着周围的百姓,很多村民也和他一样,在田垄山坡间种上些许的绿树,使这里的风景更美,空气更加新鲜。

站在山上,当看到在风中舞动的绿树时,林海春的心中感到些许欣慰,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也更加坚定了把开荒绿化当做终身事业的决心。(记者 李 欣)

(责编:王静、吕腾龙)
相关专题
· 爱国情 奋斗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