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他获得过解放奖章、人民功臣奖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却把功名深藏箱底60多年——

鲍富祥,原来你是这样的大英雄

乔素华

2019年08月26日15:22    来源:宁夏日报

原标题:鲍富祥,原来你是这样的大英雄

年轻时佩戴奖章的鲍富祥。(翻拍)

女儿(右)细心照顾鲍富祥。

鲍富祥获得的各类奖章以及保存的肩章。

★ “宝藏姥爷”★

“姥爷要将自己隐藏到什么时候?”周伟疑惑地问妈妈。

“我不知道,有些东西我也是第一次见。”妈妈鲍爱棠比儿子还疑惑。

今年年初,陪伴鲍富祥70余年的老伴杨东梅去世。儿女在整理老人物品时,无意间发现一个红色包裹。

打开包裹,竟有7枚奖章、3对肩章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

全家惊奇,子女及孙子们把目光投向少言寡语的鲍富祥。鲍富祥低垂着头,依旧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姥爷,这些奖章都是您的?”周伟趴到姥爷耳边大声问。

老人缓慢抬起头,看了看红色包裹,停顿几秒后回答,“嗯!”。

“爸,您怎么从没和我们说过你有这些奖章?”鲍爱棠好奇中有些埋怨。

鲍富祥沉默。

鲍富祥一共育有6名子女,除一子因病早逝外,其余5名子女只知道父亲是名退伍军人,从未听他说过奖章和战功。

年近60的二女儿鲍爱玲“想到脑壳疼”,也只回忆出父亲唯一一次漏出点口风。

上世纪70年代,下班后的鲍富祥蹬了十多公里自行车到市区电影院看电影。

鲍爱玲好奇地追问:“爸,什么电影,好看吗?”

“《红日》,我们部队打的。”鲍富祥一脸骄傲。

父亲打的仗被拍成电影了,好奇心驱使,鲍爱玲也观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

之后,任凭她再怎么追问,鲍富祥都沉默不语。

解放奖章、人民功臣奖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看着这些奖章,家人们疑惑,老人为什么把功名深藏箱底60多年。

难道鲍富祥是宁夏版的张富清?

★原来,你是那么英勇★

90岁的鲍富祥,行动不便,说话时断时续,但是思路清晰。

通过老人断断续续的口述以及翻阅老人档案,尘封60多年的秘密被揭开了面纱。

1929年5月,鲍富祥出生于山西省长子县西堡头村。他是家中第3个男孩,一家5口人,靠几亩薄田度日。

十二三岁时,他给地主放牛,十四岁开始给地主当长工。1946年6月,一支部队来到了西堡头村。年长的村民告诉17岁的鲍富祥,“这是共产党的部队,他们反对地主老财。”

“这是人民的队伍。”鲍富祥没有犹豫,和村里4个小伙伴一起入伍,成为一名勤务兵。这支队伍的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

1947年6月,部队干部张士成和组织干部王克明找鲍富祥谈话,此次谈话影响了鲍富祥一生。

“你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愿意!”鲍富祥斩钉截铁地回答。

为什么鲍富祥如此坚决?他1968年8月13日的日记给出了答案。

“在部队,首长对我特别关心,每天教我认识3个字。在打敌人时,因为我岁数小,一天要走50多公里,跟不上大部队。首长把自己的马让给我骑。我觉得这真是人民的军队。从此,我决心把一切奉献给党,奉献给人民。”

谈话结束一个月,鲍富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立志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奋勇杀敌。

鲍富祥参加过淮海战役、吕梁、襄樊、晋南、羊山等战役。战斗中,他不怕牺牲,越打越勇。

1947年,刘、邓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在羊山战役中,鲍富祥所在的一个加强营加入战斗,2名营级首长阵亡,指导员也受重伤,800多人几乎全部壮烈牺牲。作为警卫员的鲍富祥坚持到最后,找到负伤的指导员将其背到安全区域。

鲍富祥回忆,战场上四处弥漫硝烟,炮弹爆炸声震耳欲聋。他背起指导员穿行枪林中,没走多远,他感觉一个东西从右耳划过,但是危急时刻顾不上查看。直到战斗结束,他感到耳朵火辣辣的疼,用手一摸,满脸鲜血,这才意识到,自己和敌军的炮弹“擦耳而过”。如今,老人右耳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

1948年,老河口战役时,他所在部队被敌军包围,伤亡人数不断上升,鲍富祥却越打越勇,立了2个小功。1949年11月,在24旅63团立小功2次,大功1次。1959年,72师216团三等功1次。1959年,被216团书面嘉奖为五好干部。1962年受团书面嘉奖2次。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鲍富祥幸运地成为天安门受阅步兵师的一员。

1964年3月,部队领导找到已是连职干部的鲍富祥谈话,他预感有大事要发生。

★不能为了“小家”,不顾“大家”★

“考虑到部队建设和祖国建设的需要,你是否愿意转业到宁夏。”

转业,鲍富祥毫无准备。17岁当兵,鲍富祥早已把部队当成了家,他从未想过离开这个“家”。

“我愿意!”鲍富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知道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安排。

回到家,鲍富祥轻描淡写地告诉妻子:“收拾行李,咱们去宁夏。”

一床被褥,两个箱子,三个孩子。

鲍富祥的大女儿回忆说,父亲最先分配到银川,工作没有多久,又被分配到条件较差的石嘴山市。在石嘴山市,他先后在市委工交政治部、城区保卫组工作。“组织分配到哪,父亲都任劳任怨。”

上世纪70年代,石嘴山市筹备成立第一家化工企业——石嘴山树脂厂。鲍富祥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筹备组工作。

石嘴山树脂厂厂址在一片荒滩上,上下班不但要骑自行车20多公里,而且无食堂,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长期饮食不规律,鲍富祥南征北战时患的胃病,复发得越来越频繁。退休前一年,他胃痛得在床上打滚,不得不将四分之三的胃切除。

筹备初期,物资杂乱,有人顺手牵羊,填充小家。

鲍富祥家购买了一台缝纫机。妻子杨东梅想给缝纫机垫两块木板,让丈夫从厂里拿两块废木板。

接到妻子的“指示”,鲍富祥没有说话,推门走了。晚上,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

杨东梅第二天又嘱咐一遍,可下班回家,他依旧两手空空。

“厂里那么多废木板,你就不能拿两块……”杨东梅生气了,怎么让丈夫拿两块废木板这么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难道要带头拿厂里的东西。我不能为了‘小家’,不顾‘大家’。”鲍富祥说。

同事庞世云回忆说,1976年,他和鲍富祥出差外调。公事办完,他发现河北滦县距离北戴河很近,建议顺路到北戴河转转。鲍富祥严厉训斥:“咱们出差是公事,旅游是私事,不能花着公款办私事。”两人购买了当天的返程火车票。

鲍富祥在日记里写道:“我必须天天、月月、年年,一时一刻,一分一秒,用一个‘公’字攻掉自己头脑里的‘私’字。”

★建功不贪功,有功不居功★

大功一次,小功两次,三等功一次以及书面嘉奖。

“这些战功,父亲从未给我们讲过。”鲍富祥的5个儿女都说。

“从没听说过。”和鲍富祥20多年邻居、后成为鲍富祥领导的葛立霞也是今年8月才从鲍富祥的儿女口中得知。

庞世云和鲍富祥面对面办公4年。一次两人出差河北,途经鲍富祥驻守过的部队。庞世云回忆说:“睹物思人,鲍科长给我讲述了很多部队上的事情,但奖章和军功,只字未提。”

自从今年年初发现父亲的“秘密”后,鲍富祥的子女又陆续从吊柜深处发现了一些老人物品,一本日记本第一次出现在子女面前。

15岁,鲍富祥虽然还是一名孩子,但已开始给八路军送公粮。

敌人封锁严密,送粮经验丰富的他,把小米装进裤腿里背到肩上夜晚出行。夜路不好走,往往要走好几天夜路才能送到八路军驻地。他在日记中写到,有些村民不幸被发现,被敌人残忍杀害。

19岁,鲍富祥参加淮海战役。冲锋号吹响的那一刻,鲍富祥和战友们视死如归冲锋杀敌,战后,有很多战友壮烈牺牲或负伤。“好多战友,我甚至来不及问他们来自哪里就牺牲了。”

鲍富祥说:“想到死去的战友们,我心里非常地痛。我的战功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不值一提。”

鲍富祥立誓:“永远不忘党的培养和教育,做一个无名英雄,青年时这样,中年、老年时期更要这样做。”

鲍富祥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上世纪80年代,企业实施职工分房。鲍富祥一家7口人,挤在50多平方米的平房内。5名子女逐渐长大,住房紧张,但鲍富祥没有向单位提出更换大面积房屋,而是自己动手在院内加盖了一间平房。

一天,同事葛立霞来到鲍富祥家串门,看到他一个人又是挖沟又是接自来水管,纳闷地问:“你是一名科级干部,给厂里打声招呼,厂里会派人给你干的,何需自己动手呢。”

“什么干部不干部,我就是一名普通工人。”鲍富祥一边干活一边说:“个人的事不能无偿使用公家资源。”

在大女儿鲍爱棠眼里,父亲是全家最抠的人。鲍富祥属于离休干部,医药费单位全额报销。有时儿女们想趁他开药之际,顺便给自己也开点常用药,可鲍富祥不但不给开,还把自己的医保卡藏起来。儿女们向鲍富祥要医保卡,鲍富祥一句话回绝:“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创造财富了,但是我要尽我所能为国家节约。”

身为保卫科科长,鲍富祥享受正科级待遇,但是每次单位涨工资,他都把机会让给同事,每月99元工资,拿了近20年。

在儿女的记忆里,家里家具甚少。一张方桌,子女学习时是书桌,吃饭时是餐桌。儿女工作后,主动提出给鲍富祥更换家具,但都被拒绝:“共产党员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即便生活条件好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冬天,鲍富祥居住的平房没有暖气,取暖仅靠一个煤炉。2006年,大儿子鲍红军不忍心再让父母挨冻,自己掏钱给父母购买了一套商品房,77岁的鲍富祥第一次住进楼房。

★有一种爱,叫不忘初心★

在儿女们的眼里,鲍富祥每天都在忙工作。

石嘴山树脂厂筹建期间,鲍富祥一家住在距厂区10多公里外的城区内,一个大坡是他每天的必经路。

一天晚上,他突然要去厂里办事。妻子看着深黑的夜,劝说让他别去了。

可谁能拗得过他,他跨上自行车就走。不宽的下坡路,驶来一辆开着大灯的卡车,卡车和自行车擦肩而过,自行车打了个摆子,他被甩进坡底。

手脚并用,他才从坡底爬到路面,找到已被压得变形的自行车。“这怎么办?怎么去上班?”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身体哪里受伤了,而是工作。

在那个没有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年代,自行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车坏了,上班迟到了,这是他唯一一次缺勤。

每年厂里评先进,同事们全票推选鲍富祥,可他总是主动让出荣誉。他说:“哪有冲到荣誉前面的共产党员,只有吃苦在前的共产党员。”

有一次厂里决定按比例涨工资。考虑鲍富祥家孩子多,同事们秘密决定,直接上报鲍富祥的名字。谁知,这个信息还是被当过通信兵的鲍富祥“截获”,他悄悄把自己的名字换成了同事的名字。

有人叫他“老顽固”。

保卫科抓到盗窃人员,有人提着礼物到他家说情。“东西拿走,公事公办。”任凭谁来,他都黑脸迎客,有时直接把送礼的人撵出家门。

有一次,一名小偷行窃时被他当场抓获。因为事发突然,害怕小偷逃跑,又找不到绳子,只得用手铐把小偷铐起来。小偷认为他无权铐自己,向相关部门多次投诉。投诉未果,小偷跑到他家话语威胁不说,还连续砸了几天门。

子女就业时,一般的爸爸都会找关系,给孩子谋个轻松的工作,可鲍富祥5名子女没有一个沾过父亲的光。

大女儿鲍爱棠高中毕业时赶上树脂厂招工,进厂后被分配到了最危险的氯检车间。工作一年后,才有人知道鲍富祥和她的关系。几年后,三女儿鲍爱华应招入厂,还是氯检车间,工作至退休。

鲍爱棠初中毕业后想和其他同学一样直接就业,可父亲坚决反对。在高中招生最后一天登记时,他硬把大女儿揪到学校报了名。儿子鲍红军高考落榜,亲朋好友都劝他减轻家庭负担别再读书了,可是鲍富祥支持儿子复读。他说,他自己吃过没有文化的苦,不能再让儿女吃这份苦。

战争年代,老人出生入死,英勇作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人把半生奉献给了宁夏。

他始终心怀大爱,这大爱叫不忘初心。

(责编:常雪梅、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