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探寻城中村治理路径与守望

中共南宁市江南区委员会组织部

2019年08月22日09: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的特殊载体和重要单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规划布局、调节城市功能、增进多元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提升城中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探寻党建引领下的城中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南宁市江南区坚持问题导向,在辖区16个城中村选取白沙村、淡村、邕津村、新屋村作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试点,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解决城中村发展、服务、治理三大难题为突破口,形成了城中村党建三个典型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以城中村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城中村发展联合体、服务综合体、治理共同体的“一核三体”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中村居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促使城中村党组织必须在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满足各类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中村社会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是治理问题多发地,城中村党组织处在多方利益协调第一线,迫切需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通过提升组织力凝聚共识、动员群众、完善治理、推动发展。

南宁市江南区现辖48个行政村,其中城中村16个,占33.3%。城中村常住人口5.5万,流动人口10.6万,党员895名。过去,城中村不同程度存在着卫生状况脏乱、社会治安复杂、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江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从根本上改变城中村境况,近年来,江南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选取福建园街道白沙村、淡村,江南街道新屋村,沙井街道邕津村等四个典型城中村为试点,开启了一条探索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总结出了“组织力+发展联合体”“组织力+服务综合体”“组织力+治理共同体”三种典型范式。

二、主要做法

“一核三体”,即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城中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影响、动员、凝聚、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城中村“发展联合体”“服务综合体”“治理共同体”。 “一核”与“三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服务、治理,是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三个关键着力点,而通过提升组织力,强化党组织自身的革新作用,又为发展、服务、治理提供了力量和保障。

1.建立城中村“大党委”核心。由城中村党组织牵头,与辖区单位、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建立城中村大党委,凝聚各领域党组织合力,优势互补,双向共赢,补齐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短板。构建起“区委—街道大党工委—城中村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组织轴心联动体系,区委牵头抓总,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城中村建立“大党委”,实行兼职委员制,发挥核心作用;建立120个网格党支部、510个楼栋党小组,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驻辖区单位、小区楼栋,形成了“一核多元”党建格局。

2.大力推行“组织力+发展联合体”,开启改革发展的金钥匙。以城中村“大党委”为核心,以城中村企业、村民合作社、产业协会、享有分红资格的居民等经济主体为成员,以城中村发展利益联结的组织联盟。通过联动,变“单兵突进”为“集体作战”,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促进城中村经济发展。例如白沙村针对因户口迁移、集体分红等问题频发矛盾纠纷现实,推行股份制“发展联合体”,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证工作,确定了每名成员在经济组织中所占的份额,进一步理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淡村针对村集体经济不强的问题,推行项目“发展联合体”,明确党组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将各村民小组、项目业主等联合起来,以打造五一路商圈为契机,把分散土地集中起来,引进项目整体开发。先后开发了江南水街、广西金砖茶城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500万元。

3.大力推行“组织力+服务综合体”,实现和谐稳定的奠基石。以城中村党组织为核心,组织辖区单位、企业、两新组织、群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共驻共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充分调动平台的各类优势资源,解决居民实际需求问题,促进城中村的和谐稳定。例如新屋村,针对公共服务滞后、治安问题多发、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建立党建联盟,推行五个“党建+”模式服务发展。“党建+发展”促村民增收,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使用权出让、租赁经营等方式,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村集体收入达535万元。“党建+治理”促家园平安,推行城乡“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实施天网工程,推行“以房管人”制度,有效解决村集体收益分红、出嫁女、服务新市民等一批治理难题。“党建+生态”促环境优美,村集体每年出资37万元,实行卫生环境保洁整治服务外包,建立党员包片责任制,定期开展清洁乡村志愿服务活动。“党建+文化”促社会和谐,弘扬孝文化,村集体给予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200元养老补贴;举办镇海庙会,传承平话文化;制定村规民约“七字诀”,弘扬好家风家训。“党建+群团”促党群融合,建立全市第一个“四点半”课堂,为新市民子女提供课外辅导、兴趣拓展等志愿帮扶;开办工会夜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新市民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4.大力推行“组织力+治理共同体”,加快提档晋级的新引擎。以城中村党组织为核心,全面推行城乡“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每月4、14、24日或逢周四,定期、不定期组织辖区居民说事议事,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融,成为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解决矛盾纠纷有效途径,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使城中村党组织,实现提档晋级。例如邕津村推行“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治理软弱涣散。成立说事常任理事会,完善说事领导机构。明确城区1名处级领导定点联系,1名街道领导任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熟悉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定期驻村。根据不同议题需要,推选由街道包片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驻辖区单位代表等组成说事队伍,通过召开村民党员小组会、座谈会、个别谈话、深入走访等形式,收集村情民意,有序引导说事议事。建立“逢四说事”议事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议事会结束后,对村党组织能够落实的事项及时解决;对超出职权范围的事项,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对单解决。

三、主要成效

1.从纵向上强化了党的领导,完善了党的组织体系。通过“一核三体”模式,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城中村工作始终,推动形成城区、街道、城中村三级组织协同领导机制。城区党委作为“一线指挥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把城中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总体发展部署;街道成立“大党工委”,整合辖区内的城市资源、城市服务向城中村延伸覆盖;城中村成立“大党委”,统筹领导本村村务治理和居民服务。同时,城中村内部划分网格,进一步延伸党组织工作的触角,打通党组织作用发挥和组织力提升的“最后一公里”。近三年来,江南区获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命名为星级党组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共有17个,其中有6个为城中村,占35.3%,新屋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淡村荣获“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和谐文明村”“南宁市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村”等称号。

2.从横向上实现了“四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一核三体”模式,城中村“大党委”实行兼职委员制,协调各方参与城中村重大党务村务决策。城中村党组织、党员群众代表、辖区内党组织、项目方等形成了“四方联动”格局。通过城乡“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围绕基层党建、中心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文明和谐、矛盾纠纷等“六必说”细化说事范围,坚持“收集民意、梳理议题、确定议题、做好准备、组织协商、公开结果”“六步走”定立规范,统一步调,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共同推进城中村发展、服务、治理各项事业发展。近三年来,通过“逢四说事”议事决事,解决城中村居民实际问题8766件,汇聚了发展合力。

3.从机制上形成持续发力,促进人财物在城中村有效整合。通过“一核三体”模式,推动江南区“质量党建”理念落实,贯彻落实江南区基层党建五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行以“组织建设规范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活动阵地标准化、制度保障常态化”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将党组织服务的重心进一步下移到城中村等领域,推动组织、宣传、政法、民政、财政等部门工作资源向一线聚集,使城中村党组织掌握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巩固在村内的领导权、话语权,增强主导本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8年,淡村集体固定资产3.5个亿。白沙村村集体经济收益约2500万元,发放分红款约2000万元。

四、经验探讨

通过探索实践,我们以城中村党组织为核心,不断提升组织力,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些初浅的认识与体会,主要体现在: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是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引领、以严格的政治标准加强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的建设,是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当前的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存在着城乡二元性,具有复杂性增多,工作难度较大的特点,根源就在于政治功能弱化。江南区“一核三体”党建模式的实践表明,城中村党组织要善于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引导教育党员和群众,把全村党员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高效持续的推进。

二是推动改革发展,是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动力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全面改革,要坚持新发展理念。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中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步伐,要不断完善党组织运行机制,激发党组织的组织活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江南区“一核三体”党建模式对党组织推动发展、改进服务、提档升级、完善基层治理等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党组织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有效推动一批党组织的建设改革新机制应运而生,激活了党组织的组织活力。

三是加强基层治理,是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关键环节。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对社会基层治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江南区“一核三体”党建模式的实践证明,加强和创新城中村的基层治理,是推进城中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回应城中村群众需要的内在要求。城中村基层社会复杂、治理难度大,更需要各级党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予以倾斜保障,更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四是加强文化凝聚,是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有利因素。文化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纽带。城中村要增进文化认同,使村民归属有“根”,精神有“魂”,心中有“梦”。江南区在推行“一核三体”党建模式中以文化为纽带,大力挖掘本土文化,倡导健康民风民俗,增强居民的归属感。不仅能塑造了党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更激发了城中村党员群众的文化认同,推动党组织和居民情感融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五是实现乡村振兴,是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基础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城中村已非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多种形态,各村发展不够均衡,经济差距较大。江南区“一核三体”党建模式的实践表明,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在完善城中村治理体制、改善环境村容村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等方面下功夫,找准路子,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六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是城中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最终归宿。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党组织的一切工作出发点。江南区在推行“一核三体”党建模式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失地农民均等服务、新市民融入城市、出嫁女权益保障均迈出坚实步伐。城中村党组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组织动员群众深化城中村改造,彻底改变城中村面貌,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责编:乔业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