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绥滨县委组织部
2019年08月14日08: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三面环水,中间绿洲,辖区国土总面积为33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万人,县城内常住人口4.6万人。县城内共有4个社区,归属绥滨镇管理,共划分为111个社区网格,4个社区共有88家驻区单位。
2017年以来,城镇化率达到37%,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县城,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没有设置街道办事处,缺少专门研究社区规划建设和引领社区及各类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机构,目前绥滨县四个社区暂由县城内绥滨镇党委管理,镇党委又下辖17个行政村,事务繁忙,会因为分身乏术而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二是社区人少事多,服务群众“动能不足”。全县平均每个社区不足8名社区工作人员,且薪酬待遇偏低,上升渠道狭窄、流动性大,社区干部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社区原有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绥滨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关键突破,在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2018年总结形成并推广了基层党建“123”工作理念,并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123”工作理念为有效路径,多种服务方式互补共存的精细化服务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基于以上情况,绥滨县及时总结提炼,拓展升级“三方共建”党建工作模式,力求通过“123”工作理念的引领和贯穿,在服务内容上相互补充,有效应对社区服务困境,走出一条社区党建的新路子,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主要做法
绥滨县通过制定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县各系统、各部门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相关工作,拓展升级“三方共建”党建工作模式,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有形、有序、有效。
(一)建章立制,明确责任,确保工作开展有方法。从县委、乡镇和社区三个层面,建立《绥滨县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组织机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强化各级“一把手”的管党责任,完善“三清单、两台账、一办法”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全县党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县直党(工)委、直属总支、乡镇党委书记每年底向县委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用制度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在绥滨镇举行“同心向党践宗旨,携手同行筑和谐”暨绥滨县基层党建互联共建工作启动仪式,明确绥滨镇党委管理社区责任,派专人分管社区党建工作。绥滨县组织绥滨镇、社区、民政、人社、经开区等部门召开了4次协调会,制定了《绥滨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方案》,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目标方向、方法步骤和效果要求。
(二)凝心聚力,创新突破,提升“三方共建”模式效果。2018年,绥滨县完善“乡镇+社区+行政村+帮扶单位+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商圈”的共建新模式,细化项目清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充分发挥多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职能带动等作用,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联建活动,实现互助互赢。
共建单位加强对社区的支持与配合,因地制宜地开展党建联建,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丰富社区活动载体,让群众感受到活动形式多样化。充分挖掘各驻区单位内优秀共产党员、教师、医生、企业知名人士等人才资源,发挥社区合唱、读书、舞蹈、书画、乒乓等群众性文体团队的作用,引导各类人才参与谋划各项文体活动,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2018年以来,共邀请10名讲师在职教中心培训基地、绥滨镇、动力社区、江城社区教育基地就手工编织、刺绣、建筑瓦工、电工、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微商、保姆、月嫂等8类技能对居民进行了培训,就业局、推广中心、职教中心等驻区单位同时提供了师资力量。
二是社区党支部坚持“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的宗旨,联合驻区单位打造“五园一湾”工程,开辟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打造服务居民健康和文化生活的“康乐家园”。组织开展义诊扶贫,社区党支部协调县中医院、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定期开展送“医”进社区义诊活动,为社区贫困居民提供免费检查和咨询,并建立了健康档案。打造服务居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家园”。建立了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图书室,经常性组织开展利民活动。打造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阳光家园”。设立了民生保障服务站、计生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了党员服务队,针对辖区内的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服务。打造服务社区弱势群体的“爱心家园”。设立了“爱心超市”和“日间照料室”,完善了领取发放办法,按照困难程度,对30户困难居民进行救助。打造服务社区安定祥和的“和谐家园”。设置了“民情恳谈室”,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社区听证会,听取和解决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打造服务社区党员的“红色港湾”。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着力从参与日常学习、参加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按时缴纳党费、参与社区管理等方面对社区党员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是深化便民服务工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与党员活动相结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机关工作中开展“三亮三创”主题实践活动,立足创建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服务品牌,积极开创了30个优质党建服务品牌,在机关工作各个方面展示了服务群众的良好工作形象。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在环境卫生“百日攻坚战”、清雪清冰行动、文化医疗卫生进社区等方面发挥党员先进性,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开展慰问困难群众、帮助贫困学子、“暖屋子行动”等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服务群众。
(三)扩能优化,落实保障,强化社区战斗堡垒作用。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推动社区减负工作的要求,各社区积极开展调研等相关工作,共梳理出不应开具的证明14条。将社区办公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认真落实党建经费和活动经费,共计拨付党建经费3.2万元,活动经费40万元。按照绥滨县最低工资2.5倍以上标准,测算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薪金标准,建立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和补贴标准,提高人员待遇。社区4名支部书记同时兼任社区主任,负责各社区全面工作,配有4名专职党建副书记,协助书记做好党建工作。加强社区阵地建设,计划在年底实现4个社区面积均超过500平米,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精神,对社区各种设施进行完善,夯实三方党组织共建阵地基础。升级“双微+学习”模式,开通“三方党组共建”公众号,定期发布党建典型,政策方针,学习资料,三方党建实况等各类信息,为“双微+学习”模式提供稳定的学习素材,最终实现党组织、党员互动互促的良好局面。
三、成效与反响
(一)镇党委统筹协调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镇党组织是联接县域内各党组织的“中转站”,县内的各项社区事务都需要镇党委进行统筹协调,不赋予镇党委相应职权,不安排专门人员去开展工作,这个“中转站”就会“空转”,党在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就没法进行。通过优化设置镇党委内设机构,实现了资源优化、整合,解决了以往人员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直接化,工作效能显著提升。通过赋予镇党委职权职能,增强了镇党委在“三方共建”中的“话语权”,让镇党委协调区域资源更加“有底气”,不论是大机关还是小单位,都能在乡镇的统筹下参与“互联共建”和社会服务。通过改进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考核评价机制,党员服务更加主动,效果更好,让镇党委能够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
(二)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得到显著增加。通过区域内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以社区为主、驻区单位为辅的党建“互联共建”,改变了过去绥滨县社区与各单位基层党组织活动各自为阵、缺乏交流、活动形式单一、资源共享困难的现状;绥滨县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形成后,88家单位1360名党员分别进驻到社区,并与社区紧密衔接,各类党建资源得到较好的整合,组织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三)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明显改善。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通过建立权力清单、项目清单,实现办公过程、结果全程公开,确保社区事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通过建立111个党建网格,进一步促进了党的领导和工作向基层细胞延伸,及时将各种问题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城市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四、几点启示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是城市的基层和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抓好城市基层党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服务功能,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主线,组织起各类资源力量,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共同投入到城市基层党建的事业中。
(二)加强基层社区党组织建设,要切实提高社区公共事项服务能力。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场所,居民不论身份、单位如何变化,都要归属到社区,成为社区生活的一份子,而且对社区功能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在此过程中,只有主动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强化一线人员力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从本质上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群众,有效提升社区公信力度,真正意义上推进服务型社区党组织的建设。
(三)加强城市党建“互联共建”工作,要有效凝聚社会各层合力。社区别看规格小,但是涉及社会管理和人员服务的多个方面,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只有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才能真正将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群众期望的理想家园,才能为构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民生稳定奠定基础,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五、探讨
下一步,将结合绥滨县城市基层党建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资源、汇聚力量,不断深化党建制度创新成果,提升服务群众工作实效。
(一)必须坚定面向基层的服务方向。基层党组织只有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任务,以基层需求为根本方向,以人民满意为检验标准,才能真正把党组织深深植根于群众心中,让群众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党的关怀与温暖,进而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必须强化基层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员是服务群众的主体。强化主体地位,就是要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激发社区内党员以及驻区单位党员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让党员在为民服务中感受自身的价值和组织的温暖,使“服务”真正成为主观意识。
(三)必须创新内涵丰富的活动载体。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针对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的自身实际,围绕“群众满意”为目标,打造质量高、有营养的活动载体,既切合基层实际,又贴近群众需求。只有这样的活动载体,才能让社区服务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四)必须形成功能完善的长效机制。服务群众一直在路上,这是基层党组织的初心,服务群众就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下功夫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同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服务的常态化和高效率,使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彰显生机与活力。
相关专题 |
· 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