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江苏省淮安清江浦区:“两网融合”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2019年08月07日14: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与起因

2016年10月,原清河、清浦两区合并成清江浦区,作为淮安唯一的主城区、核心区,面临着人员密集、社会结构多员、群众利益诉求复杂等难题。针对主城区人口急剧增加、社会治理任务加重以及党组织网络和社会治理网格在单独运行时出现的资源分割、力量分散、作用发挥重叠、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清江浦区委高度重视,在广泛调研、集中研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城市基层党组织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新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组织资源、制度资源、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下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二、做法与经过

2010年,原清河区开始探索城市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2014年初步形成了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雏形,2016年清江浦区委正式出台“两网融合”相关制度文件,2017年继续深化“两网融合”行动。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服务网络共建共享,实现为民服务“零盲点”。一是共建管理网格,共享民情民意。细化网格设置,设立“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五级网格,按照“一书一长一警一员”标准建立网格员队伍;推行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四提四知”工作要求,实行网格员“早碰头、日双巡”制度,常态化开展走访民情、排查矛盾、发现隐患、了解需求,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二是共建组织架构,共享党建引领。按照五级网格和网格内党员人数,设置相应的党组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按地缘、业缘、趣缘把党小组设在网目上,设置楼栋党小组、协会党小组、社团党小组等,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党组织架构,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三是共建信息平台,共享便捷通道。组建全省首家区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率先开发了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构建了信息采集、综合研判、网上交办、结果反馈的工作机制;打造区、街道两级城市治安、城市监管、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实体化运作四个联动平台;建立“四个平台”联勤联动、线上线下工作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联动体系和完备的工作流程“闭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二)服务队伍共建共享,实现为民服务“零缺位”。一是打造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定位不准、素质不强、待遇不高、管理不优等问题,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改革,研究出台“1+7”系列文件,通过“社会化”招录、“专业化”教育培训、“科学化”管理、“多样化”激励,打造一支符合新时期城市党建和社会治理要求的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打造分类化的党员服务队伍。在全区集中开展“五亮先锋行,党群心连心”“在职党员回社区”等活动,推动全区27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回社区、进网格,及时排查问题、解决矛盾、提供服务。将在职党员分到各个网格党总支,编入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主动亮出身份、主动参与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离退休老党员自身优势,当好民情观察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为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奉献余热。三是打造特色化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将具有专业技能和特长的志愿者分类别整合起来,由社区党委或网格党总支牵头,大力引进和组建政策宣传、法律服务、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心理咨询、敬老爱老、纠纷调解等特色化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人性化、零距离、全天候的服务。

(三)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为民服务“零障碍”。一是整合党建共建资源。搭建党建共建联系平台,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积极与市区挂钩单位、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签订共建协议,开展集中共建活动。根据共建单位的职能特点、资源优势和群众需求,制定供给、需求、项目“三项清单”,定期召开区域共建恳谈会,开展共建对话、合作对话、深入对话,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信息、资金、人员、阵地等资源有效整合、多方共享,发挥最大效益。二是整合社会组织资源。成立区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大力引进和培育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场所,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项目,落实考评机制,不断壮大社会组织队伍。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开放思维,组建社会组织党建联盟、商圈党建联盟等10类党建联盟,将党组织统一纳入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等城市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三是整合居民自治资源。强化广大居民“主人翁”意识,由业主委员会牵头,广泛讨论协商,制订小区居民公约并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在无物管小区动员老党员老干部带头,成立居民自管小组,实行自主议事、自我管理、自主服务。设立居民议事厅,推行居民定期“说事、议事、评事”制度,实现民事民议民决,畅通居民参与治理渠道。

(四)服务机制共建共享,实现为民服务“零滞后”。一是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区级领导分别挂钩服务一个街道;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包干服务一个社区;街道中层干部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结对服务一个小区;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条线协管员等集群服务一个楼栋,形成以区领导挂帅、街道工委负责、街社两级共管、社区工作者齐抓的服务方阵,对网格各项事务包干负责、“一网打尽”。二是推行四方共治机制。开展小区网格党支部、业委会、物管公司、业主“四方共治”,成立全省首家业委会协会,推行居民志愿服务“积分制”,发动200余名网格党支部书记参选小区业委会主任,依托热心党员、老党员参与小区治理。全区累计打造“红色业委会”140余个,党员占业委会人数50%以上小区162个。三是健全问题查办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研发“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采取限时办结、归口办理、多方协调等方式,实行问题销号制度,对能现场处置的问题,由服务队伍及时处置;对需要街道、区直相关部门办理的事项,及时上传区社会管理信息平台进行交办,由街道班子成员跟踪协办。

三、成效与反响

“两网融合”推行以来,我区获得了“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省2016-2017年度法治建设示范区”等荣誉,“两网融合”也荣膺“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

一是信息资源更加集中。全区按照5大项45类全要素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进行梳理分类,网格每年收集信息20多万条,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进行汇聚关联,依托手机终端实行动态管理,并整合12345热线、公安110、司法12348、阳光信访、政务服务网等数据,在全区形成了一个100万条信息的社会治理数据网,为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共享共用的便捷数据。积极构建区域化、一体化大党建格局,推进各类资源在社区网格中下沉、集聚,实现党建资源引领带动社会资源、服务资源、信息资源的整合度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公共服务的总量,提高了公共服务提供的精准度。

二是服务队伍更加专业。制定“1+7”系列文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实施严格的招录选任、职业发展、人员管理等措施,推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在全区建立起了一支由372名社区工作者组成的高素质社工队伍。整合“五老”、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一支规模达2万余人的网格服务团队,涌现了老赵调解室、钱大姐工作室等一批服务典型,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此外,针对辖区内的特殊人群,制定特殊人群突发情况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专业化的帮扶小组,按照逐一登记造册、逐人建立档案标准,做到帮扶轨迹全程留痕。全区2242名特殊人群实现跟踪管理。

三是服务群众更加贴心。推行社区网格“全科受理、全能服务”模式,实现了“全程代办、全程帮办、预约办理”等便民措施贯穿网格服务群众始终,涌现了新婚送祝福、满月送生肖、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生日送寿面、亡故送挽联 “六送”工作法等好的经验做法。按照“四提四知”网格工作要求,对群众做到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经社会治理网格每年排查的3万件问题,化解率在99.5%以上。同时,利用网格保障好区委中心工作。针对社区网格收集的各类数据,积极开展综合研判、有效分析,累计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成功侦破涉恶犯罪团伙15个,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56人;开展精准扶贫2338户、帮扶生活困难人员7370人;处理文明城市创建事项3000余件,实现了网格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窗口。

四、经验与启示

启示一: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是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和重要任务。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但新形势下群众的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和利益诉求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群众工作日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深化“两网”融合、推进共治共享,就是对党的群众工作的创新发展,通过全方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引领作用,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手段和机制,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沉入一线、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是不断提升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启示二: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价值内涵。依托“两网融合”,推进共治共享,将资源和力量下沉到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实现组织融合、力量融合、机制融合、资源融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畅通党群联系的“最后一米”,在帮助群众问题解决的同时,不断丰富党群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通过凝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识,在党建治理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投身发展,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领先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启示三: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密切党群血肉关系,是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永恒主题。深化“两网”融合,推进共治共享,摸索出一整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利益的有效办法:把群众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问策于民,凡是制定民生的重大政策和举措,事先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行科学论证;把群众需求作为各项工作的立足点,问需于民,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矛盾及时化解、有需求及时服务;把群众满意作为归宿点,问效于民。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确保“两网融合”、共治共享成为“民生得改善、党员受教育、群众获实惠”的“民心工程”,推动着城市基层党建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伴随着党群关系、情感的深度融合。

启示四:直面问题、健全机制,提高服务运行效率,是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不竭动力。以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从完善已有制度为入手,逐步建立健全“联动服务机制”“四方共治机制”“问题查办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明晰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职责、内容、水平,高效搭建各级党组织有效服务群众的载体,为党建创新带动服务和发展机制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保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实惠的得以持续、丰富地展现,真正提升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

五、探讨

“两网融合”是清江浦区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是能够把政治、组织、能力、机制“四个引领”落到实处的有力探索。下一步,在如何继续深化“两网融合”机制的良性作用,扩大“两网融合”的维度与深度,是需要继续积极探索的话题。从2018年起,在“两网融合”基础上,清江浦区积极打造“全要素”网格,以“两网融合、三化驱动、四方共治”为基本思路,构建“大网格、大党建、大治理”格局,推动组织全面覆盖,服务全面到位,治理全面提升,实现“组织建设好、资源融合好、机制运行好、问题解决好、群众服务好”的“五好”工作目标,切实放大“两网融合”效应,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做优“全要素”网格。按照“一张网”“五统一”方向,大力推动“全要素”网格建设,把组织、民政、公安、司法、人社、城管、市场监管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部门纳入到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之中,通过网格采集、部门比对、统一扎口,及时上传系统,做到“一人采集、各方应用、全网关联”。上半年,全区345个城市网格全部优化到位,并设定15位数网格编码,为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做深“大党建”格局。深化党建网络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调动社会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加快形成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合力。全区13个城市街道、81个社区分别与67家市区机关单位、15个社会组织、20家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挂钩联系,前三季度共开展“在职党员回社区”120多场,为社区、居民解决困难1700多件。做强“大治理”体系。依托综治工作、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等载体,不断强化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力量,引领相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并在服务中凸显党组织的地位,确保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效不断提升。全区累计完成276个小区治理任务,计划2020年实现全区642个小区治理全覆盖。

(责编:乔业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