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湖南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大龙村: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中共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委员会

2019年08月05日09: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大龙村地处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苏蓼垸,典型垸区村落,地理位置偏僻,产业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在当地群众的心中,这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旮旯”。

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大龙村支村两委把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打造一支指导有方、能拼善战的“脱贫带头队伍”;由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主动带头,不等不靠,全面激活脱贫“内生动力”;牢牢把握“党建引领”,不断夯实基层党建服务脱贫攻坚,坚持致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后盾。

2017年,大龙村实现脱贫摘帽,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并先后获得湖南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卫生村、长沙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长沙市人居环境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二、做法

(一)强化队伍建设 党建引领脱贫

大龙村针对村干部干劲不足、工作无人管、上级任务完不成等问题,着力打造好班子、明确好思路、打牢好基础、制定好机制、建设好队伍,推选党性好、懂经营、会管理且公道正派的人担任村干部,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贯穿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工作全过程,注重发挥支部会、“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的积极作用,坚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认真摸排困难群体,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方案,发掘企业结对帮扶、“造血式”扶贫、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问题。

(二)坚持党员带头 党建带动脱贫

做好扶贫工作,“授人以鱼”外,更需要“授人以渔”。这其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了大龙村脱贫路上的中坚力量。自2014年开始,支村两委动员全村党员“一对一”联点精准扶贫对象,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帮助贫困户先在思想上脱贫,破除个别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再帮他们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对贫困户的土地进行流转,租金5年递增10%,同时由党员牵头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工作岗位、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到公司务工,并指导42户贫困户参与虾稻共养等特色养殖业直至完全脱贫,让贫困户从思想上有脱贫愿望,行动上有具体作为。

(三)发展特色产业 党建推动脱贫

创建“贫困户+土地合作社+农业企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全村致力发展小龙虾、野鸭等特色养殖产业,村党支部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与产业项目方对接,为项目落户提供优质服务,并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全村7342亩种植面积结构调整,流转水面近1000亩,有50多名当地农户其中包括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多户通过“三权分置”入股产业项目。入股的农户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并有107户贫困户已经享受一定比例的入股分红,有条件的人员还可以继续在项目从事种养和生产,户均年增收近5000元。

(四)弘扬文明风尚 党建助力脱贫

着力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积极探索推动移风易俗,推行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新观念,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的陈规陋习,村支部制订了《大龙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并成立了红白事务理事会。环保送葬是大龙村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一个重要举措,支部同志从自己做起,党员干部带头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并主动宣传“土葬改火葬”、丧事简办等新风俗,村委会上门帮助指导和规范村民治丧行为,并根据村民家庭情况,对“环保送葬”给予一定补贴,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文明节俭办事等社会公序良俗。同时,全村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定制移风易俗小茶杯,推广电子礼炮代替烟花爆竹,全面实行“禁燃”。从2015年起,全村每年可减少餐厨垃圾、一次性用品、烟花鞭炮垃圾约160余吨,全年节省人情礼金、办事费用近2000万元。

三、成效

(一)选好领路人 脱贫动力明显激活

乡村要振兴,首要的是人才振兴,农民要致富,关键的是选好领路人,“引进人才,唯才是举”是大龙村一直所提倡的人才振兴举措。坚持选用人才来治村,实现管理上有领路人。“村子好不好,就看村领导”,大龙村着眼于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推举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发展有本事、人民信得过的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民营企业家担任村干部,改善了村级领导班子结构,让懂专业的人负责专项事务,让善经营的人管理创收产业,取得了较好效果;坚持引进能人搞产业,实现创业上有领路人。大龙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而村民一年四季只能种植水稻创产增收,农业产业过于单一,产业结构十分简单,为解决这一现状,利用好自然资源,支村两委鼓励村上大学生返村创业,支持有技术、有前景、有效益的公司企业到村上发展农业产业,同时做好土地水面流转、项目资金支持等工作,保证产业平稳落地。白鹭养殖、虾稻共生、光伏发电等多类型、高技术的产业在大龙村开花结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和企业,推动了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创收路径,人均年收入不断提高。

(二)走好产业路 集体经济明显壮大

近年来,在大龙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这个省定贫困村顺利脱贫摘帽,华丽转身成为全国文明村镇。这山乡巨变的力量源泉,就来自于“水”。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做活水文章,大龙村集体经济发展搭上了“绿色快车”,以“绿色经济”推开了发展的大门。大龙村确定了一条“一二三”全村经济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把大龙村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的“江南鱼米之乡”;两种模式,政策主导和群众自愿,以政府性资金投入为主体,打造鱼虾养殖特色农业产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村民入股并就业,打造了“农户+土地合作社+农业企业”的集体经济新模式;三美共创,创美丽人心、创美丽环境、创美丽经济。

截至目前,大龙村共引进了协鑫光伏+虾稻共生、鼎泰农业科技、亮派小龙虾养殖等涉水综合项目及养殖基地等10多家,新组建养殖大户联户合作社30多家,涌现了一批致富能手,全村所有闲置水面全部开发有效利用,真正成为了产业兴旺的江南水乡。2017年,大龙村实现脱贫摘帽,全村经济总收入1.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8921元。

(三)创建美家园 贫困乡村明显转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龙村始终坚定绿色发展理念,致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大龙村已逐步完成蝶变,又一颗乡村旅游新星冉冉升起。大龙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及休闲旅游观光景点。同时,依托长沙市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本村形成农业观光旅游+特色水产养殖的发展新路子,让绿色经济成为大龙村发展的有力支撑。2017年,大龙村硬化公路38公里,完成公路沙改油17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筹措资金470多万元,拓宽西洲大堤,完善沟渠水系,解决了当地排灌不畅的问题;添置太阳能路灯、电源路灯等上千盏;全村摇井改自来水的改水率98%,旱厕等改卫生厕所的改厕率100%。

四、探讨

(一)思想脱贫是首要

“贫困村要真正脱贫,光靠经济支持还不够,必须从思想上和文化上先脱贫,建设环境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村支书李新民这样说。依靠集体的力量,大龙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旮旯逐步成长为茶亭镇新农村建设的新名片,发展步伐迈得越来越坚定。脱贫奔富,除了外在给力外,村民自身还得有摆脱贫困的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但贫困户往往由于自身因素,如受教育程度低、观念相对落后,缺乏脱贫的信心,最主要是缺少致富的技能。一是要加大对扶贫思想观念的宣传力度。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航标”,只有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才能让贫困户从“等、靠、要”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眼界才会更宽阔。二是要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更多地“走出去”。让贫困群众看一看别的地方、别的群众是怎么摆脱贫困的,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要把其他地方的一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及时地“引进来”。要通过学校、社会、企业等对贫困群众进行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一家一人或多人就业,实行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以此实现家庭增收和稳定脱贫。大龙村倡导的不是“等靠要”,而是人穷不能志短,靠自己的一双手,自力更生。这样的扶贫才是贫困户最需要的,也是最有效的。

(二)精准施策是关键

精准施策,狠抓落实。针对贫困户实际需求精准施策,坚持以致贫原因为依据,以脱贫成效为标准,以稳定脱贫为目标,扶持发展增收产业,探索扶贫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群众脱贫的“造血”功能,确保早日脱贫,稳定致富。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对于通过努力可以改善发展条件的重点贫困村,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充分整合、利用扶贫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民生项目建设,重点解决道路、水利、电力、产业等发展问题,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如今,3层楼的大龙村村部门前是宽阔平坦的停车场,500㎡的群众文化广场已达7个,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医务室、健身室等一应俱全,村部还设有雷锋超市,里面的物资无偿供应给困难群众。柏油路通到各家各户,出行不再困难;农家屋内,所有现代化电器应有尽有;水田池塘里,养鱼养虾,一派生机勃勃。二是加强产业扶持,促进农民增收。把产业扶持作为群众脱贫的主要措施,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盘活贫困地区的各类资源,积极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结合地理自然条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根据地方特色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特色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三)队伍建设是根本

解决好精准扶贫谁来帮、谁来带的问题,必须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建设。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大龙村支村两委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聚焦脱贫精准人员,选配一些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和善于综合协调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大户先锋模范作用,把村支部建成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坚强后盾。二是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建设。结合脱贫攻坚任务需要,抓好扶贫工作专业队伍建设,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设立脱贫攻坚办公室,在明确第一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的基础上,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协调督促、检查落实。 

(责编:乔业琼、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