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浙江省舟山市:探索建立“兼合式”党支部 筑牢“红色堡垒”激活“红色细胞”

中共舟山市委组织部

2019年08月01日10: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舟山市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主动对接海岛和新区城市形态,着眼把组织体系织密建强、把党员作用有效激活等目标,创新城市区域内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推进居民小区“兼合式”党支部建设,助力共建、共享、共治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建设,进一步厚植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基础单元,打破壁垒,合理架构小区党组织。贯彻“将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坚持“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按照把党建工作覆盖到城市基础单元的目标,打破传统组织壁垒,以机关企事业党员、物业公司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为整合主体,推动在全市常住党员3人以上的居民小区单建或联建“兼合式”党支部。根据规模、结构,在小区层面设立党支部(党总支),在楼道设立党小组,逐级完善街道—社区—小区—楼道一插到底的体系结构。坚持从有公心、有热心、有能力、有威望的小区党员中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离退休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担任所在小区“兼合式”党支部书记或班子成员。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区“兼合式”党支部205个,吸纳党员近30000人,覆盖小区245个,覆盖率为50.7%,并以“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态势在全市加快推广,力争在3年内实现全覆盖。

(二)聚焦作用发挥,搭建载体,实现双管理、双服务。 “兼合式”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将“8小时”之外的党员重新集结,挖掘作用发挥和服务居民的潜力,实现二次管理、二次服务。全面推动党员亮身份、当表率、树形象,深入开展“党员回家”身份亮化、“党员来敲门”、“走亲连心”等系列活动,鼓励党员主动承担楼道长、巷长等任务,并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争当民情收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先锋,直面群众开展服务,有效解决小区停车、垃圾分类、课后托管、健身娱乐、为老服务等民生问题,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基层、奉献双岗位”的有效模式,潜移默化中团结凝聚党群力量。

(三)聚焦有序自治,完善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小区建设。通过“双找”活动,把小区内的服务治理能手、专业技术人才、文体活跃骨干等党员挖掘出来,充实到支委班子和楼道党小组长队伍,着力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推动支委成员交叉任职业委会、业监会成员,引领建设“红色业委会”,牢牢掌控对物业公司和小区业主的话语权。搭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议事会,定期开展意见征求,推动业委会、物业公司财务、事务全公开。集合周边社会资源,设置小区便民服务站、邻里纠纷调处点等,营造互帮互助、自主服务的小区运作生态。

(四)聚焦教育管理,纠错必严,推动全天候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在职党员“8小时”外监督管理机制,拓宽负面信息收集途径,由支委会成员和居民组成“观察团”全程记录党员参与小区自治情况和“8小时”之外的日常表现。延伸监督触角,通过日常监督、网格走访、微信群等渠道掌握一手资讯,重点了解党员的生活圈、社交圈,并将信息反馈到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对经审核查实的党员,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和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加以惩戒,并纳入“先锋指数”考评管理,实现与评先评优、提拔升职等挂钩,进一步扎实从严治党的篱笆。

二、实际效果

一是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功能,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连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着力解决一些城市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全面提升政治领导力。

二是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变化,畅通党建引领下多元参与的渠道,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群众动员起来、社会激活起来,最大限度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满足社区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形成党建引领、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三是坚持从严管理,严格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积极探索创新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等党员群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党员在城市治理中发光发热。

三、经验启示

一是“兼合式”党组织打破了行业、区域限制,突破了传统组织模式设置的单一性、封闭性和传统党建模式中党组织运行相对独立的状况,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和组织创新性的要求,有效整合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转变。

二是推动党建工作向小区延伸,彰显党建工作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小区物业管理等事务的领导,奠定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扎实基础,提高居民对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在服务中涌现了一批党员群众的骨干群体,示范带动群众参与小区共建共治,使新居民更快融入城市小区生活,一些矛盾纠纷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大改善了小区环境、维护了和谐稳定,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

三是突破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盲区死角”的瓶颈,逐步改变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建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促进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管理工作格局,帮助各领域党员找到了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提升党员的荣誉感。

(责编:乔业琼、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