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山东济宁:装上城市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2019年07月31日14: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山东济宁市在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建设实践中,积极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途径,探索实践了“一核引领、多网融合、四治共促、精准服务”模式,坚持以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实施网格化管理、区域化统筹为基础,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为抓手,给群众提供精准化零距离服务,为城市基层治理装上了“红色引擎”,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明确职责,夯实基础

着力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

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教育体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阅览室、书画室、健身房、手工坊、儿童家园、老年人活动中心、舞蹈室、多功能会议室……走进北门社区睦邻中心,3000平方米的服务大楼功能一应俱全,这里已成为凝聚党心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城市治理的根基在于基层组织,重心在街道社区。近年来,济宁市围绕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街道社区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履责干事的能力,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的能力。

规范明确职责,聚焦主责主业。规范明确城市街道党工委8项职责、社区党组织6项职责,将街道党组织的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社区党组织的重心转移到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上;全面建立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厘清区街两级职责权限,强化街道对公共服务事项的综合管理权,对职能部门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拔、奖惩等,事先征求街道党(工)委的意见。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细化准入事项清单。明确社区承担的62项服务事项,对职能部门委托社区承办的其他事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办理;切实为社区减负,使社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等。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工作力量。突出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优先选拔重视党建、熟悉党建的同志担任街道党工委书记,优化调整街道职能、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专职从事党建工作人员不少于4人,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注重资源整合,确保经费保障。市、县设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建立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织网连心,全域覆盖

形成沉底到边的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

网格化,是一种城市综合治理的重要方式。为解决大社区、小服务之间的矛盾,济宁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相互融合,做实网格化党建,一网兜起区域大小事。

纵向到底,建立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组织体系。优化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设置,采取“专职委员 + 兼职委员”模式,吸纳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以及有代表性的党组织负责人作为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建立网格党支部,以楼栋或院落为单位划分党小组,构建“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四级组织架构,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目前,全市26个有城市社区的街道,共建立1844个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1353个、楼院党小组4943个。全市共配备网格员1495人。横向到边,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依托街区、片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居民小区等划分网格,建立起社区结“网”、街巷连“线”、小区布“点”的全覆盖网格体系,将生活、工作在辖区网格内的各类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支部管理;在现有党建网格的基础上,整合组织、人社、综治、城市管理等部门单位在社区设立的网格,推进“多网融合”,打造各种信息依托网格统一收集汇总分理、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网”。兜底管理,实现区域性党组织全覆盖。在商圈市场、各类园区、商厦楼宇等“两新”组织集聚的地方组建综合党委,建立65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优化设置党组织,织密扎紧城市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组织网络体系,为加强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提供组织保证。

互联互动,共建共享

完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机制

近年来,济宁市围绕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打通驻区单位、垂管行业、城市社区的“围墙”和“壁垒”,在共建共享中推动工作融合。

全面推行部门联系社区、党员到社区“双报到”。通过服务项目双向认领、“契约化”共建、互学互评等多种形式,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强化双方资源整合。按照“群众点单——社区下单——街道派单——单位接单”的模式,提供精准化服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全市1.9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活动。建立行业系统部门与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定期沟通协商党建挂职机制,压实行业部门党组织与街道党组织互联互动责任。建立党建工作联盟和区域治理委员会。在商圈、园区等成立党建工作联盟,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使区域内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各种组织成为紧密型的发展联合体,结合推动党建工作将融合区域治理的相关内容,借联盟各种力量,实现资源和信息优势互补,提升区域治理水平。

四治互促,统筹联动

健全完善多方参与治理机制

城市基层党建涉及区域、系统、条条、块块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济宁市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作用,加强对辖区内自治组织、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的领导,把各方资源力量整合起来,调动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凝聚起城市基层治理的合力。

发挥自治的基础作用。围绕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商民主、居民自治机制,在城市社区全面推广“楼长制”,引导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当好党的声音传递员、楼宇事务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平安稳定巡防员,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导下,居民代表、街道社区干部、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居民说事”制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今年以来,全市242个社区已组织“居民说事”1600多次,共协商解决背街小巷绿化少、小区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事项1080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把一大批矛盾问题化解在了最基层。注重德治的先导作用。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的优势资源,在社区建立“和为贵”调解室,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推动地方善治的重要力量。广泛开展“邻居节”“济宁好人”“四德文明榜”等各类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厚植基层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强化法治的保障作用。选聘律师担任街道社区法律顾问,组建律师宣讲团,开展形式各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实行民警联系社区、民警包保网格,助推社区建设法制化、正规化。加强社区与司法所、派出所和基层法庭等专业力量的调解协作,吸纳社区老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利用“熟人”优势做好“身边事”调解。用好智治的支撑作用。强化“互联网+”党建平台,以县(市、区)为单位,整合党建、民生、综合治理等信息资源,统一建立综合性、智能化的区域化信息平台。结合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O2O线上线下同步”、“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等举措,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真正实现“群众点单,信息跑路”,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赢得了群众满意。以智能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和效率。

共建共享,精准对接

以服务实效赢得群众满意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令声。近年来,济宁市不断健全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切实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发挥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体作用,打通了党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群众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贴近居民需求开展服务。健全落实社区“两委”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作制度,推行服务事项“前台一个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等模式,开展清单式、菜单式服务,建立需求、资源和服务“清单”,推行党建项目认领,群众点单,社区服务,实现了需求和服务的无缝对接。借助专业化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服务群众。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扶持生活服务类、社会公益类、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同步培养发展党员,推动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党员“一体三孵”。注重加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242个社区全部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多形式志愿服务活动。任城区竹竿巷社区成立“爱心驿站”,创建“七彩服务、阳光社区”党建服务品牌,组建7支志愿者队伍,涌现出了“爱心大妈王福银”等一批五星级志愿者。打造“红色物业”服务。积极推动物业服务管理纳入城市基层党建、融入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推动建立党组织,由社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进行评价,反馈给物业监管部门,把社区物业公司打造成为党组织的一支“红色工作队”。 通过在居民小区、网格内落地建设“红帆驿站”,网格党支部有了综合活动场所,具备了办公、为民服务、学习交流、议事协商、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充分发挥出了党员加油站、政策宣传站、民情收集站、群众服务站的作用,把阵地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100米,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服务就在眼前。(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闫妍、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