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赤水市委组织部
2019年07月26日15: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以来,赤水市按照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聚焦解决乡村人才空巢和乡村产业空心“两空”问题,把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关键一招,抓牢“领头雁”队伍、抓实“领头羊”产业,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双领”工程。着重把乡村能人聚集起来、群众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经营规范起来、效益提升起来,走党建引领、村企合一、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子,推进了乡村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目前,通过最大限度让利群众参与,已新建、变更、重组村集体企业70个、合作社99个,1.1万户、3.8万群众成为了股东或社员,资金入股2335万元,土地入股2659亩、山林入股10.4万亩,发展石斛、商品竹林、花卉苗木、精品水果、食用菌等高效作物110.2万亩,实现乌骨鸡、生态鱼、高山猪等特色养殖产值1.3亿元,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达7万人。
一、背景动因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2017年10月31日,省政府宣布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方评估机构验收,赤水市成为全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率先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三农”问题作为制约赤水市决胜全面小康、率先现代化的最大短板,乡村振兴战略已然成为赤水市率先小康绕不开、躲不过的最根本路径。在这一背景下,赤水市围绕“把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党旗插在群众心坎上”目标,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在广大乡村大力实施“双领”工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着力破解乡村人才困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长期以来,赤水市乡村人才存在总量小、层次低、结构单一等系列问题。面对城乡融合发展崭新课题和经营乡村繁重任务,仅靠乡镇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等“编内人员”已远远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赤水市实施“双领”工程,旨在调动乡村人才积极因素,走出乡村振兴“上热小冷”和“外紧内松”怪圈,通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三支乡村“领头雁”队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最大限度突破乡村人才瓶颈。
(二)着力补齐乡村产业短板。产业滞后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最大制约,补齐产业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赤水市实施“双领”工程,坚持股份制、市场化原则,以村集体为主导,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公司,通过引导农民依托资源折价入股、组织劳务进行专业分工,筹集资金共谋产业选择,推进产村融合和村企融合,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乡村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让集体经济发展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彻底跳出赤水市乡村产业规模小、方式散、效益低的发展洼地。
(三)着力建强乡村基层组织。办好农村事,关键在党。当前,全省上下正在火热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赤水市实施“双领”工程,就是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争做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成为乡村振兴的“指挥所”和“先锋队”,通过组织动员乡村人才,聚焦乡村产业,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第一线,让党员先锋作用在田间地头闪光,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最大限度让基层“火车头”动力强起来。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组织式覆盖培育新型人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员联、组织引、能人带,加强农村经纪人、职业经理人、新型农民3支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是党员联。围绕农村产品渠道和品牌营销,组建营销、储藏、加工、信息等产业经纪党小组318个,创办冷水鱼发展协会、乡村旅游协会、竹业发展协会等农村经纪组织27个,发挥党员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把寻信息、找销量、跑市场纳入党员晋星、支部晋级的评分内容,通过把党员培养成农村经纪人,把农村经纪人培养成党员,实现了一村企一经纪人全覆盖。二是组织引。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雁归计划”,建立职业经理人选聘机制,允许优秀村干部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打破身份限制,引导105名具有一定市场经验、懂得一定经营管理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作为职业经理人聘用担任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专职承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薪酬与创造效益直接挂钩,采取“基本待遇+绩效薪酬”方式发放,按贡献兑现报酬,由“四议两公开”程序议定,由村级经济组织全额列支。三是能人带。建立乡村人才库,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本村种养专业户、产业带头人和致富能手等“田秀才”、“土专家”,组建产业农民讲师队92支,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义务进行石斛、商品竹林、生态鱼等特色种养技术宣讲培训,结对帮扶6800人次,开展农技大比武、大竞赛等活动223人次,大力培养职业农民。
(二)坚持股份制推动打造经济实体。以革新农村组织方式为契机,以村集体为主体,通过股份制和公司化运作,引导群众依托自身资金、资源、资产与村集体共同组建混合制经济实体。一是资金认股。以群众自愿为原则,科学设定单股价格,按照最高设限、进退自由、逐年递增要求,将不少于70%原集体企业股份,对群众进行公开募股,群众当年未募集股份和因婚丧嫁娶退出股份均由村委员会按原有股价进行代持,便于群众认股募股,最大限度让利群众。二是资源入股。除群众资金入股方式外,引导群众以土地、山林剩余年限经营权折价股价,入股村集体企业,享受股金分红。村集体将群众土地、山林等资源进行统一经营,或向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换取经营资金。三是资产计股。聘请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现有资产进行合资量股,除国家扶贫项目资金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股金外,其余国家项目资金投放形成资产均计入村集体股份,群众按投入资金和资源折计股份,统一颁发股金证作为入股分红凭证。此后,在确保资金投向和基本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除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外,各类惠农支农项目资金、帮扶资金、社会资本及农民资金均入股形式,提供给村集体企业使用,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坚持市场化运作统筹产业发展。紧扣市场导向,采取“村企做基地+龙头联市场”方式,不断畅通市场渠道,做强特色品牌,推动“赤货出山”和“赤货外销”。一是做强特色品牌。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村集体企业结合赤水资源禀赋,重点打造了“丙安红”、“竹叶鱼”、“高洞青萝卜线”、“赤水竹编”等一批极具赤水特色的品牌产品。建立赤水乌骨鸡、天麻、苦竹笋等本地农特产品质量标准,有效提升了产品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打通产销环节。依托国云、康绿、沐辉等学校营养餐直供平台,由村集体企业组织群众开展订单式生产,实行统购统销,对全市东、中、西部63间中、小学校(教学点),常规就餐人数达30人以上的食堂进行直销配送。同时,村集体根据市场动态,组织专门销售团队,向市内好生活、美+乐、福乐多等5家大型超市,以及天台、复兴、大同等6个乡镇农贸市场进行集中配送,覆盖泸州、自贡、宜宾、内江等周边地区,实现了“农校+农超”无缝联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已突破7652万元。三是降低运营成本。由村集体企业按照统一购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分户管理“五统一分”原则,推动群众参与合作经营,打造利益共同体。统一地(林)定人、量定产、质定效等方式进行生产组织,将长效产业后期管护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到田间地块,降低人力、运输、资金等生产成本,通过统一运输,全市仅竹产业一项就带动20万竹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坚持效益化联结带动群众致富。通过严格按股分红,规范利益联结,带动群众就业务工,最大化带动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一是优先分红。按照“党支部+村企+市场+群众”发展模式,严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健全董事会(理事会)、经理会、监事会、公司(合作社)股东(社员)代表大会等基本制度,分别选出董事长(理事长)、监事长154人,聘任总经理62人,选出股东代表1672人、社员代表3786人,对群众22.3%股份分红进行有效监督。截至目前,有6786户群分红9285万元。二是就业务工。明确凡是村集体项目优先安排群众就近务工,通过组织化分工,签订临时用工正式合同,根据工作难易和技术高低程度,以80-130元/天标准,提供就业岗位234个,安排群众开展建筑小工、土地整治、劳务运输等工种,仅靠务工就带动群众增收1000元以上。天台镇铁匠炉村成立天牛劳务公司,将本村泥水工、小工、模具工等群众组织起来,承接本乡镇土石方、道路修补等简易工程,就地输出劳务超过500人次,实现了群众本地就业。三是福利覆盖。除固定分红,村集体企业拿出一定比例利润,承担村民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福利支出。2017年底,复兴镇凯旋村村级集体经济盈利65万元,为全村70岁以上的200余名老人发放红包共274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7人。两河口镇黎明村村集体企业收入636万元,为全体村民缴纳医疗保险,为19至59岁村民缴纳养老保险。
三、几点启示
(一)破解了乡村人才困境。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长期以来,赤水市乡村人才存在总量小、层次低、结构单一等系列问题。面对城乡融合发展崭新课题和经营乡村繁重任务,仅靠乡镇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等“编内人员”已远远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赤水市实施“双领”工程,旨在调动乡村人才积极因素,走出乡村振兴“上热小冷”和“外紧内松”怪圈,通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三支乡村“领头雁”队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最大限度突破乡村人才瓶颈。
(二)补齐了乡村产业短板。产业滞后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最大制约,补齐产业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赤水市实施“双领”工程,坚持股份制、市场化原则,以村集体为主导,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公司,通过引导农民依托资源折价入股、组织劳务进行专业分工,筹集资金共谋产业选择,推进产村融合和村企融合,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乡村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让集体经济发展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彻底跳出赤水市乡村产业规模小、方式散、效益低的发展洼地。
(三)建强了乡村基层组织。办好农村事,关键在党。当前,全省上下正在火热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赤水市实施“双领”工程,就是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争做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成为乡村振兴的“指挥所”和“先锋队”,通过组织动员乡村人才,聚焦乡村产业,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第一线,让党员先锋作用在田间地头闪光,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最大限度让基层“火车头”动力强起来。
相关专题 |
· 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