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刚
2019年07月16日08:20 来源:新华日报
7月12日,彭城大地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焊接车间里,省优秀共产党员、电焊工张怀红身穿十余斤重的电焊服,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徐工1600吨9桥起重机焊接主吊臂。
两个月前,正是这款起重机,于河北柏乡风电场首次完成高达140米的风电安装,实现作业效率和起重性能的新突破。
焊道达40万米
“状元”焊工满胳膊伤
张怀红身着短袖厂服,胸前佩戴党徽。从胳膊上斑斑点点的伤疤中,可以看出他不凡的经历。“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他说得云淡风轻。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林海介绍,电焊工是工作环境最差、工作强度最高、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也是机械制造企业中最难招到人的工种。2000年从徐工技校毕业进入徐工集团后,张怀红坚持奋斗19年,成长为产业工人中的一面旗帜。
烈日下,记者走进高17米、占地7200余平方米的焊接车间。车间内焊花飞溅、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室内温度很高,人停留几分钟便会汗如雨下。张怀红带领徒弟蒋威正在为即将实施焊接的1100兆帕高强度钢板烤火预热。“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保证焊缝平滑,不开裂。”张怀红说,“一根筋”的徐工人凭着决不打折扣的初心,保证每条焊缝都达到标准。
张怀红每天第一个到岗,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一项一项地练;站、仰、蹲、趴,一招一式地做。为了增强焊接时的稳定性,他在手臂上捆沙袋、举砖块,以此增加胳膊的负重能力。弧光伤眼、手脚烫伤是家常便饭。
2016年,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上,参赛者要在7小时内焊接出一个类似东方明珠的物体。它个头虽不大,但包括22道焊缝、6个位置5种焊法,使用高强钢、碳钢、不锈钢等多种材料,形状涵盖管道、球体等。在4平方米的工作间内,张怀红凭借独门秘籍——药芯焊丝大口径管垂直位置的单道盖面焊接技术,一举夺得冠军。
19年来,经张怀红手工焊过的焊道已超40万米。
指尖拿捏电与火
8毫米高强钢板上做“手术”
工友们称张怀红的工作是“做手术”,它确与手术类似,而且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生产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减轻自重、降低油耗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对焊接技术要求更高。企业技术质量厂长吕金波说,徐工1600吨9桥起重机在极限工况下实现自走,完成140米高的提升作业,整体轻量化设计下,1100兆帕高强度钢材焊接成为最核心的工艺。
高强度钢材仅8毫米厚,最长的一节吊桥却达16米。焊缝需要不间断一次成型,且焊接后和使用中下弯挠度不能超过4毫米。一条吊臂价值50万元,主吊臂上焊缝总长度超百米,两端还有圆弧形焊缝。对电流掌握稍有不足,就会焊穿钢板,损耗原料。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张怀红又一次站了出来。
凭借自己熟练掌握的氩弧焊、手弧焊、气保焊等焊接方法,他创新推广单面焊双面成型新技术,使工友不必再钻到直径仅1米的桶体内部作业,把焊接时间缩短一半;他总结的分散焊新工艺,降低钢材变形,把吊臂下挠度控制在2-3毫米之间……
张怀红还研读焊接学术论文和科技杂志,记满8本笔记,一批批新的焊接工艺从中诞生。他带领的超大吨位机械焊接团队,以完美的质量保证施工安全,为徐工超级移动起重机获得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作出重要贡献。目前,这支团队正在向1900兆帕高强钢焊接技术迈进。
守细微担大任
产业工人为国造重器
2017年5月的一天,张怀红把三个徒弟叫到跟前,当场指出一条外表完美的焊缝存在的问题。徒弟们趴下身子观察才发现,在收尾处有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裂纹,长度大约4毫米。他严肃地说:“裂纹在任何焊缝中都是严禁出现的,更何况焊接的是高强钢,缺陷不分大小,只要发现就要及时清除。否则可能造成臂尾脱落、翻车,危及人员生命。”
作为一名电焊高级技师,张怀红主动承担起团队“领头羊”作用。他长期担任企业电焊工导师,组建电焊精英团队。他还创新采用“培训+辅导+实战+认证”的行动学习模式,实施“人课合一双认证”内训师培训。近年来,他累计培训专业技能人员350余人次,先后培养出技师6名、高级工24名、多能工50余名。
2015年至今,企业进行智能工厂建设,6条生产线改造完成后,将使用100多台套机器人,全厂焊接工人从1400名降至300名左右。“届时,对高技能焊工群体的需求更加迫切。”吕金波介绍,张怀红和研发人员合作,无偿提供自己所掌握的高强度钢板焊接变形控制技术数据,帮助生成多项公式,为机器人提供操作模型,促进人机合作模式下的智能生产。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