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走上一条“党建+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安徽旌德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9年06月25日11:20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走上一条“党建+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近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委、县政府以总结推广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契机,紧贴社会治理新时代脉搏,挖掘汲取旌德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推进“三治融合”打造“旌德善治”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通过创新实践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根本、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路子,逐步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由弱到强”、社会治理“由管到议”、法治意识“由淡到浓”、乡风民风“由差到好”、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的五个转变,初步形成“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连续多年被评为宣城市综治工作先进县,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指数多年来位居安徽前列。

党建引领

筑堡垒当表率强服务

“村健身休闲点的路灯不亮,给村民的休闲锻炼带来了不便。”网格员在微信群中上传照片反映后,杨杰立即联系了维修人员进行修理。

作为白地镇江村网格的网格长,村第一书记杨杰对自己网格内的大小事务都了如指掌,除了定期走访村民外,网格员微信群成了他了解、收集民情民意的一个载体。

“遇到问题,拍张照片或者向网格员说一声,立马就解决,大家都觉得特别暖心。”村民赞叹道。

“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不断向好,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打造新的‘红色引擎’。”宣城市委常委、旌德县委书记周密说,通过扎实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打造了一批以标准化为内核的改革村、旅游村、产业村,一批领导班子强、集体经济强、党员队伍强、特色产业强的AAA村脱颖而出。

在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旌德县创新开展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创A行动”,以省级标准为A级,在此基础上增设AA级和AAA级“双十条”标准,全县68个村(社区)全部创成A级,其中半数以上达AA级,实现党员服务有窗口、群众办事有去处。

旌德县把筑牢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从严把换届准备关、人选结构关、换届程序关、换届纪律关四个方面着手,以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将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作为村级后备主力军,选配出“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的村级带头人队伍,解决好有能人办事和有能力治理基层的问题。

通过深化党建入网进格,将党建指导员(第一书记)、村(社区)干部、党员编入网格,实现“基层党建、平安建设、民生服务”三网融合,凝聚了社会治理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全县通过网格员共收集各类问题4000余件,办结率达95%,沟通反馈100%。

自治有力

争先进兴家业促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号角吹响,三溪镇路西村旅游人气指数、宜居指数不断攀升,民宿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但同时经营业态同质化、经营模式单一、行业标准缺乏、服务质量参差等桎梏也逐渐显现。

通过成立民宿协会,对全村民宿资源进行引导整合,规范了民宿管理,倒逼村里民宿的整体服务品质提升,增加了客源。

路西村民宿行业协会是旌德县自治性民间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旌德县创新基层治理新平台,建立健全“一约四会+X”制度,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X”等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全县共成立各类社会组织238家,成员4590名,万人拥有数达到15.6个,涉及乡村治理、文明建设、行业自律等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

“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村(社区)民监督机制,坚持民主议事争先进兴家业成了风尚。”旌德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兴华说,自治激活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意愿,做到社会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共享。

在旌德,村级重点工作开展前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共同讨论产业发展、惠民实事和典型评选等重大事项,让百姓在重大问题上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形成了“大事一起干”的良性机制。

旌德地处徽文化的腹地,挖掘徽文化善治资源是旌德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按照“自己的村规自己定”和“以人为本、全村参与”的原则,围绕村域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等内容,旌德各地依法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真正实现依法立规、以规治村、以治促和。

法治有序

促守法调纠纷保平安

一年除夕前夕,蔡家桥镇81岁的马国强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找到王小宝调解室寻求帮助,老人在找儿子马某要求支付赡养费用时,双方情绪激动发生争吵。

弄清楚事情原委后,王小宝上门从亲情和道德方面向老人儿子说明赡养老人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定义务,让父子之间消除误解,一家亲情又和好如初。

王小宝说,像老人这样的情况,在他们这里是很少见的。

近年来,以“法治旌德”“平安旌德”建设为抓手,旌德县在普法宣传、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平安创建上下功夫,把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让法治精神成为全民信仰,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旌德县大力推进农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着力打造灵芝公园、人民广场、灵芝广场、江村大道三点一线法治文化示范点。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通过开展民主法治村和法治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比如,兴隆镇“普法四季青”以自然季节为序,喻义为普法工作“四季常青”,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手机摄影、诗词创作等文化活动,见缝插针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中融入普法“正能量”。

旌德县通过规范村(社区)级事务准入制度,全面推进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36条,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开展“法治护航精准扶贫”,由政府出资购买法律服务,在全县68个村(社区)打造“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法律服务新模式,同时将“精准扶贫”与“一村一法律顾问”结合起来,定期开展普法宣讲、提供涉法事项法律服务、参与产业合作洽谈等,从法律层面为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护航。

德治有效

群众评乡贤论榜上展

“我的砖厂开了好几年,怎么能说关就关?”前不久,一起关于是否关停砖厂的“案件”由乡贤理事会“开庭”审理,占用集体土地生产砖块的白地村李某成了“被告”,连年来被砖厂影响生活的村民成了“原告”。

“我们县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村里正在发展全域旅游,你这个砖厂晴天冒黑烟雨天淌浑水,谁会愿意到咱们村来旅游?这些年大家不说,也是碍于几十年的邻里情,你是不是也该为大家考虑考虑?”

讲道理,讲法律,讲人情,多管齐下,老李终于主动和村委会签订了“关停协议”,承诺在9月底之前关停。虽然这样的“审判”并没有法律效力,但村里的矛盾纠纷每每经过乡贤坐镇分析与评判,十有八九会平息。

旌德县因“旌表其礼,以彰其德”而得名,寄意教化县民,彰扬儒德的教化万世之意,有着厚重的“德文化”历史积淀,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紧贴社会治理新时代脉搏,着力打响“旌善崇德”的德文化品牌。

旌德县坚持以规立德,通过乡贤的力量、村规民约的权威、生活礼俗的教化,引导群众行为、规范社会秩序。坚持以文养德,出台《关于培育文明乡风弘扬时代新风 打造“一村一品”的实施意见》,围绕具有旌德地方特色的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习俗,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打造乡土文化队伍,做到“一村一品”有队伍、有场地、有活动、有品牌、有展示,不断培养旌德“德文化”特色。坚持以评弘德,以“道德讲堂”为抓手开展德育活动,通过评选“身边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涵养广大群众道德修养,弘扬清风正气。

此外,旌德县还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倡导家庭美德,弘扬传承好家风好家训,通过在自家门庭悬挂家训牌和其他示范牌,不断丰富乡村门庭文化,展示乡风文明。(记者 李光明)

(责编:吕腾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