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党建为旗打硬仗 吃劲时刻不松劲
印实陇原上的脱贫攻坚步履

2019年06月17日10:4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印实陇原上的脱贫攻坚步履

刘家峡水库碧波荡漾,东南面滩地果树成行,村民们在除草、剪枝、浇水,一派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的景象。这里是甘肃临夏州东乡县河滩镇祁杨村。村里两年前新换村支书,村支部带领群众开发乡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村民以土地、现金、务工等形式入股分红,增加收入。祁杨村变身“水秀山秀村也秀”,是甘肃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地貌复杂多样,海拔相差悬殊,深居西北腹地的甘肃,既有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也有高寒的雪山、荒芜的黄土坡、寸草不生的秃山、令人窒息的沙尘。贫瘠落后如影随形陇原大地。2013年,甘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万人、贫困村6220个。全省86个县市区中,集中连片贫困县58个,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共17个县被整体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范围。

全国脱贫看甘肃。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面对这场脱贫攻坚战全国最硬仗,甘肃省组织部门坚持靠前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压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抓班子强队伍、抓基层夯基础、抓人才强支撑、抓导向增活力,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18年,甘肃省贫困人口减少到111万,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6.5%降至5.6%。

尽锐出战 “绣花”施策

建强攻坚“作战队”

眼前的包伟光,身材微胖,戴副眼镜,书生模样,肤色却比常人黑许多,这是扎根深山藏寨四个春夏秋冬留下的印记。

2015年6月,甘南州工商局网络市场监管科科长包伟光被选派为迭部县多儿乡次古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迭部,红军过草地后在此攻打腊子口,召开过“俄界会议”,这里海拔3000多米。多儿乡次古村委会下辖的尼藏村,全村65户有2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道垂直高度1200多米,许多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出过乡。

包伟光带着州工商局党组的帮扶政策和资源,修建出行道路、谋划致富产业、培训务工技能,几年下来,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多儿乡次古村在2018年底实现脱贫。“感恩党的好政策!”“感谢我们村的包书记!”说起这一切,村民们最念念不忘的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好干部。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甘肃省坚持这一鲜明导向,抓班子强队伍,激励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向脱贫攻坚一线选派精兵强将。

“全力以赴打硬仗!”省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联县包乡抓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抓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乡村,23名省级领导分别联系23个深度贫困县。

把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作为一条铁的纪律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求保持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稳定,更要求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分管脱贫攻坚工作负责同志的分工和乡镇党政正职也要保持相对稳定。省委组织部采取干部调研、考核考察、个别谈话等方式,及时掌握贫困地区每个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和整改措施,对不能胜任的及时撤换。

“当地的干部更多的是不会干,面对困难没有办法,可时间不等人。”提到2018年共调整贫困县党政正职12人这个数据,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语带焦急,“决战必尽锐而出,精准须绣花施策!”

省、市、县、乡40多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像绣花走针一样,与贫困群众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商议脱贫措施,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脱贫任务分解到年、精准到人、落实到具体举措上。

整合优秀干部资源,汇聚脱贫一线,明确分工,严格管理,锻造斗志昂扬、担当作为的攻坚“战斗队”。号令一出雄兵动!

第4批54名45岁左右、正处实职三年以上的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派挂职贫困县委副书记直至2020年底,专抓脱贫攻坚工作。28名处级干部到市州扶贫办挂任班子成员,101名科级干部到贫困县扶贫办挂任班子成员。中组部选派的21名“西老革”挂职干部、47名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挂职干部,全部安排到贫困市县挂职。

真扶贫,扶真贫。对各地挂职干部的分工情况逐一进行审核把关,成立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落实工作季报制度,防止挂职干部“两头晃”或“两头都不晃”。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全部兼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抽调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扶贫工作队,对不合格、不称职的62名第一书记、2425名驻村帮扶干部全部召回调整。

“把第一书记工作定位从‘协助配合’调整为‘指导帮助’,更加重视发挥村第一书记的作用,这是《甘肃省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修订完善的一个重要变化。”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马振亚介绍说。

临夏市南龙镇罗家湾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朱霞感触深刻:“有效整合了驻村帮扶工作等力量,促动我们冲在前面,放开拳脚。”朱霞指导村党支部,带领扶贫队,全力提升产业水平,动员农户种植油葵60.6亩,成功举办镇第一届“向阳花”节,闯出旅游脱贫路。

“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州山大沟深,近70%的人口在农村,2/3的耕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啃下这块“贫中之贫”硬骨头,全州970个单位、3.6万名干部帮扶14.2万户贫困群众,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649名。2018年,全州全面推行乡镇干部驻村包社工作办法,整合乡镇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员5000多人,组建驻村包社工作组,推动乡镇80%以上的干部下沉到村,乡镇干部“包村”变“驻村”。

“我每天都在村里,村民有什么事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张东海是临夏县北塬乡武装部部长,担任钱家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同时包了许上社。临夏县选派县乡干部担任“第一社长”,与村党支部书记、社长一起,共同发挥好“双书记”“双社长”作用,实现驻村、包社、包户责任全覆盖。

甘南州则采取“千军万马全线出击”与“集中兵力重点攻坚”相结合的策略,地级领导干部包县监督协调,县市整合省州县下派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等力量2170人,组成160支“脱贫攻坚突击队”,把最强力量集结到脱贫攻坚一线。推行第一书记日常管理六项制度,明确第一书记“六项职责任务”,开展督查考评和调整加强第一书记专项行动,采取网络视频、共享定位、“钉钉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实时了解第一书记驻村情况等,防止第一书记选得不强、管得不严、沉不下去、保障不力等问题。4名不按规定驻村、不胜任驻村工作、履职不力的第一书记被召回撤换。

“我们还将从省、市、县单位(部门)补派增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8095名,全部充实到贫困村。”马振亚介绍,最近,甘肃省印发通知,对帮扶工作聚焦重点任务、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落实关爱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一线精准帮扶力量。

对表达标 整顿提升

夯实一线决战“桥头堡”

“帮钱帮物,更要建个好支部。”甘南州临潭县羊永镇党委书记王晓钟坚信这个理,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实践的效果。

羊永镇属于山沟谷地黄土高坡地带,平均海拔2911米。镇里有个白土村,以前,通往这个村的只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土路,5公里要走一个半小时,碰上下雨天,泥泞不堪,要是村里有人赶上生病,根本没办法出去求医。

“村支书长期空缺,党组织涣散,导致民生好项目无法落实。”2016年村级换届,全镇倾力,成立干部小组,入村上门走访,摸清群众意愿,找准白土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人选。在村支部强有力的带领下,村道硬化了、自来水通上了、活动广场建起来了、新房盖起来了,1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3户脱了贫……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2018年,甘肃全省共倒排确定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2032个,全部完成整顿提升。对本村没有村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脱贫攻坚任务重的832个村,通过回引、回请、选派等方式配齐配强。今年以来,对742个后进村班子进行了调整整顿,调整村党组织书记387人。

面对村干部难选难留难题,尽管财力十分紧张,甘肃省仍决定2019年元月份起将村干部报酬最低保障标准由1.8万元提高到2.4万元,2020年还将再提高6000元,人均达到3万元,调动村干部干事积极性。

临夏州东乡县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近30万人被分割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由于历史和风俗等原因,全县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村干部学历能力整体偏低。“今年以来,已调整撤换267人。”东乡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杨志军透露,一场村干部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正在东乡展开。

全县探索开展村干部职业化工作,面向全县全日制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未就业毕业生公开招聘50名村干部。2018年以来,共举办理论政策、实用技术、村务管理等各类主题村干部培训班23期,达2750人次以上。按照每村至少储备2-4名后备村干部的标准,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档案信息库,并加强跟踪培养教育、发展党员工作。

有人干,还要干有方向。甘肃省委出台《关于在全省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省委组织部牵头编印《甘肃省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围绕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这个中心任务,提出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组织生活等7类42项具体标准,为农村党支部对表达标、开展争创,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堡垒提供指南。

甘南州把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作为锻造脱贫攻坚“桥头堡”的重要抓手,设立“毡房党小组”“马背党小组”,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活动,发挥示范点带动效应。

临夏州全覆盖选派农村党建指导员1144名,推行机关和农村党支部“五联”共建,开展学习宣传联做、组织生活联过、班子建设联建、主题活动联办、对标争创联抓。

山路蜿蜒,下沟上坡,临夏州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村支部建在一座山塬上。绿树掩映中,一栋颜色鲜亮缤纷的城堡式楼房格外惹眼。“这是我们村的幼儿园。”村民们从未想到会过上和城里人没有区别的生活。在2013年初,村里贫困发生率高达62.87%,到处一片破烂。

随着脱贫攻坚行动的展开,各级领导多次调研走访,让一系列惠民好政策如春风般吹到了这个小山村。村党支部坚持“各项工作党建做保障”,规范支部建设,设立干部监督栏、党员责任岗,创造性提出召开村民知情大会,“干什么让老百姓说了算,怎么办让老百姓来决定”。

村民消怨气,聚心力,改造危房,修通水泥路,发展牛羊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布鞋、刺绣加工制作业,日子越来越好。这时,村支书安福雄又组织召开脱贫户、贫困户“两户”见面会,交流传授致富门路经验,引导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我们的老百姓不等不靠了,才算是真正脱贫致富了。”今年已经62岁的安福雄依然干劲十足。

村民知情大会、“两户”见面会的做法在临夏州全面推广。“昨天我们刚召开过村民知情大会,还给去藏区挖虫草的年轻人进行了思想和技术培训。”临夏县掌子沟乡达沙村回族村支书马祎今年65岁,在村“两委”任职29年了,欣慰地看着这个聚居了四五个民族的村庄,在村支部的带领下,由原来贫穷脏乱、邻里不往来转变成远近闻名的村容秀美、团结和谐。

“这是村里给免费打包的草料。”回族老汉马文的尼在党员的帮扶下脱了贫,他站在自家院子里喜滋滋地向记者介绍,“家里现在有16头牛,每年能有三万多元收入,儿子儿媳妇在安徽开面馆,以前就靠种地,有时颗粒无收,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咧!”

“党建+”引擎 产业扶贫

闯出稳定脱贫致富路

由甘南州州府所在地合作市驱车前往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海拔渐升,雪山隐隐,起伏的草原延向天边,黑色的牦牛、黄色的藏羊三五成群漫步其间。

从国道213线上直接拐下来,一排独具特色的藏家民居映入眼帘。“这是我们牧民党员兴办的牧家乐,快请进来喝碗酥油茶。”村支书拉毛加热情地招呼道。在“央庆牧家乐”,藏式房间美观整洁,宽敞明亮,暖意融融。“去年收入有十几万元呢,六七月份旅游旺季要来了,好好经营,日子不错的。”老板告贡保甲脸上难掩期待。

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曾经逐水草而居的农牧民从牧场走向市场,当起了股民。村党支部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产业”“支部+公司+电商”“党员+牧户+产业”的牧户分红等产业模式,发动牧民党员兴办牧家乐、构架“党员电子商务”平台,成立了东喀尔集体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建档立卡户及未脱贫户都已享受到入股分红,村里共有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每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3000元至15000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018年的9192元。

甘南州既是藏区也是牧区,被世人称为“遗落在人间的香巴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州将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党建引领,贫困村实现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全覆盖,打造旅游专业村157个,扶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藏家乐1600多家,3.8万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实现旅游增收。

青山流水,花香醉人,原木野餐房点缀曲径间。难以想象这以前是一片乱石滩。香告村,曾是甘南藏区的北大门,半农半牧。靠农农不行,靠牧牧不行。村支部“围绕发展抓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为5个自然村争取了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动员太阳沟村推行“三变+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的运作模式,全村村民集体入股增加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29人减少至3人。

站在正在装修的藏式民宿里,村支书闹日加眼神熠熠:“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努力,香告村必将发展成为临近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胜地,真正成为甘南的‘小江南’。”

“甘肃省委组织部下拨党费9300万元,用于扶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安排党建工作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甘肃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杨中海介绍。“党建+”引擎在贫困地区点燃,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发展,群众增收,脱贫质量不断提高。目前,甘肃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5390元,全省历史性地消除了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3年前,董赛力木还在青海做中药材生意,一年轻轻松松能挣个十几万块。奔波在外,他却一直留心一件事:“你们这里是怎么脱贫的?”董赛力木是临夏州积石山县寨子沟乡尕马家村人,积石山县是国列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县穷民穷,财政自给率曾仅为2.6%。“村民们靠天吃饭,种地赔钱,生活贫苦。”2017年,身为党员的董赛力木决定回村,尝试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

“不种小麦,你种草根根,看你能种出个啥。”老父亲头一个反对,拿起当归苗不屑地说。而今,董赛力木已经是青丰中药材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青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书记。以“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动员151户农户,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保底分红每亩不低于400元。2018年,农户分红60多万元,22名贫困群众在合作社务工。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沟多坡陡,农业产出低。近年来,该州深化“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建设,将党组织建设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扶贫车间”“党建+电商扶贫”模式,党组织牵线搭桥或者领办创办,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抱团发展。

2017年以来,临夏州建立农民合作社4355个,带动农户16.5万户;建成扶贫车间134个,带领71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建成电商站点684个,布楞沟“花馃馃”、贡羊手抓、八宝盖碗茶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小山沟挺进大城市,2018年线上销售额达2.7亿元。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陇原大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必胜的信心,重锤敲响鼓,一刻不松劲,向贫困发起总攻,誓将穷根彻底拔掉!

合作市那吾镇多河村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内,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现在已是合作社董事长的德合拉,正带领社员加盖酸奶加工厂房,拓宽增收途径;夏河县甘加镇谋划推广以甘加藏羊养殖为基础的“实体店+电商+联合社+合作社+贫困户”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临夏市发挥甘肃清河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作用,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精准扶贫方式,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永靖县刘家峡镇城北新村高起点规划设计,决心把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点打造成为“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样板……

(本报记者 黄欢)

(责编:谢倩、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