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三门峡中原量仪公司高级磨工李淑团:“磨”出来的大国工匠

2019年05月23日10:51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磨”出来的大国工匠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苏建军

现年48岁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李淑团,是河南三门峡中原量仪公司的首席员工、高级磨工。在她手中,一个个最原始的铁块变成一个个精致零件,有的还被载上航天飞船飞入太空。

李淑团所在的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和世界享有盛誉,该公司生产的许多微米级暨千分之一头发丝精度的部件,都是凭借手工制造出来的,产品远销全国和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原量仪是典型的军民技术融合企业,国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离不开中原量仪的产品,公司为中国首枚运载火箭和“神舟六号”姿态控制系统组件而设计的专用量仪,受到了嘉奖。

李淑团从1990年招工进厂后,先是在基层车间做了6年的车工。在这个艰苦枯燥的岗位上,她成长为技术骨干。

1996年,凭着过硬的技术,她调到精加工车间磨工组,在精加工车间,有一台从瑞士引进的高精度万能磨床S40,因为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而被长期闲置封存。李淑团借来相关书籍和资料,晚上回家学习,白天对照说明书上机操作,不断摸索,反复尝试。经过三个月夜以继日地钻研,她终于熟练掌握了S40的各种操作,不仅为公司解决了许多加工技术上的难题,还为国内外客户加工出了大量的“高精尖”零部件。S40成了公司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她与S40共同成为公司的王牌。

2012年,李淑团在公司拳头产品的拼合式气动量仪零件加工中,一举攻克了关键零件“锥度玻璃管”的加工技术难关。DQR圆度仪的主轴要求极高的零件,直接关系到圆度仪的测量精度,重达5公斤,每一次加工都要经过装上、磨削、卸下、测量的复杂流程,而李淑团总能把尺寸圆度等各项精度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她经过不断摸索,反复试验,创新出了以磨代研的技术,解决了精细加工中的难题,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50多万元,填补了国内“锥度玻璃管”的加工技术空白。

李淑团所在的磨工岗,一天至少要在操作台站立8小时以上,精度比“在大米上刻画”还要高,这体力加精力的苦差,李淑团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李淑团还创造了零件加工的超精奇迹。她所操作的机床设备可以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度,而李淑团使用它所能达到的精度,为万分之三毫米至万分之五毫米之间。

从参加工作至今,李淑团凭借聪颖的天赋和勤奋的学习,成为全公司技术标兵,每次技术比武总是第一。她每年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带来数十万元的效益。此外,她每年都超额完成200%的任务量,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她的车间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分配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她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的梦想就是脚踏实地地把每一项岗位技能练好,把每一个产品做细做精、做到最好。”李淑团体会到,一个人的技能再高,影响也是有限的。为此,在20多年里,她先后带出了30多名优秀的徒弟,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已成为中坚力量。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李淑团对双方父母极尽孝道,对丈夫呵护有加,对儿子精心培养。在与同事们的相处中,无论谁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慷慨相助。逢年过节或是星期天,她常常把徒弟们请到家里来聚聚,聊聊家常,给他们做顿好吃的饭菜,让身在异乡的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她的徒弟李峰伟家里条件比较特殊,父亲常年卧床,经济拮据,她就常去他家里慰问,尽力去帮助他。“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模范、老职工,我深知每一名员工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企业,而企业的每一步发展也离不开全体员工的齐心努力。”李淑团这样说道。

李淑团从中原量仪的磨工一线走来,在多年的勤奋工作和技术创新的历程中,先后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多年来,李淑团的事迹不断地教育影响着青年人。前几年,她用自己获得的奖金成立了一个劳模基金,用来奖励公司的创新技术人才,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并在生产一线的7个工种里,评出了7位“量仪工匠”,并给予现金奖励,激励青年员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知识,为中国制造奋斗。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即使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也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李淑团说。

(责编:周洪业、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爱国情 奋斗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