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采油工赵奇峰肯动脑、敢担当,先后创造5个同行业第一

“人生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努力”

2019年05月23日10:34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爱国情 奋斗者】“人生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努力”

赵奇峰在工作中。 资料图片

提起赵奇峰,不仅在辽河油田赫赫有名,就是在中国石油系统也响当当。

赵奇峰创造了5个同行业第一:撰写、参编出版了岗位技术专著10部约300万字;开展技术革新为企业创效1.3亿元;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篇、获得科技成果奖19项;第一个被以个人名字命名正式出版视频教材的工人;唯一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的石油工人。

赵奇峰今年45岁,高级技师,现任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齐5号站站长。

赵奇峰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2006年,赵奇峰被聘为中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2015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赵奇峰从石油技校毕业,分配到欢喜岭采油厂当上了一名采油工。

入职后,很多工友发现赵奇峰和一般人不一样。多数工人工作间隙坐在一起喝水、聊天,他却找地方看书;下班后,多数职工喜欢喝点小酒、打打麻将或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娱乐娱乐,可这种场合这种事都看不到赵奇峰。熟悉赵奇峰的人知道,他在抽出一切业余时间看专业书。

1997年,赵奇峰参加辽河油田第六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采油工种第一名。

2000年,他再获辽河油田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成了名副其实的技能大赛获奖“专业户”。

一位工友告诉《工人日报》记者,《青工比赛试题汇编》一书600多页,赵奇峰全能背下来。

“干活肯动脑子”,是油田领导和工友对赵奇峰的一致评价。

2008年,赵奇峰所在的欢127稠油区块因为长时间开采和多轮次蒸汽吞吐,“水患”“砂害”“汽窜”等矛盾日益突出,区块年产油从初期的14.5万吨下降到7.8万吨。

稠油生产靠注汽降粘驱替,但是每一轮注汽都比上一个周期增加5%的量。初期效果还不错,到后来,注进去汽却没见驱出多少油。赵奇峰觉得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注汽低效的原因。

赵奇峰先从H6、H7两口临近水平井入手,经过多次巡井和对比相关参数,他发现,因为两口井的注汽周期不在一个波次上,只要H6井注汽,H7井也会跟着汽窜,反之亦然,这一现象说明两口井在地下是相连的。基于这样的分析,赵奇峰向领导提出,将这两口井组合到一起,降低注汽量、一同注汽的方案。

两口井组合就相当于两口井变成一口井,停了一口井,如果试验不成功,油产量还得下降,谁敢冒这个风险?赵奇峰二话不说立下了“军令状”。方案实施后,注汽减少了,产量提高了,赵奇峰因此得到了嘉奖。

后来,很多注汽井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也就是如今的“组合注汽防窜法”。这样的发明创造,还有不少。链状管理法、电流防砂法、组合注汽法、单向流油嘴及配套设施……

在过去,辽河油田采油工培训教材一直沿用大庆油田的教材。大庆油田以稀油为主,辽河油田以稠油、高凝油为主,培训教材针对性不强,采油工参加培训也觉得收获不大。于是,赵奇峰萌生一个想法,编写一本适合辽河油田油质情况的培训教材。然而,此时的赵奇峰还只是一名采油工,对深奥的地质及油藏理论等说不清楚,因此,他希望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可找了几个人,人家一听说他是工人就摇头。

赵奇峰没有灰心,踏上了自己写作出书的艰辛之路。

白天稍有空闲时间,赵奇峰就骑着自行车到辽河油田挨个区块进行地质情况、采油情况调研,往往一天骑自行车就要跑几十公里。晚上,他或者看技术资料,或者编写书稿,几乎天天熬到凌晨两三点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11年12月,95万字的《油水井分析入门与提高》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得到辽河油田公司和采油工的广泛认可,成为采油工人分析油水井入门和提高的指导书,也成了员工技术比赛油水井分析项目的参考书,获得了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入职26年多,赵奇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96项,38项获国家专利。

“人生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努力。只要不停步往前走,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近。”这是赵奇峰的“座右铭”。

(责编:周洪业、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爱国情 奋斗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