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爱国情 奋斗者】

李会蓉:铸造核工业重器的金牌工匠

2019年05月19日10:01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爱国情 奋斗者】李会蓉:铸造核工业重器的金牌工匠

李会蓉在工作中。资料图片

今年1月17日,第十四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有30名技术工人被授予“中华技能大奖”,在这个两年表彰一次的我国技能人才领域最高的政府奖项的获得者中,就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机修钳工李会蓉。

当时,评审专家给他的评价是:耐得寂寞,永攀核燃料后处理技能巅峰,铸造核工业重器的金牌工匠。

今年58岁的李会蓉,工作39年来,致力于核燃料后处理科研领域的设备研制、装配及调试,主持研制、发明近10项核燃料后处理实验装置,获国防科技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参与多项国防重大军工项目攻关,设计研发的多套实验设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攻克28项核燃料后处理工艺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超微型萃取设备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只要李师傅在,大家心里就有底!”

“李师傅,您过来帮我看看行吗?”“李师傅,这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您。”……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会蓉是大家遇到技术难题的“定心丸”。不管设备装置中碰到什么问题,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呼叫这位“李师傅”。

2018年8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化所承担的一项任务进入验收前设备调试的冲刺阶段。在放射性化学实验过程中,热室内的实验设备都是通过自动化装置以及机械手远程操作来完成的,因此设备调试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确保自动化装置以及机械手可以完成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过程中发现设备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需要加工厂根据图纸修改后,再运回实验现场安装,而这至少需要一个星期。

“这哪儿等得起? ”李会蓉说,“本来我们整个调试时间就特别紧,如果按照常规工序安排的话,就可能不会按计划完成任务。”

为节省时间,几乎所有设备调试遇到的“小手术”任务,都由李会蓉现场“操刀”完成,只有个别改动较大的零配件才会返回加工厂。这样一来,整个工期就大大缩短了,按照常规流程需要一个星期完成的工作,在李会蓉手里仅用了一天时间。

在日常调试过程中,遇到很多急、难问题,李会蓉总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案。“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我就再想别的方法。为解决一个问题,有时候需要琢磨几个方法。”

所以,在紧张的设备调试现场,很多时候李会蓉都在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在同事的眼里,“只要李师傅在,大家心里就有底!”

勤学苦练造就技术攻关“多面手”

能让大家心里有底,是因为李会蓉跟机械设备打了30多年交道,样样技术没有他不精通的。

刚参加工作时,李会蓉是一名通风工。但他有股子好学的劲儿,碰到什么都想学懂弄通。钳工、管工、焊工、电工……凡工作中接触到的,他都学,而且是一边练习技能,一边看相关的理论书籍,“做什么就要懂什么”。

生活中的李会蓉特别简朴,但在学习方面却舍得投入。20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还不普及的时候,他就从微薄的工资中挤钱购买了电脑和相关书籍,开始自学CAD制图。虽然那时他只是一名普通机修钳工,工作中用到CAD制图的机会很少。但李会蓉深感“技术、知识都是相辅相成的,多明白一些东西总是有用的”。他还报名参加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CAD培训班。为了更好地研发实验设备,他又主动去学习后处理工艺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以及热处理工艺等理论知识。

2004年,李会蓉参加北京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钳工组第15名的好成绩。2005年,他参加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杀进CAD制图员决赛。

有了多年的学习和积累,李会蓉迎来自己人生的一次转折。2004年,已经43岁的李会蓉被调到放射化学研究所乏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室。从此,李会蓉成为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室团队的一员,开始了实验设备设计、装配、调试的生涯。

“粘”在实验室攻克难题28项

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研究是原子能院的重点科研室之一,科研任务很重,有大量的实验设备研制、设计任务。调到该室后,李会蓉主要从事核燃料后处理实验设备的设计、装配调试工作,他多年来所学的知识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后处理某科研项目需要研制控温式3毫升及5毫升的微型萃取设备,建立后处理科研的实验台架。既要求装置结构紧凑,又能够在热室中用机械手操作来完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无任何文献资料可借鉴。

李会蓉接到任务后马上投入现场,边测量边设计,凭着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完成了整体装置的研制任务,使混和澄清槽自动控温,搅拌桨的同轴度误差小于0.02毫米,搅拌浆的整体平面度误差小于0.03毫米的精度,为后处理工艺研究中温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提供了精准数据。

十几年来,在多项后处理工艺研究中,李会蓉相继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8项,其设计的混合澄清萃取设备使产品的回收率单级可达到99.5%以上,所研发设备目前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主导设计的超微型萃取设备为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科研提供更加先进的研究平台。

(责编:吕腾龙、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爱国情 奋斗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