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大写的时代·大写的共产党员】

把每一台机车当作一个生命——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机务段技术员张伟

2019年05月14日08:3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把每一台机车当作一个生命

火车安全行,全凭技艺精。从业19年,接触过一代又一代火车机车车型,电气线路的排布、电气部件易发生的故障、排除故障的办法,这些已经深深印在张伟的脑海中。

“机车电气线路就好比机车的‘神经’,护好这些‘神经’才能保障列车正常运行。”张伟说。

张伟,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机务段的一名技术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辛勤、坚守和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

敢于吃苦,有韧劲儿、不服输、能钻研

“要对工作高度负责,修程内我检修过的机车,必须保证上线后百分百不出问题。”

2000年,张伟从湖南株洲铁路电机学校电气专业毕业,8月进入天津机务段检修车间车电组。车电组主要负责检修、维护机车电气线路。

机车每运行一定里程需要入库检修。当时,张伟做牵引电机检测、更换电机碳刷这些基础工作。起初,这份工作让他觉得“非常简单”,可很快“这个幼稚的想法”就改变了。

回想起第一次跟着师傅刘照刚检修的情景,张伟用“囧”来形容自己的经历:头顶安全帽、身穿雨衣,钻到机车底部,在不足1.5米的地沟内自始至终弯着腰,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操作。“师傅喊,你过来看看。我皱着眉头,心想‘好烦琐’,两腿也不停地在抖。”张伟说。

还有更“囧”的。张伟在学校学的车型是电力机车,而机务段基本是内燃机车,大多没见过。有一次,师傅刘照刚要他把机车旁的测速电机拆下来,送到配件班检修。张伟拿着扳子拆了老半天没拆下来,急得满脸通红。

“必须努力学习,迎头赶上,不能掉链子。”生性爱拼的张伟,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他白天跟师傅学本领,在地沟里弯着腰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晚上把修理情况整理记下来,然后再学习书本上的电力知识;实操中,不懂就追着车间师傅请教;有任务,总是第一个往前冲,越是脏活儿、累活儿、难活儿,越是抢着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时间,钻到地沟更换电机碳刷,张伟已经能“盲干”。他还改进操作工具。常规操作工具棘轮手柄过长,用起来不方便,他就把棘轮头拿下来焊上一个把儿,使其得以在窄小空间施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张伟还琢磨着节省成本。“同一辆机车检修后,下次再入库检修,根据我上次在本子上记录的修理情况,把电机盖拧下来一看就能判断需不需要更换电机碳刷。”张伟说,“还能继续用的就不用更换了。”

看着徒弟不断进步,师傅刘照刚打心眼里高兴:“行啊小伙子,好好干、多磨炼磨炼,以后为铁路多作贡献。”

一年半后,张伟的工作有了变化。上午换完碳刷,下午就跟着师傅学交车,即把机车性能检测一遍,确保没有问题后上线运营。交车的工序比较复杂:先试燃油泵电机、滑油泵电机,再检查无级驱动器。然后,进行“甩车”,即配合钳工将机车柴油机缸头的水汽排干净,防止形成水锤。

“这些还称不上最难,最难的是找‘接地’。”张伟解释说,所谓找“接地”,就是正极或负极不允许有“接地”现象,防止任一电极搭到异物,从而产生短路造成火灾隐患。认认真真找,仔仔细细测,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点,张伟的认真负责,受到同事好评。

“要对工作高度负责,修程内我检修过的机车,必须保证上线后百分百不出问题,要把旅客或货物安全、顺利地送达目的地。”张伟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仅两年时间,机务段检修车间就把张伟从车电组调到电配组,一干就是17年。

电配组的工作又给了张伟更多锻炼机会,让他接触到不同机车车型以及电气配件,视野更加开阔,“充分感受到国家铁路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也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干出个样子”的决心。

勇于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业精于勤,不管是技术革新还是技术创新,只有平时勤学苦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也考验着想抓住机会的人。

2014年6月,张伟被机务段选拔参加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技能大赛。这次竞赛难度较往届有大幅增加,张伟回忆说,不仅比理论,还有HX3C型机车动态、静态以及司机控制器检修、电路板焊接。

为准备好这次比赛,张伟每天一头扎进机车内,冒着近50度的高温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每次从机车出来,身上的衣服一拧就能拧出水。凭着这股拼劲儿,张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回到工作岗位,天津机务段安排张伟做电气配件兼职教师,把掌握的技术传授给青年员工。

刘子源就是其中一位“学生”。她说:“刚开始机车检修时,对电气部件不熟悉,姿势不到位,胳膊腿上经常碰得紫一块青一块;焊接电路时手容易抖,焊出来的线路歪歪扭扭。张伟老师并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子而放松要求,他不断给我讲解技术要领,带给我新的启发,技艺很快得到提高。”

成绩是最好的证明。在2016年原北京铁路局举行的技能竞赛中,刘子源夺得机车电工第一名。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张伟鼓励带动下,同事们尤其是青年员工一起学习、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形成了“学、练、赶、比、超”的浓厚氛围。

张伟还有一手绝活儿——技术创新,让同事们心悦诚服。2015年初,天津机务段工会以张伟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通过原北京铁路局工会验收后,2016年7月,工作室正式授牌。工作室由包括张伟在内的7人组成,主攻方向是“内燃机车配件检修与HX机车配件自主修”。

冬季是机车电暖器使用频率最高的季节,但电机故障易发、多发。一次,某机车电暖器发生故障,若到指定厂家购买、更新,需要花费2000多元。爱琢磨的张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下班后,他一个人对故障电暖器解剖、检查,发现故障是由于电机定转子吸附大量污尘所致。

“吸附大量污尘是因为缺少防尘装置,何不自己动手做一个防尘罩?”张伟说干就干,他买来防火材料,测量好尺寸,锯剪钻孔,制作出电机定转子防尘罩,装车试验后,性能和防尘效果良好。仅此一项,每年节支近7万元,还荣获“全国铁路青年创新科技奖”。

还有节省开支更多的。张伟带头研究的“更换和修复QCC1-15.10D型电磁接触器动触头组件”项目每年节省成本近80万元。据统计,“张伟创新工作室”通过技术改进和技术革新,每年可为机务段节省成本200多万元。

“业精于勤,不管是技术革新还是技术创新,只有平时勤学苦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成为行家里手。”张伟说。

甘于奉献,敢担当、有作为、懂感恩

“干什么事的时候,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急难险重的活儿要先冲上去。”

2019年4月29日,天津机务段“和谐大讲堂”如约开启,授课人是制动工程师杨福智,结合HXD3B/C型机车制动系统作了专题讲座,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张伟创新工作室”与天津机务段技术科联合举办“和谐大讲堂”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以来,“和谐大讲堂”共举办近400场,在提升职工业务技能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同事喜爱。

2015年进入天津机务段工作的李墨,把“和谐大讲堂”当作“初入路学习机车知识的启蒙老师”。“‘和谐大讲堂’每期一个主题,讲解的HXD2B机车、HXD3B机车、制动系统等知识,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将讲堂所学应用到现实作业,再把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讲堂与其他学员共同探讨解决。”李墨说,4年来,讲堂笔记攒了厚厚一摞,并与新入职的同事分享,使他们也成为讲堂的受益者。

采访中,张伟多次讲到“干什么事的时候,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急难险重的活儿要先冲上去”。

一次,中国铁路总公司举行技能大赛,原北京铁路局有5名选手参加比赛,张伟被选为机车电工组总教练。集训期间,白天手把手教故障排除方法和电工基本技能,晚上熬夜至凌晨编写模拟题;发现选手情绪波动、有退缩,张伟一次次谈心谈话、打气鼓励。此次大赛,北京局集团公司获得历史最好成绩。

“近60天训练期,张伟没有休息一天,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没有他的全力以赴,我们很难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既是同事又是此次大赛选手的常志刚说。

2017年,张伟担任天津机务段检修车间小辅修党支部书记。小辅修包括柴油机组、传动组、车电组等一线班组。不到一年,该党支部就被中国铁路总公司评为“十佳党支部”。

荣誉的背后,是辛苦付出。“春运、暑运和国庆节等时间节点,由于旅客运输量大幅提高,保供车压力大。节前做好配件准备工作,节中到段盯控,遇有抢修任务,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张伟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这些荣誉,张伟首先想到的是感恩: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组织培养,感恩师傅指导。

随着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张伟的工作越来越忙,他对工作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每一个配件、每一台机车都是一个生命,带着感情检修,交付出去后恋恋不舍又满怀希望。虽然现在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时间更紧,但我热爱这份工作,它能带来快乐。”张伟说。

(记者 王昊魁)

(责编:谢倩、黄瑾)
相关专题
· 党的建设数据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