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区域共建共治理 推动城市基层党建高效联动

中共拉萨市城关区委组织部

2019年04月15日10: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城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上海会议”和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精神,以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基层治理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以区委政府为领导、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新兴领域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发展共同体,真正实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

一、工作背景

拉萨市城关区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核心首府城区,区、市两级党、政、军等核心重要机关单位均设于此。现辖12个街道办事处,51个村(社区),包容汉、藏、回等37个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计60余万,2018年经济总量突破266.55亿元,经济同比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茅。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基层治理存在的短板愈加凸显,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区域共建共治理。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活动共联、推行资源共享,调动辖区单位主动参与街道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形成了“城市党建联建、宣传思想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生态环境联抓、辖区资源共享、服务群众联促”的强大合力。一是健全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体系,完善区域议事制度、通报反馈制度、定期公开制度等区域工作机制。全区累计建立500余项区域议事协调制度,常态化组织开展座谈协调、双向服务,推动形成“整体、联动”的区域组织体系。二是推行“大工委”、“大支委”制,在保持“大工委”、“大支委”班子主体框架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对21名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兼职委员进行调整;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讨论区域内党的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动员辖区各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社会事务。三是坚持按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每次至少吸引两家成员单位”的要求,组织驻区1200余家(次)单位、5900余名(次)党员,开展党建载体活动500余场次;动员区域内志愿者和各类专业人员,开展意识形态引导、文明引导、医疗义诊、维稳巡逻等志愿服务100余场次。

(二)党员报到推治理。以网联+物联的形式,筑牢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联建体系。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各类“四联”活动500次,参与在职党员1730人次。网联,就是通过研发的“城关区智慧化党建”APP,将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录入系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共驻共建“共同体”。物联,就是通过线下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明确联席会议、相互通报、主题活动等形式,把组织联建用“契约”的方式确定下来。全区已有381个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组建“大工委”“大支委”53个,聘任机关兼职委员49名,机关党组织负责人98%进入“大工委”“大支委”,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70个党组织、670余名党员到城市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工作,解决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问题30余项;驻区单位与社区党员群众结成对子260余个,与社区党组织既各自履职又协同合作,形成了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街道兜底助治理。在非公领域将各行各业“红色力量”凝聚起来,走出了一条富有“城关特色”的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智慧、样板经验。一是在非公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领域内,探寻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共振点。建立自治区首家医疗行业党支部,共吸纳11名党员,覆盖辖区53家医疗企业,1200余名从业人员。通过“健康义诊”等让利惠民活动,各医疗企业形成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行业风尚和“患者为上、竭诚服务”的行业共识。二是在非公经济组织集中的集贸街区,探索寻求区域内各类商户的利益、情感和价值结合点,以区域“龙头”为中心,以一带多、以点带面,推动形成“组织吹号、商家报到”的工作局面。建立公德林巴尔库路商圈党支部。帮助近40名流动党员找到了“家”,帮助20余名积极向党靠拢的企业主找到了“路”。组织专场公益招聘会,帮助162名群众解决就业,实现“党”与“民”无缝连接,“党”与“商”有机结合。三是在农牧民务工人员集中的项目工地,按照“项目建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理念,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形成了指挥部、项目部、党支部“三位一体”的党建融入机制,探索形成了在工地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的新模式。“东城一号”项目临时党支部通过设立“晚间普法讲堂”,为工地项目农牧民普及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知识,积极引导他们在遇到劳务纠纷时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四)关联包片促治理。在辖区非公经济组织较为分散的街区,以街区为“大单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小单元”,“小个专”组织为“微元素”,按照“相近相邻、便于管理”原则,将多个“小个专”组织划分为一个党建“集合”,打造自治区首个“小个专”党建街区。一是充分整合街道社区以及驻区单位的党建工作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联,真正实现“小个专”党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小个专”街区党支部组织商户每逢敏感节点主动佩戴“红袖标”,充实基层维稳工作力量。二是组织召开专项招聘会、专家义诊、惠民大酬宾等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既让利于民、又创收于商,努力实现党建引领“小个专”组织发展“双赢”目标。三是引领工青妇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广泛吸引和团结群众。2018年以来,各级群团组织结合各自职能优势开展活动20余场次,妇联组织大力开展妇女就业“春风行动”,帮助211名妇女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等。

(五)社会力量融治理。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充分挖掘整合各村(社区)现有社会资源,开展党群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切实打通了基层服务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是成立时间银行,进行“双向服务”。全区首家“时间银行”在公德林街道新福社区揭牌,真正打通了志愿服务由“单向服务”向“双向服务”的桥梁。截至目前,共有志愿者37名,为辖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上门开展家政、巡诊、接送等7项服务180余次,通过开展巡逻检查处理火灾隐患10余起。二是打造义行社区,进行“精准服务”。扎细新村社区开展“义仓义集义坊”志愿服务活动, 帮助城市低收入人群实现就业增收,点亮300余名生活困难群众“微心愿”,产生民生经济效益近200万元,帮助15名困难群众实现稳步就业。三是搭建阳光社区,进行“教育服务”。通过政府与第三方教育机构合作的模式,将西藏首个服务社区儿童和青少年综合能力成长的教育项目“阳光社区”吸引到社区,免费为辖区中小学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累计为1100余名学生进行教育培训。

(六)试点改革强治理。在公德林街道和嘎玛贡桑街道先试先行,将城管和食药执法全部下移至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公德林街道执法中队和嘎玛贡桑街道执法中队,实行执法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双重管理”的模式。两个执法中队成立以来,有效遏制了流动商贩、私搭乱摆以及店外店各类违章行为,对维护辖区市政市容的干净整洁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共发放《给广大市民的一封信》800余张;清理私搭乱摆1200余起;店外店2300余起;乱堆乱放200余起;夜间烧烤3000余起;整治铁焊市场38家;规范非机动车辆7000余起。同时,办结简易案件400余起,一般程序案件60起,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80份,共计罚款金额22600元整,公德林街道和嘎玛贡桑街道辖区内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改善。

(七)干部下沉护治理。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做优做强街道社区是“一招破题、全盘皆活”的“杀手锏”,城关区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将下沉到社区的人员经费和工作运转经费下拨到社区,在村(社区)现有45万元/年经费的基础上,增加党建专项经费5万元,使村(社区)经费保障达到50万元/年。真正构建起以第一书记、“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纪检监察员、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基层助理”等“八支”力量为主体的人员配备模式;持续推动街道三分之二干部下沉到社区开展工作的基础上,财政支出近400余万元招聘第一书记助理、书记助理、主任助理,逐步壮大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同时,根据市委“3+1”模式选派基层专干的要求,城关区212名基层专干将稳定在村(居)开展工作3年。目前,共有247名街道干部下沉到社区开展工作,73名“基层助理”年后充实到基层一线,各村(社区)干部均在45人左右。

(八)志愿益行保治理。城关区以行业工委为“龙头”,成立了“红袖标·治安巡逻”志愿服务、“红袖标·最美夕阳”志愿服务、“红袖标·党员先锋”志愿服务等9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一是区委老干部局成立“红袖标·金色夕阳”志愿服务分队,开展“五下乡·四进社区”“3·5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为村(社区)辖区居民带去精彩纷呈的节目。二是区委政法委成立“红袖标·治安巡逻”志愿服务分队,组织全区51支巡逻队在辖区内开展维稳巡逻工作。三是区委组织部成立“红袖标·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分队,56名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建立儿童作业辅导站为学生辅导功课,通过“爱心使者”活动为辖区空巢老人、孤残重病等特困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家政服务、资金慰问等服务;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巡逻队”,处理火灾、安全隐患10余期。

三、经验与启示

一是建立健全四级联动体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完美嵌合在城市基层党建的主体架构内,推行“条条围着块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上级围着下级转”的运作模式,使四级单位部门紧紧拧在一起,贯通起来、联动起来,以下带上、以下促上,形成一贯到底、强劲有力的“动力主轴”。

二是探索推进执法力量下移。通过认真分析公德林街道和嘎玛贡桑街道执法力量下沉的工作经验和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执法力量下移的措施与办法,逐步实现城管、公安、食药、住建、国土消防等多种执法整合,实行“社区收集—街道吹哨—分队报到—处理反馈—核实办结—综合评价”的闭环管理,打造简约高效的社会治理运行体系。

三是推进街道权责对等。按照“应减必减、应放必放”的原则,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梳理街道的权责清单,明确界定街道的具体职能,消除街道职能的“全能主义”现象,增强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和社区的自治能力,坚持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将人员编制、财政保障等一并赋予街道社区,保证权利下放后人员、财政等得到保障,避免因单一的权力下放而造成的保障不到位、队伍不充实等问题。

四是完善社区干部管培体系。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当作一个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充分学习借鉴上海“班长工程”模式,构建“进、培、管、用、退”的“五位一体”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体系链,建立社区工作者等级序列制度,完善考核评优制度,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健全从优秀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挑选后备干部和转为行政、事业干部的政策。、

五是加强与新兴领域党建的融合共享。更多的利用柔性方式和互利思维对待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努力寻求政企双方的利益、情感、价值切合点,在登记注册、消费维权、品牌打造、融资贷款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扶指导、解决经营难题,切实增强“党”与“商”的“亲”“清”关系,彰显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责编:秦华、乔业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