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4日08:45 来源:河北日报
[奋斗者说]
“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儿来”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看到乡亲们穷,曾梦想有一天能当上村干部,改变村庄面貌。而今来到四十亩滩村驻村帮扶,多年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被激活了,因此自己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作为其中的一员,竭尽全力、不懈奋斗,方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驻阳原县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孙国亮
早春三月,一场新雨过后,阳原县辛堡乡四十亩滩村处处散发清新的泥土芳香。在村子中间的小广场上,十几个老人正闲坐聊天,村里新修的马路宽阔平整,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整个村子安静祥和又充满着生机。
紧邻小广场西侧住着一户特殊的人家,三间简陋的小平房临街而立。推门进入屋内,左手两间房内,可看到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十多平方米既是客厅又兼办公室,外加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卧室,陈设简单但也透着温馨。这户人家不是别人,正是驻村第一书记孙国亮和爱人董晓娅三年来安在四十亩滩村的家。
隔着狭窄的小巷远远望去,村外,一排排崛起在田野上的蔬菜大棚,像一支威风凛凛的船队,承载着四十亩滩村的希望。
把家安在了四十亩滩村:“脱贫的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误了!”
时光回到三年前的2016年2月24日。
四十亩滩村党支部书记杨兆秀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正月十七,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孙国亮,带着驻村帮扶工作队来了。
“孙书记白白胖胖的,一只手还打着石膏呢。”打量着三位刚刚到村的扶贫干部,杨兆秀心里划着问号。“就凭他们几位,能改变四十亩滩的面貌?”
村委会有三间闲置的平房,杨兆秀和村干部们简单拾掇了拾掇,支了三张床,一口土炉子,权当是工作队的家。“以为就是走走过场,谁还真住呢。”
还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孙国亮和两名队员不但真住下来了,而且,当年清明节过后,孙国亮回村时把爱人董晓娅也带来了。来时车上拉着锅碗瓢盆,盆盆罐罐啥的,一看这是要在村里常住呀。
董晓娅多年下岗在家,儿子到国外公费留学去了。“在石家庄我也是一个人,还不如过去,一是做个伴儿,同时也还能照顾照顾他。”对于当年决定来村陪孙国亮,董晓娅觉得很平常。
安家后的孙国亮很快就行动起来,挨门逐户了解情况。“全村132户,贫困户占了一半还多,全村多是土坯房,人均收入不足三千元。”走访下来,孙国亮最深切的感触是:“脱贫的工作一刻也不能耽误了!”
当年4月,经过与村委会及乡政府的讨论研究,扶贫工作队把发展大棚蔬菜作为扶贫产业发展的重点。
为了争取当年建成、当年收益,第一批20个蔬菜大棚在当年6月完工,紧着赶上了一茬菜的种植。当年9月30日,大棚卖出了第一车蔬菜。看着村支部书记杨兆秀从菜商手里接过钱一张一张地数着,孙国亮激动得掉下了眼泪。
2017年春节前,大年二十七,四十亩滩村出现了几十年来没有过的热闹与喜庆——村合作社设施蔬菜大棚给村民们发“三金”了!土地流转金、打工薪金、贫困户股金,一项没少。
押上身家所有:“挣了算合作社的,赔了算我的。”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在城市生活的孙国亮和驻村工作队员,要给四十亩滩村创下一项致富产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2016年4月,通过申请,上级批准利用扶贫资金资助四十亩滩村建设35座蔬菜大棚。但是项目批下来了,新的问题又摆在孙国亮面前。扶贫资金要等到大棚建好才能到位,前期没有施工队愿意垫付工程款。孙国亮通过一位在阳原工作的学生,才找到了一个肯垫资的工程队。但是,工程还没有完工,建设商便开始让按协议先期支付20万元。
孙国亮和村书记杨兆秀想方设法贷款10万元,还缺10万元。家里刚刚买了房子,没有多少积蓄的孙国亮把6万元儿子的生活费拿了出来。杨兆秀也从家里拿来4万,总算应付着把这笔钱凑够了。
到二期建设15个大棚时,缺口30多万。一筹莫展时,学院支持的4万元还有党员教工的捐助款及时送到了村里。剩下的缺口20多万,则完全由孙国亮跟亲戚、同学、学生打电话筹措。岳父10万,同学2万,学生3万……
大棚建起来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谁来运营,谁来管理?
在孙国亮组织下,由四十亩滩村63户贫困户组成的农业合作社很快成立起来。但此时,对于建蔬菜大棚,大家还是将信将疑,积极性不高。
“挣了归合作社的,赔了算我的,我来兜底。”此次,孙国亮再次站了出来。
从建大棚,到买物料、购种子、购肥料、种植蔬菜,孙国亮啥活都干,曾经高大白净的孙国亮,体重由180斤迅速下降到140多斤,黑瘦干巴、胡子拉碴,衣服上沾满泥渍,手掌爬满老茧,看上去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看到孙国亮如此辛苦,村干部杨子胜心疼地劝他说:“你给我们指挥指挥就行了,别干活儿了。”
孙国亮内心里有自己的盘算:自己干活儿一能省下工钱,省下的就是挣下的;二呢,自己亲自干,能更加熟悉情况,顺便也懂得了管理。
为了给合作社多收“三五斗”,孙国亮变成了“老抠”:
看到学院仓库堆着学生们不用的旧脸盆,孙国亮和驻村队员特地用轿车从石家庄拉到四十亩滩村,在大棚盛土用;蔬菜收获时,西蓝花菜地里,孙国亮和爱人拎个筐,跟在队伍最后面,专门捡被遗漏的小花儿……
为了能让大白菜多卖两毛钱,孙国亮带着村民连续十几天赶早集,凌晨四五点起床到集市上占位置,由于长时间挨冻,冻伤了一双脚,还加重了多年的风湿骨病……
三年来,在孙国亮带领下,村民流转土地收入18.7万元,打工收入58万元,贫困户分红9万余元。
四十亩滩我的家:“把自己当村里人,把村里人当亲人”
2018年是孙国亮驻四十亩滩村的第三个年头,临近春节,他选择了留下来在村里和乡亲们一起过新年。
“留下来过年,一是想着能见见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跟他们唠唠,二是这几年和乡亲们有感情了,想跟大家伙儿过个年。”孙国亮说。
大年三十这天,孙国亮把村里几户独居的特困老人请到家里,自己和爱人亲自下厨,和他们一起吃了个团圆饭。
“人家这是把咱当成自己的亲人了呀。”村里70多岁的老党员杨兆稳激动地说。
“我也是农村生、农村长,骨子里对乡亲们就有感情,看不得乡亲们吃苦受穷。”
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孙国亮把四十亩滩村当成自己的家,把100多户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
三年来,包括节假日,孙国亮回石家庄没超过10次。孩子在国外读书,每次暑假回来,都是来村子里和父母团圆。
村民杨生荣是个70多岁的聋哑人,光棍一人,孙国亮家只要做口好吃的,都给他端去一碗,还时不时地接济他一些大米、挂面和蔬菜。每逢村里来了人,杨生荣总是用树枝歪歪扭扭地在地上写下三个字:“孙书记”,然后竖起大拇指。
71岁的杨兆文,老伴生活不能自理,几亩玉米地是老两口的全部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困难。孙国亮亲自登门动员老杨去大棚打工,为了让老杨干活照顾老伴两不误,他给老杨“搞特殊”,按小时计算,干几个小时算几个小时的钱。
孙国亮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把他也放在心里。干活回到家,门口常常会放着几把新鲜蔬菜,那是村民悄悄放下的。几位老人听说他爱吃老葫芦馅的饺子,特意把葫芦养老给他留着。
2017年底,原是孙国亮驻村扶贫到期的日子,是去还是留?面对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的联名挽留信,面对刚刚有起色的扶贫事业,孙国亮选择留了下来。
如今,四十亩滩村蔬菜产业已经走上正轨,2018年年收入达到70多万元。“今年,我们计划注册‘四十亩滩村’商标,搞蔬菜质量认证。开春还要再建30个大棚!”3月12日,和几个村干部正在地里规划新大棚位置的孙国亮,讲起四十亩滩村的未来很是兴奋。
站在四十亩滩村的菜地里向远处瞭望,有山,有水、有林、不远处还有小长梁远古人类遗址。孙国亮想着,四十亩滩村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旅游。
村外,环村的小河里,冰雪已经消融,又是一年春来到。(记者 李艳红)
相关专题 |
· 爱国情 奋斗者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