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走党建引领扶贫、产业与扶贫深度融合的路子——碧桂园探索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实践

2019年03月06日08:36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走党建引领扶贫、产业与扶贫深度融合的路子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民营企业则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生力军。2018年开始,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民企碧桂园集团将扶贫列为主业之一,并且以非公党建引领扶贫的独特做法,在参与脱贫攻坚战的民企行列中独树一帜。组建超过15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带动上千名员工跨全国9省14县开展扶贫工作,碧桂园集团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打造了一个民企精准扶贫创新样本。

将党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

“抓好党建促扶贫”是扶贫工作重要举措。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突出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将非公党建结合扶贫,通过组织力量推进脱贫攻坚事业?不仅是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战的探索方向。根植于广东顺德的碧桂园集团就是当中的典型代表。

“坚持将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扶贫推进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碧桂园从2018年5月20日启动全国9省14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以后,在每个帮扶县都建立一线扶贫党支部,这一做法使其形成了与众多民企不同的扶贫模式。截至2018年底,碧桂园已开展了247场“村企党建结对共建”活动,举办13场短期体验式交流活动,建立了一批“碧乡·乡村振兴学习实践中心”。

基层干部最了解农民,更深入了解农村发展。广东英德连樟村中心村操场,原先是甜塘组好几户的杂物房、猪圈、荒地。2017年10月碧桂园派出驻村扶贫团队到连樟村进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甜塘组小组长、老党员陆志坚带头无偿拆除自家的10多间杂物房和猪鸡舍,还与村委干部一起各家各户的做思想工作,促使2017年冬季完成了拆除及硬底化。陆志坚的“义举”也打动了连樟村17个村民小组,从村民意见不一致,到乡村道路硬底化、排水排污、篮球场及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序推进,到发展麻竹笋山和高标准农田产业等,连樟村抓住了企业帮扶带来的发展机遇。

“脚下有泥,心中才有底。”“老村长”作为本村人,普遍被村民认可,入户和沟通“零障碍”,贫困户们对“老村长”的工作也表示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从1997年开始派出专职扶贫人员驻村帮扶至今,碧桂园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在14个帮扶县寻找了140位德高望重、具有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长”。

目前,“老村长”们正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的思路,引领贫困人口正确认识脱贫奔康政策,消除“等靠要”思想,着力破解部分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问题。截至2019年2月,各县“老村长”共组织开展入户宣讲关怀活动537次,“老村长接待日”72场次,脱贫励志报告会31场次。

同时,依托党建深入挖掘农村“红色、绿色、古色、特色”等丰富资源,碧桂园还创新“党建+产业扶贫”模式,截至2019年2月中旬,已开发18条扶贫旅游线路,共有500人次参加旅游专线活动,带动周边约1000户贫困户,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两个结合”帮扶贫困村产业造血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碧桂园在2018年5月成立了现代农业公司,将科技与农业高度融合。从广东扶贫出发,到帮扶全国9省14县,距离的跨度,地域的差异,贫困的深浅,促使碧桂园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事业上更注重探索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之路。

企业扶贫有市场经济的敏感度和特殊优势,结合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当地优势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可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集团自身优势,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碧桂园提出了涵盖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及其他创新举措在内的“4+X”扶贫模式。

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明显优势”科学判断的具体实践。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碧桂园在12个帮扶县推广苗木种植产业,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推出“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已落地近2000亩苗木基地,通过土地租金和用工累计帮扶近5000人。

同时,碧桂园在江西兴国扶持竹鼠项目,在北胜村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扶持贫困户开展竹鼠养殖;在陕西耀州与当地专业合作社签订山核桃手工艺品采购协议,带动乡村车间手工艺产业发展;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成立食品加工扶贫车间,可吸纳120名员工就业,员工年收入达2—4万元,全线运营后年销售额预计1200万元;帮助东乡族自治县销售1万只东乡羊,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树立品牌,促进养殖业发展……

碧桂园通过自有扶贫品牌“碧乡”电商、碧乡扶贫专柜、参加展会、社区展销等外部渠道和公司食堂、工会福利等内销途径,将英红九号、麻竹笋、秦岭菌菇等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引向市场,推向全国,实现城乡资源的良性互动。目前累计销售扶贫产品近20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近40000人。下一步,还将健全东乡羊等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党中央提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碧桂园主动将集团优势产业项目优先落地贫困地区。碧桂园有农业、机器人、教育、物业、酒店、社区金融等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在14个帮扶县结合这些业务的需求进行帮扶。2018年8月,碧桂园首个绿色建筑产业基地落地江西兴国,引入上下游企业,打造绿建产业高地;下属现代农业公司,在贫困地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创办合作社,已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陕西耀州和蓝田落地了无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项目、贝贝南瓜等项目。

做活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目前,扶贫培训模式主要仍以政府为主导,要有50%以上的贫困户参加,才能申请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专项培训。但有些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评分标准非常接近,非贫困户如果不学技术,年纪大了以后体力跟不上,也会存在返贫的可能性。同时,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办的培训班更加灵活,对政府的扶贫工作起到了补充作用。碧桂园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地群众意愿,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帮助其掌握致富门路和技术。比如在广西百色田东、田阳的各镇设点开展育婴师、电工、养老家政等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就业班,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可以免费报名参加,还能“以奖代补”。考过相关的资格证后,贫困户每人奖励200元,非贫困户奖励100元,可以免费推荐至发达地区就业,增强贫困家庭内生发展动力。

截至2018年底,碧桂园结合自身产业链,共梳理出上万个就业岗位提供给贫困户。面向全社会进行铝模产业工人、维修电工、家政月嫂、会计电商等多种技能工种培训,已培训贫困劳动力40000多人,其中有意愿上岗的全部实现就业。

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碧桂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与团中央合作,计划到2020年共培养100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在深度贫困的甘肃东乡,碧桂园帮扶东乡族女硕士马娟返乡带动当地妇女发展油馃馃特色食品生产,马萧萧开办刺绣手工作坊“土本土”带领东乡巧手绣娘创业过程中助其打开销路等。通过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碧桂园致力于打造“老村长”以外的另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目前,碧桂园通过实地走访、乡镇政府推荐等方式,已惠及上千名乡村就创业青年,通过建工厂、产销对接、品牌打造等方式支持超700人。其中,深入联系超过1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以资金投资、贷款担保、创业培训、品牌打造、销售渠道对接等多种形式开展综合性帮扶,将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针对“最难啃”的深度贫困,碧桂园计划寻找1400户深度贫困户建档立册,力争在2020年之前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致贫原因,整合集团资源、集中优势兵力,出重拳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马丽娜)

(责编:谢倩、黄瑾)
相关专题
· 党建动态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