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二斤白面”的承诺

2019年02月01日10:3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二斤白面”的承诺

临近年关,冀北山区气温骤降,风刮在脸上像刀割。车出平泉市区,南行20公里,山窝子里闪现一个村。

白墙、青瓦、柏油路,一幅新农村画卷在眼前铺开。“这是贫困村?”

“过去可不是这样!”后甸子村村民王志仓撩起蔬菜大棚的门帘,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夹杂着蔬果的香。

紫甘蓝、黄瓜、生菜一字儿排开,草莓、樱桃正在孕育新芽,王志仓掰着手指算起了去年的收入:土地流转金2700元;当技术员,一年2万多;建广场、修水泥道,工钱一天100元;加入合作社,第一年分红1000元,全家收入稳妥3万以上。“后山2000亩经果林眼瞅着就到盛果期,来年分红绝对不止这个数。”他咧嘴一笑。

几年前,王志仓还是村里的困难户,儿媳妇因为生孩子,在ICU住了40多天,花掉了15万,儿子急得心率失调,又花了5万,亲邻都被他借怕了。如今,他不仅摘了贫困帽,还拿了农业技术证书,变身“土专家”,村里像王志仓这样挣租金、拿薪金的村民不下百户。

“还不是村干部有水平!”一句话落满堂笑,棚外数九寒天,棚内热气腾腾。“人均收入一百万,后面还有穷光蛋,我们的目标是村里人人收入都过万。”村支书李金山接上话茬。

对于李金山的“底气”,包村干部陈凤林深信不疑。“带头人强,班子硬气,村里大事小情两委意见统一,工作就推动得快。”尽管包村刚满四个月,陈凤林毫不避讳地直言。

后甸子村山多地少,以往看天吃饭,能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奔头,村民为吃“二斤白面”还要等到过年过节。退伍回村的李金山,在竞选村支书的时候承诺:既让村子通沙石路,也让大伙吃上二斤白面。他借了500斤麦种,发动18户党员搞玉米和小麦套种,第一年就收了15000斤。此后,过年吃上白面饺子不再是奢望了。

白面吃上了,口袋一直不鼓。2014年,村两委决定发展经果林合作社,需要流转土地,还没等到开大会讨论,就出现了不少质疑声:“如果赔了怎么办?”有人堵到村部。果树从幼苗到长成要四五年,这段时间见不到利润,“土地租金能照常支付吗?”有人嘀咕。

为了打消顾虑,李金山从自己的装卸公司拿出五百万,每年给村民支付地租,村两委发动党员带头,7名党员在经果林认领了岗位,村干部一户一户做工作。最终,2000亩的经果林建起来了。

村两委研究决定收益采取“226”分成的模式,即20%的土地分红,20%留作集体收入,60%按村民人头平分,嫁进来的媳妇尽管户口不在村也有一份。

“生活好了一大截,想买啥就买啥,更别说二斤白面了!”老党员曹中五抢过话头,他过年就76了,出外打零工,没有几个老板敢要,可到合作社没有问题,一年干上五六个月,就能挣两万的工资。“干什么活比这强。”栽满果树的山头,回荡着爽朗的笑声。

7公里外的河沟子村,此时也热闹非常,乌泱泱的村民挤在村部的一个窗口,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当初就是你反对,现在领钱倒是积极了!”

“哪知道这么省事,不用买化肥农药,还能挣工钱。”

村民杨井珍接过村支书张彦新递过来的地租钱,9亩地,7200元整,他点了又点,揣在兜里。“旱涝保收,承包真是比种棒子强。”

没产业,靠种地,三年前,河沟子村还没有硬化路,村部是三间危房。2017年,村两委决定搞经果林种植,请市里专家来考察。“土地富硒,还没冰雹,适合种苹果。”张彦新记得专家的话。

需要2000亩土地,没有两月协调不下来,可张彦新带着村干部量地、分户记账、发钱,七天就干完了。“尽管也有反对,但最后都签了字,大伙穷怕了,只要有出路就走。”

如今,一地生三金(薪金、股金、租金),贫困户鼓了腰包,村里的老光棍也谈起了夕阳恋。“村民看我们做得这么红火,又有几十户想加入。”张彦新说。

党建统领、产业扶贫的模式得到平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广,目前,全市463名党员带头从事食用菌、设施菜、经果林等产业,带动3129名贫困群众得股金、挣薪金、领租金,181名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发展200多个产业项目。去年8月底,平泉市如期脱贫,并在全国脱贫攻坚的验收考核中名列前茅。

年节将近,大地回春,“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平泉更富了、更美了。(记者 高阳)

(责编:谢倩、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