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四川

创新探索“三联工作法”

以党建引领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服务管理工作

——成都市在藏流动党员党组织10年发展历程的实践与启示

2019年01月30日17: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天府之国、雪域高原山水相依、人文相亲、历史相联、血脉相融,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常年在西藏务工经商人员多达15万人,其中党员860余名。为加强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服务管理,成都自2008年创设“雪山支部”到2015年建立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历经10年实践,创新探索“三级联建、两地联管、四需联给”“三联工作法”,搭建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温馨家园,有效促进藏区发展、服务家乡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市县乡“三级联建”,构建“全覆盖”组织网络。按照乡镇定点建支部、县级统筹建总支、市级整合建党委的工作思路,依据地缘、乡缘、业缘逐步建立完善党的组织体系,目前设有基层党委6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12个,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企业和项目在建工地建立3个企业党支部和若干临时党支部,实现流出地成都22个区(市)县、流入地西藏7个市(地)双向全覆盖。同步建立成都市在藏农民工维权工作总站和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建立党委主持召开的群团组织、商会协会、企业机构以及农民工群体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党建、群建以及企业发展、民工服务等工作,不断强化政治引导、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流出流入“两地联管”,形成“全融入”工作格局。聚焦管党责任,推动四川省、成都市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两地四方围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明确双边职责义务。两地组织部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交流互访20余次,协商共建项目、协调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落实。按照“气质相融、能力相长、行业倾斜、区域平衡”的原则,两地协商一致推荐党组织领导班子人选,共同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点担任专职党建指导员,指导做好党员教育培训、服务管理和党组织活动组织、平台建设等工作,形成“1+1>2”良好效果。近年来,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及其下属党组织先后多次被川藏两地地方党委评选表彰为先进党组织。

(三)服务管理“四需联给”,优化“全链条”工作流程。建立“双向对账”机制,抓实行前报告、信息移交、跟踪走访等工作,累计纳入规范管理党员368名。推动流动党员纳入两地党员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突出新思想主课地位,组建流动宣讲队“送学”20余场,设立流动“微党校”7个,开展“微党课”集中培训90余场。针对在藏行业领军人、优秀企业家、高级技术工等重点群体,新发展党员110余名。建立党组织运行和党员管理制度18项,突出诚信务工经商、维护民族团结等主题,组织党员签订言行公约。采取党费兜底、财政保障、群团补贴等方式,切实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坚持资源共享、一室多用、经济集约原则,建立党群服务站、党员活动室12个。

二、工作成效

(一)强化服务凝聚,巩固群众基础,推动在藏人员互帮互助温暖“一片心”。一是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权益保障服务,成功追回农民工工资6000余万元。二是职业培训促素能提升。依托商会等平台,帮助解决川籍农民工就业800余人。针对农民工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实操性技能培训,仅2018年就培训6000余人次。主动对接四川省住建厅,推荐7名流动党员就读建筑类大专,3名流动党员入选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引领带动务工经商人员继续教育、自我提升,目前成都在藏务工经商人员中,拥有各类从业资格证的占56%。三是关怀帮扶促民生改善。筹资设立农民工救助基金,对在藏突发疾病、致伤致残人员及时送去党的温暖。建立“稳定后方”支部联动机制,对内地留守人员出现困难、农民工家庭出现矛盾情况及时帮助调解,累计走访慰问留守家属1200余户,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安置拆迁、经营纠纷等问题500余个。开展返程火车票、边境通行证等代办服务,累计资助没有路费回家的农民工200余名。

(二)坚持共建共享,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党员群众融入融和成为“一家人”。一是结对共建架桥梁。指导流动党员党组织与拉萨市城关区公德林街道等9个驻地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捐资30余万元新建拉萨市拉鲁社区便民服务站,与八宿县共同设立当地流动党员服务站。通过组织生活联过、党建会议联开、公益活动联办,不断加大与本地党组织互动交流,融入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常生活。二是扶贫帮困献爱心。先后组织流动党员、经商人员向“4·25”尼泊尔地震西藏灾区捐款捐物109万元。采取“多人联一户”方式参与精准扶贫,累计帮扶藏族贫困户600余人次,帮扶金额达180余万元。三是扶持“双创”做贡献。开展建筑工地“手把手”“传帮带”活动,累计举办民工技能培训班200余期,培训藏族民工1万余人次,面向藏区群众发布用工信息3000余条,定向解决藏族青年就业800余人。

(三)搭建有效平台,实施回引工程,推动优秀人才回馈家乡贡献“一份力”。一是拓展渠道擦亮“川字号”招牌。吸引常年在藏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就业,担任企业市场营销“先锋官”,充分借助其人脉优势、信息优势,拓宽四川品牌、成都制造在藏市场渠道,帮助机械制造、商贸物流、农副土特等12家成都企业进入西藏市场,年销售额15亿元。二是回引资金发展回归经济。实施成都在藏优秀企业家“桑梓创业工程”,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针对性开展政策宣传和项目推介活动。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家,积极落实优惠政策,高效精简审批程序,打造返乡创业投资绿色通道。近年来,已吸引10余名在藏企业家参与本土文创文博文旅、田园综合体打造、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投资金额达17亿元。三是回引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深化千村万人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孵化工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积极回引包括藏区在内的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投身都市农业、基层治理和集体经济发展等,不断拓宽村级干部队伍来源渠道。仅2018年就从藏区回引6名“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返乡担任村(社区)干部,34人纳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

三、经验启示

成都市在藏流动党员党组织10年的发展探索,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队伍建设痛点难题,实现了党员行千里,管理不断线、教育不脱节、作用不弱化,为新时代加强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织密党的组织体系是基础。外出务工经商群体逐商机物流而动,分布分散、流动性强,只有先实现组织化,才能谈得上服务管理。成都市按照流动党员结构分布特点,灵活组织设置、健全组织体系,以实现流动党员全覆盖为基础,有效加强了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这启示我们,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要在哪里,必须不断延伸党的肌体“神经末梢”,才能团结带领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拧成一股绳、坚定跟党走,成为“永不断线的风筝”。

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是关键。外出务工经商群体大多忙于生计,思想难统一、言行难规范,更考验党组织的组织力。成都市强化党组织对该群体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服务引领,充分照顾其利益诉求和情感需求,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互助共同体。这启示我们,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必须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充分发挥“主心骨”“定盘星”“领航员”作用,才能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人才凝聚起来、群众动员起来。

构建共管共育格局是保障。异地信息不对称,责任划分不明确,历来是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的难点。成都市改变传统单向、被动管理做法,完善两地沟通协调、合作联动机制,落实双重管理、双重指导,构建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启示我们,“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党建工作大有可为,必须依靠和发动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实现责任共担、成果共赢,才能为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经商群体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广阔天地和良好环境。

服务两地中心大局是根本。党建工作质量,归根结底只能用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效来检验。成都创新活动载体,引导流动党员和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扶贫帮困、支援藏区、回馈乡土,成为了推动全面小康、民族和睦、区域发展的示范者。这启示我们,抓重大任务落实是党组织的试金石、磨刀石,必须围绕两地中心大局开展党建工作,发挥好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积极作用,才能实现党建工作与各项事业相融互促、集体发展与个人成长共同进步。 

(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高巍、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