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新铁人”王启民光耀新时代

蒙辉

2019年01月24日08: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新铁人”王启民光耀新时代

王启民晚上画油水变化曲线,进行分析论证,一干就是大半夜。资料片

王启民的办公室位于大庆油田公司办公楼的16层,视线穿越窗前的广场,对面一座造型极具冲击力的现代化建筑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那就是大庆油田科技馆。这里,记录着几代石油科技人的梦想,记录着几代石油科技人的奋斗史。

对不熟悉的人来说,王启民是一个被崇敬、被仰视的人。为国找油的“新铁人”,一定是“钢筋铁骨”、走路生风!然而当人们看到他,惊讶地发现,这“铁人”就像邻家慈祥的爷爷,个头不高面带谦和。随着交流的深入,人们会不自觉地被他的情绪左右,被他鼓舞,被他感染。随着他的讲述热血澎湃、激情飞扬,这是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勇于挑战:“三超精神”激活不竭动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激情,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王启民这样说。难怪,已经82岁高龄的他,一谈起“找油”就精神一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很多人在这个年龄,早已经在家养花弄草。然而,王启民却退而不休,至今仍坚持对科研进行指导。对于一个石油科技工作者来说,年龄不是障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是最大的幸福。

回想起最初投入开发时的故事,王启民记忆犹新。

初到大庆,就像白纸一张,一切从头开始。虽然是一介书生,但王启民和其他“老会战”一样,“战天斗地”的气魄从未缺席。

在大庆过的第一个春节,王启民在干打垒门上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莫看毛头小伙子;下联配:敢笑天下第一流。这个冲劲十足的年轻人特意把“闯”字里面的“马”写得大大的,这匹小马就是要冲向世界,做世界第一。这是一个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宣言。

在多年艰苦的科研实践中,大庆科研人员总结出“超越前人、超越权威、超越自我”指导精神,成为指导研究的精神动力。而王启民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者。

油田开发初期,有外国专家预言:以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大油田。权威们走了,留下一片待开发的荒草甸。

于无路处杀出血路,是王启民的选择。他用“非均质”理论打响超越的第一枪。“均衡开发”是当时世界公认的理论,一个大学没读完提前毕业的“毛头小子”,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面对质疑,王启民选择用扎实的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最终,“非均质”构造理论让大庆油田取得辉煌成就,在1976年第一次攀上年产5000万吨的高峰。

“既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从地下规律出发,既不照搬国外,又不照抄书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实践中发现矛盾、利用矛盾、解决矛盾,从而实现认识上的深化和原油生产的互补接替。”王启民这样认为。

他在笔记中写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是要勤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肯于解决问题。勤于发现问题凭的是对油田的热爱;善于提出问题就是要肯动脑筋,有钻研的劲头;而肯于解决问题就要依靠科技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毅力。”这是他对自己责任的深刻认识,更是多年科研攻关的制胜法宝。

如今,王启民进一步提出,要把“坚持科学精神”作为一个课题,指导科研工作。科研不能被其他人左右,坚持走自己的路,挑战不可能。

从“石油之子”到“国之脊梁”,王启民用钢铁意志使大庆油田攀上一个个产量高峰,更用铁人般的意志打造了一个永不枯竭的精神“高产油田”。他所代表的“新铁人”精神至今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以苦为乐:困难成为成功的基石

“新铁人”的成长,是心血和汗水铸成的。当年,为地下油藏“把脉”,摸清真实的地质构造成了王启民心头一块大石头。王启民和大家白天揣上窝窝头,到井上观察、取资料,晚上画油水变化曲线,进行分析论证,一干就是大半夜。

“过去是干10天休息一天,后来连休息都不要了,就是工作。”回想起那段岁月,王启民仍能感觉创业的激情涌动。

那时条件不好,饿了,就煮几片白菜叶子;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儿。早日拿下大油田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斗志旺盛,情绪乐观。“五两三餐保会战,一杯盐水分外香”的日子,至今还令他感到非常亲切。

会战初期任务很明确,以最快的速度探明油田的面积和储量。当时,他负责的葡四井坐落在荒原上的一个小水泡子旁边。涨水时,要趟着没膝深的水上井,水撤下去了,也是一地泥泞。“干打垒”非常潮湿,早上醒来,身底下的垫子都是湿乎乎的,使他逐渐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

铁人王进喜说得好:“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才是最大的困难。”他以“铁人”为榜样,与工人一起克服困难搞会战,摸爬滚打夺石油。参加工作第一年年底,他就被评为实习生中唯一的二级红旗手。

王启民常说:“一次成功可能来自一万次的失败,光靠小聪明和一时的冲动绝不会成功;天道酬勤。搞科研必须下笨功夫,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面对产量迟迟不能提升的困境,王启民临危受命,在中区东部开辟了9平方公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试验区,这一干就是10年!10年3000多个日日夜夜,王启民和试验组的4名同志与工人一道施工作业,逐井取样化验,经常一干就是通宵。夏天,蚊虫成群,一巴掌下去,满手是血点。冬季,帐篷里结满了冰溜,冻得人直打冷战。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激励着他们,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由于条件恶劣,加上过度劳累,他的风湿病加重了,疼痛难忍,手指头也不听使唤,连鞋带都系不上。大夫说他得的是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终身难以治愈。风湿病又引起眼睛虹膜发炎,一发作起来,头疼得直想往墙上撞。

一天傍晚,他抄近路从作业队往驻地走,突然被一块土坷垃绊倒了。他想站起来,却觉得上身和下身都脱节了。心想,这可糟了,怎么说倒就倒下了!他咬紧牙关,用力一使劲,只觉得腰间一阵剧痛。他躺在那里流泪了,试验攻关的课题还没有完成,自己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他逐渐平静下来,开始慢慢活动四肢,一点点坐起来,跪起来,再用一只手拄地,终于站了起来!

淡泊名利:对待荣誉保持平常心

在王启民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科研人员的情怀,不要名、不要利,只要问题。解决问题才是一生追求的幸福。

对待荣誉,王启民从不伸手。在他身上体现了“新时期铁人精神”,即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敢于攻关的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尊重群众、发扬民主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是铁人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油田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升华,更是振兴石油工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他把全部身心献给了油田,同事们风趣地对他说:“你不姓王,姓油啊!”

参加工作以来,王启民先后获得各种科技奖励22项,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党的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坐在人民大会堂里,他有说不出的激动。他想,大庆油田,世界级的大油田,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为之奋斗。如果没有大庆科技队伍群体的力量,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又能做出什么成绩呢?他耳边又响起了铁人王进喜讲过的一句话:功劳,应该记在党和人民的账上,我的小本本,只能写差距。

王启民在5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始终把科技兴油作为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淡泊名利,呕心沥血,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成功地解决了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发展是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对油田来讲,同样是一要发展,二要创新。作为科技工作者,只有围绕发展不断创新,才能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如今,耄耋之年的王启民仍充满激情地在油田开发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说:“能为发展祖国石油事业,为大庆油田鞠躬尽瘁,奋斗不息,是我终身的事业、一生的追求。”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