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08:38 来源:山西日报
12月14日,沁水县郑村镇党委书记赵光义吃过早饭就出门了。湘峪三都古城、福祥苑二期工程、“四好”农村路……一个个项目工地跑下来,临近中午才回到办公室与记者见了面。
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大照片,是去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出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时的合影,赵光义就站在第三排。“去年郑村镇荣获‘全国文明镇’,我参加了表彰大会,还和习近平总书记握了手呢。”他激动地说。“基层工作非常艰辛,这份光荣来之不易!”记者一时感慨。赵光义脱口而出:“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深有体会。我认为,奋斗就是攻坚克难,千难万难干就不难。”
23年转了6个乡镇,赵光义所有履职足迹都在基层一线,而这其中,郑村与他的缘分颇深。2011年6月,赵光义从工作3年多的副镇长职位上调离郑村。2017年4月,再次任职郑村,履新镇党委书记的他,把自己称作“半个郑村人”。不过郑村与这位老熟人的再次见面可不那么“顺当”。
投资8000万元的大象恒泰农牧20万吨饲料厂是郑村镇2011年的招商引资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开工后足足搁浅了6年。这6年间,肉鸡养殖在全县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仅单批饲养量就达200万只,年出栏达到1000万只,年处理1000万只的屠宰场也已投产运营,但饲料厂迟迟不能建成,让这艘已经起航的农业航母的燃料供给成本大增,肉鸡产业的整体效益打了折扣。
怎么重启这个项目?唯有迎难而上,以干克难。不做“夹生饭”、不留“后遗症”、不干“违规事”,赵光义以党委书记的身份包联了这个项目,牵头组成工作组开始攻关。走东家,进西家,和企业谈、和村里谈、和群众谈、和施工队谈,定协议,再谈判,再修改协议。“谈了大概有3个多月,到2017年8月份的时候,项目终于恢复建设了。”他很欣慰给了郑村一份丰厚的“见面礼”,今年7月底,项目正式投产运行。
基层治理如驾车,如何让体量庞大的郑村行稳致远?赵光义在与新的班子成员见面时,把自己的乡镇工作经验做了这样的比喻——主动谋事聚合力,校准发展的“定位仪”,布局全镇“一盘棋”;务实做事激活力,保养前行的“发动机”,上下拧成“一股劲”;勇于成事生动力,踏下加速的“油门器”,凝聚干群“一条心”。
今年4月27日,第二届山西沁水赵树理文化旅游嘉年华在湘峪古堡拉开帷幕,这个开幕式也是古堡投资开发的启动仪式,全球最大生态集团东方园林注资10个亿复苏这个中国北方第一古堡,力争5年内建成5A级景区。隆重的盛会、巨额的投资、光明的前景,在数十家媒体的闪光灯背后,赵光义和他的团队付出了无数个不眠夜。“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为了保护开发好古堡,原先住在古堡里的100多户村民需要整体搬迁,赵光义带领班子成员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利、示之以行,仅用时20天,老住户全部签订了搬迁协议。
改革开放以来,从沁水东南角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发展成为全县的排头兵,郑村镇在享受着发展红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发展带来的问题。与郑村二次相逢的赵光义,把履职重点瞄准了“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口袋鼓了脑袋怎么办、摆脱煤炭依赖症的方向在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怎么实现?一年多来,他带领一班人谋划“一个目标、两个抓手、三区互动、产城相融”的发展思路,瞄准“幸福小镇”目标,实现了新时代郑村发展的奠基破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两学一做”试点工作受到省里好评,经济指标领跑全县第一方阵,全镇人民期盼已久的福祥苑二期移民安置工程全面开工。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对于今天的郑村来说,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艰难攀爬。对此,赵光义还是那句“口头禅”——千难万难干就不难。因为,他们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有鲜明的旗帜引领,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强大的民意基础。(记者 李志军 通讯员 张星星)
相关专题 |
·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