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让党建为城市基层治理装上红色引擎

2018年12月14日10:1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让党建为城市基层治理装上红色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做出指示,并对上海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努力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近些年来,上海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具体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党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导航仪,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长期以来,一个井盖18个部门管,“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同是一屋檐,不是一家人”的现象,街道社区责权不统一、治理人才长期匮乏的问题,成为城市治理发展的中梗阻。上海市紧扣超大城市特点,直面基层治理中的顽瘴痼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为街道社区赋权,有效破解了城市基层治理难题。上海的探索启示我们,搞好城市基层治理,要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纲。基层党组织强,城市基层治理就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城市治理的根基在于基层组织,重心在街道社区。只有街道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有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实际中,职能虚、职责偏、机构滥、资源空、效率低,是一些街道社区党组织存在的普遍问题。比如,有的街道干部天天忙着招商引资,顾不上抓党建;掌握资源的职能部门大都归条条管理,街道挂牌的机构不少,但管得着、用得上的不多,这些都影响着街道社区党组织主责主业的职能发挥。上海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管理和服务放到基层,不断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比如,确立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首的八项职能,取消招商引资职能;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等五项权力,让条块关系更加顺畅。党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加强城市基层治理,就要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相应职责职权,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要加大资源向基层社区倾斜力度,让基层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

加强互联互补互动,下好一盘棋。城市基层党建涉及区域、系统、条条、块块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人员大量流动,聚集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的大量新兴群体,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的互不隶属形成的各种“围城”,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上海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通过组织纽带、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构建互联互动、共驻共建的基层治理格局。比如,徐汇区田林街道的“最强大脑”智慧社区平台集合了公安等26个部门数据库,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为4万多企业、50多万员工打造共同的楼宇党建阵地。打造城市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就要发挥党组织的纽带作用,淡化体制、隶属、级别的观念,把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力量统筹整合起来,形成“一家人”优势。要实行信息、阵地、服务等资源共享、成果共享,防止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拉郎配”现象。要扩大商务楼宇等新兴领域覆盖,防止出现“党建真空”。要创新共建共享的活动载体,形成长期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搞好基层治理,核心是人,关键在人。加强党建引领,必须培养一支想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基层治理干部队伍。上海牢牢抓住“人”这个最关键的因素,把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把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设立岗位等级序列、实行额度管理;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城市基层治理,要坚持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增强基层干部的“体面感”“获得感”,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选优配强居民区书记队伍,改变社区队伍人难选、人难留的局面,拓展职业空间,增强岗位吸引力、队伍稳定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群众福祉,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上海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无论是为生活不便家庭和人员提供公共浴室、公共厨房,还是为老旧公房加装电梯;无论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垃圾分类群众合力,还是小区业委会规范运作,都以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中心。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必须牢记宗旨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好绣花功夫,为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要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的重要评判标准。

(责编:谢倩、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