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以查处的国企腐败问题为鉴加强党建工作

深度关注:强党建之“根”  塑信仰之“魂”

记者  汪志球

2018年12月04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通报典型案例,印发案例汇编,对国企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领导缺乏监管、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集中画像,开出“药方”

推动形成全省一盘棋、规范统一、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机制,开启国企“大党建”格局

从2015年至今年4月,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国企党员、干部立案1114件1303人,处分1160人,移送司法机关128人,挽回经济损失1.7亿元。全面从严治党,国企不能例外。“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企,国企责无旁贷。”今年5月,贵州专门召开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对全面提升国企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作出部署。同时,通报典型案例,印发案例汇编,对企业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理想信念缺失、领导缺乏监管等问题集中画像,开出“药方”。

建章立制,激发党建活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光荣传统,也是国企的“根”和“魂”。然而从查处的国企腐败问题分析,近年来一些国企却出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虚化弱化边缘化等问题,党建工作未能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

遵义市道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勇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充耳不闻,对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法规更是不知、不懂、不用,认为党建工作是“虚招”,是搞“花架子”。作为“一把手”,徐建勇只抓业务不管党务。查办案件的有关人员说:“竟连国企‘三重一大’的文件,公司拖到2013年下半年才开始学习。”主体责任缺失,公司员工的政治学习几乎为零,以致走上重业务轻党建、企业抱团腐败的不归路。截至2015年案发,公司相关人员套取私分国有资金3000多万元,涉案73人。

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在剖析案例时指出,党性的缺失、用权的任性,根源是徐建勇等人全然忘记自己党委领导的身份,管党治党不力,党建和经营“两张皮”,错误地认为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什么都可以做,在抓经营生产的同时,忽视、淡化党建工作,使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难以有机融合,严重弱化党委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为破除“两张皮”,贵州今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专门成立省委国企党建领导工作小组,出台22项落实措施,把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和基础保障等写入公司章程,要求省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制定《贵州省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管理办法》等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办法,建章立制;围绕生产经营等创新党建活动方式载体,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等创建活动,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通过这些举措推动形成全省一盘棋、规范统一、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机制,开启国企“大党建”格局。

培训学习,提升党性修养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企所涉及的项目越来越多,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越来越大,一些人心理失衡、底线失守。有的看到个体老板住别墅、开豪车、尽情享受,就一味攀比,贪欲泛滥;有的越过道德伦理底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松桃直属库原副总经理金正平,看到身边老总都过上“体面的生活”,价值观逐渐扭曲,做起了买彩票中大奖的“白日梦”。为了不劳而获、一夜暴富,金正平穿梭于大街小巷彩票投注站。一次偶然机会,金正平被安排临时主持工作,手中的权力瞬间成为他大肆购买彩票的金钥匙。主持工作一年,金正平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挪用公款366万元,全部用于购买彩票。

“思想一旦出问题,腐败一发不可收。”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有关办案人员分析,表象是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实质是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了问题,放弃立场、放弃原则。这充分暴露出企业在抓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也暴露出资金管控制度上的漏洞。

坚定理想信念,贵州在全省国企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举办“党的声音进万家,总书记话儿记心上”活动,弘扬“三线精神”,践行优秀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共计培训省管企业和中央在黔企业领导班子成员1000余人次、国企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700余人次,各级各地按要求组织宣讲报告团,办好专题培训班、研讨班、示范班。以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为契机,搭建网上党校、网上微党课等平台,线上线下同发力,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提升党员干部自我修养。

严格执纪,不让权力任性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管着大量资金,决定工程项目的承包与实施,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重任。但是,部分国企领导甚至“一把手”,把企业当“家业”,把自己当“老板”,追求“老板”权力,享受“老板”排场,在“糖衣炮弹”的轰击下,把组织交给的“责任田”当作个人的“自留地”,利用手中的经营权、管理权,搞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牟取暴利。

对七冶金沙建设项目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张泽进来说,自己在企业是说一不二的“老大”,用权相当任性。他让财务人员将1000万公款腾挪私借给处于亏损的民营煤矿。张泽进擅自决定、隐瞒不报,上到上级公司,下到金沙公司,都没有召开过党委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研究此事,相关班子成员事先、事中没有一个人知晓此事。

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有关办案人员指出,这起典型案例的主要原因是国企领导缺乏监督,任性用权。据介绍,1303名被立案查处的人员中,属于企业领导干部的441人,占比33.8%。巨额利益输送的背后,是国企管理人员权力过分集中的体现。贵州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分级分层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三重一大”及重大投资经营风险、环保隐患、突发性事件、重要舆情以及重大突发事件临机处置列入报告内容;把监督领域向关键岗位人员和基层普通党员延伸,实现全员监管,注重管在平时、严在日常,用好谈话提醒、约谈函询等方式,防止小错酿成大祸;规范党务公开、厂务公开,充分运用巡视、审计、监事会的监督、督查成果,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切断利益输送链条。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4日 18 版)

(责编:谢倩、黄瑾)
相关专题
· 党建周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