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不失联更要有活力——山东临沂管理流动党员凸显精细化

2018年11月30日10:16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不失联更要有活力

山东临沂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00余万人,其中流动党员1.6万多名。面对如此庞大的流动党员队伍,如何抓教育、抓管理、抓作用发挥,一直考验着基层党组织。为解决这一难题,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管理无盲区,自2001年开始,临沂积极探索在流动党员集聚区域建立驻外党组织,特别是近年来,相继成立驻京、驻沪、驻粤流动党员党委,建立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219个,其中党委33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85个,覆盖流动党员1.6万余名,基本实现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

给流动党员安个“家”

2017年8月11日,临沂市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在北京市西城区揭牌成立。说起成立初衷,驻京流动党员党委书记张元国坦言,就是要给在外“漂泊”的党员们“安个家”。

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为给流动党员“筑巢安家”,临沂市坚持在流出地以村、在流入地以县区为单位,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每月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托清在外流动党员的底子,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和信息库,确保所有临沂籍在外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便于参加组织生活的原则,根据流动党员工作、居住、生活等情况,采取相近区域组建、实体企业单建、行业商会联建、流入地流出地共建等模式,科学设置党支部,合理划分党小组,建立健全了驻外流动党员党的组织体系。

着眼于整合资源,市委组织部门与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深圳等地党委组织部门签订《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协议书》,明确了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需要承担的职责任务,构建形成了“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管理模式。驻京、驻沪、驻粤流动党员党委成立以来,先后就党员到流入地报到、讲党课、开展活动等事宜与驻地党委组织部门联系50余次、通报情况30余次,相关制度也逐步得以健全完善。

让外出党员在党旗号召下流动

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临沂籍在京务工经商创业人员有2.5万人,其中党员1938名,这些流动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组织起来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并不容易。

针对这种情况,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活动、组织学习一般安排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周日进行,党员根据个人实际确定参加时间,组织生活参与率大大提高。同时,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党支部全部建立党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并通过“灯塔—党建在线”“临沂党建可视化平台”等信息平台,及时推送学习内容,让流动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及时接受教育、参加活动。临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仕礼说,“就是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开展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在外流动党员组织起来、管理起来,实现一个都不掉队。”

展示新时代沂蒙党员新形象

一个党员一面旗。“把在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形象树立起来,就能引导和带动广大临沂籍在京务工经商创业人员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看来,党组织建起来了,党员组织起来了,如何把作用发挥好是关键。

党的十九大期间,市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流动党员的引领作用,组织在京100余名流动党员到工作生活所在地街道、社区报到,开展维护稳定、交通引导、卫生保洁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排查化解维稳风险点20个。

在驻外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引领带动下,临沂籍在外务工经商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干事创业、创先争优,成为推动流入地和家乡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青岛港是国际一流的大海港,1988年起,沂南县的农民开始到青岛港打工。2004年5月,沂南县设立了驻青岛港农民工党支部,先后培养出了全国劳动模范、青岛港第一位农民工公司党委书记徐万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两届党代表皮进军等先进典型,被称为“沂南现象”。

从家乡走出来,更要反哺家乡。近两年来,在外流动党员组织公益捐资4000余万元,帮助对接高层次人才3700多名、各类项目300多个,促成了一大批企业家、高层次人才赴临沂洽谈考察。(通讯员 临组)

(责编:谢倩、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