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乡村一体谋发展 抱团聚力同致富 党建助推叶县乡村振兴

记者  龚金星

2018年11月28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河南省叶县是省级贫困县。截至今年10月30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1020户、72608人,未脱贫贫困户7222户、19231人。打赢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和优势。叶县始终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和培养,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龙泉乡草场村的李运山在外经商多年,2012年返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招商引资,村里先后建起了叶县绿筑菌业、包装厂等多家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杨小五是辛店镇常派庄村人,在外创业有成的他在村民的期盼下,回村当选村支部书记。该村是移民贫困村,人均土地少,土地薄,村民靠外出打工为生。他结合该村特点,成立了叶县隆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领386户村民种植1700亩优质桃子……

在叶县,通过实施“在外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计划”,选优育强村级带头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例子很多。目前,叶县已回请在外务工人员近百名能人回村任职,涌现出一批有本领、懂经营、能干事的村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该县大力支持村级党组织引导农户通过“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多种收益。

通过股份合作,激活传统种植业。由村集体成立的合作社与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发展优质花生种植,企业提供种子和田间管理技术,确保销售服务,降低市场风险。春季花生亩产干果1200斤以上,夏季花生亩产1000斤左右,亩均纯收益在1800-2500元。

通过发展养殖业,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以生猪养殖为主业,建设“千头线”166条。每条千头线投资50万元,由社会资本方投入25万元,村集体投入25万元。每条“千头线”支持10户贫困户,由企业每年扶持每户贫困户3500元。

通过合作共享,发展村级特色农业。龙泉、水寨两个乡非贫困村由政府每个注资20万元,45个村共注资900万元,与叶县绿筑菌业有限公司合作。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设食用菌扶贫生产示范基地,每村每年可稳定收益7万元,解决45个非贫困村“三无”贫困户兜底保障问题。

村集体扶贫能力是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和保障,而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则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也是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该县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采取“村级合作社或股份公司+龙头企业”企地联营模式。非贫困村每村由其闲置资源确权变现,村均出资20万元入股到平煤联合盐化,实现基地全覆盖“三无”贫困户1000余户,每户每年收入3500元。

二是实施“村级合作社或股份公司 + 龙头企业”的优化资源配置模式。通过与国电投合作,在贫困村各建1座300kw-500kw村级光伏电站,每个电站每年收入近40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20座村级光伏电站于2017年12月31日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约5200万度,年收益超过4000万元。

三是通过“企业+扶贫车间+村级集体经济+农户(贫困户)”扶持加工业模式。由县财政投资8000多万,在全县124个贫困村和24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非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标准化厂房),引进农产品加工、手工业、服装加工、零配件加工等项目,打造扶贫基地。目前60个扶贫车间已投入使用。

以服务贫困群众为主的资金互助社被国务院扶贫办称之为“叶县模式”,国务院扶贫办曾两次在叶县召开全国性现场观摩会,经验已在全国推广。叶县支持贫困村成立资金互助社,累计向社员提供发展农业生产性贷款超过2亿元,助推500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目前该县有171个村建立了资金互助社。互助社资金总规模达到6000多万元。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介绍,“叶县在围绕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础上,通过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道德教育、实施典型示范带动等措施,不断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自豪感、幸福感。”

(责编:王珂园、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