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激励干部担当新作为 激发群众脱贫新动能

尉成辉

2018年11月20日08: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干部和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中,安徽省泗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谋发展、促攻坚的重要平台,培养了一群熟练掌握扶贫政策、有效开展帮扶工作的扶贫“尖兵”,灵活运用开放式场所、便民式课堂、流动式宣讲等形式,把致富知识和技能送到贫困群众身边,把志气、信心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激发了贫困群众“我要致富”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明、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进一步打通了课堂与现场、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界限,有效解决了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入脑子”的问题。

今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后,8月初,泗县泗城镇党委出台《泗城镇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实施方案》,随后迅速铺开。8月底,泗县县委在泗城镇试点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建成综合面积超过7.65万㎡、数量达到153个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县委将传习第一课定位在镇村全体干部,激励镇村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传习开好头、造好势、打通“最后一公里”。

夯实基础,规范文明实践运行。县委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严要求推进,确保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阵地建设。县委整合党员活动室、广场、公园等场所,设立了三级文明实践场所,作为文明实践的固定阵地,按照有牌子、有设备、有资料、有制度、有管理“五有”标准,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牌、统一背景板、统一宣讲台、统一管理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文明实践阵地。二是规范队伍建设。县委按照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文明实践志愿者”人才库,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讲,县委书记、县长每月至少传习1次,包村镇干和村居党组织书记每周至少传习1次。“政策志愿者传习员”由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帮扶干部、乡镇直站所负责人、村居负责人组成;“法制志愿者传习员”由县司法局、乡镇司法所、公安分局工作人员组成;“技术志愿者传习员”由技术专家、农技人员和致富带头人组成;“文明志愿者传习员”由新乡贤、文明户、泗州好人、文艺骨干、道德模范等组成,并不断壮大志愿者传习员队伍,培养了152名脱贫群众成为志愿者传习员。三是规范制度建设。县委按照“党委主导、宣传部主抓、镇村党组织主办”的工作思路,研究和开展传习活动,确保常态化推进。“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设办公室,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班子成员任副主任,县直机关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宣传部,统筹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实施工作,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下设办公室,由包村镇干和村居党组织书记负责管理。三级文明实践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志愿者传习计划和课程表,做到每月至少开展4次集中讲习,并实行月检查季通报,确保志愿者文明实践活动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志愿者传习活动1800多场次,教育党员群众12.1万余人次。

丰富课程,拓展文明实践受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重点传思想、传政策、传思路、传方法,推动传习内容“菜单化”、传习方式“生动化”、传习过程“融合化”、传习语言“群众化”,通过“传”“习”结合,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一是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讲清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根据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结合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引导贫困群众“对号入座”,会用、用好这些扶贫政策实现脱贫,全县贫困群众脱贫政策的知晓率达到99%以上。二是传播脱贫的思路和方法。打造脱贫典型,讲好脱贫故事,通过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牢固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的思想。把“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提升“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推进“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落实“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深挖增收致富“源头活水”,让群众看得到希望、提得起信心、迈得开步子。三是传播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农经、畜牧、人社等部门的专家技师,深入宣讲产业发展及鲜食山芋、金丝茭瓜、薄壳山核桃、冬枣等种养技术培训,开展家政、电机缝纫、焊接等技能培训,增强群众的技能本领,提升综合素质。今年全县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全覆盖。四是传播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挖乡土文化,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孝道之星”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示范,全县1350名贫困老人通过孝道扶贫实现了光荣脱贫和稳定脱贫。

创新形式,提升文明实践实效。县委推动文明实践方式“便民化”,根据群众不同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和语言习惯等特点,分类施策、因人施教,坚持“集中讲”和“流动讲”并重、“定期讲”和“随机讲”结合、“请群众来”和“到群众中去”互补等常态化传习机制,用土话方言、顺口溜、“说唱颂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习,增强吸引力,让传习更接地气。一是开展集中传习。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有鲜明的宣讲主题,县里传习重点是全县科级干部,乡镇重点面向乡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讲动员、讲部署、讲推进;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要面对村居“两委”、党员群众代表、贫困户,讲宣传、讲发动、讲落实;自然庄主要面向辖区群众,讲服务、讲教育、讲引导。二是开展分散传习。采取“互动式小聚集”的方式,利用乡村大舞台、文体活动、板凳会等开展政策宣传、经验介绍、讨论交流等活动;采取“送课上门”的方式,主动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谈、零距离讲解,强力推行1户贫困户+1名帮扶干部+1名产业顾问+1名家庭医生的“1+3”帮扶模式;采取“互联网+”的方式,用党建云课堂、QQ群、微信群进行讲授,全县已建立36个QQ群、15个专项微信群开展传习180余次。三是开展体验传习。把传习场地设置在扶贫工厂车间、种植园、养殖场,志愿者传习员手把手教、群众点对点学,通过直观、形象、可操作的“体验式”现场教学、现场指导,实现“传”“习”结合。县工业园区的新林服装厂、胡陈村扶贫工厂、繁茂山芋种植基地、惠佳农业园等有帮带能力的工厂、合作社,共举办该类活动500余场,参与的贫困群众达10000余人次,使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变“政府输血”为“自主造血”。目前全县有1650余户贫困户通过参加文明实践活动,获得了一技之长,有了稳定脱贫的能力,为全县脱贫摘帽打下了基础。

(作者系安徽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泗城镇党委书记 )

(责编:高巍、黄瑾)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